分卷阅读12(3/4)
发生了地动。第三日,从地震的源头用快马传来了消息,才知道具体情况。当地的很多房屋垮塌了,道路被破坏,不少人在跑出屋子时受了伤,□□着血淋淋的肢体,彷徨无助地坐在街头。抚恤灾情的事是片刻也不能迟的,赵无恤只好暂时延缓了预定的出军日期,将此前留守中牟的一个叫做张孟谈的家臣召了回来,让他协助自己处理事务。
这个张孟谈年纪很轻,富有热情,而且非常忠诚,无论叫他去什么地方做事,他都没有抱怨的言语。赵鞅还在的时候,手下的一个人是他的什么亲戚,他四处寻求生计,那人就向赵氏举荐了他,当时赵鞅身边没有合适的位置,而且张孟谈毕竟缺乏经验,就把他交给赵无恤安排。赵无恤向来欣赏他的才智,但高位的官职空缺的不多,不过逢着事情问他几句罢了。
张孟谈之前治理的中牟,是一处位置特殊的地方,向来是赵氏的心病,渊源还要从赵鞅在世时说起。中牟向来是中行氏的封邑,守城的是中行氏家臣佛肸,这人和范氏也有些关系。后来范、中行氏谋反失势,赵鞅荀跞等人带领军队讨伐,路上需经过中牟,佛肸眼看着旧主就要被逐出晋国,是没有希望的了,便倒戈向赵鞅,交出了中牟。
赵鞅自然很信任他,叫他以赵氏家臣的身份继续管理这片土地,后来他却不知怎么和齐国人勾搭上了,大约觉得齐国这个靠山更为牢固吧,佛肸又背叛了赵氏,把中牟交进了齐国。赵鞅闻知消息,勃然大怒,亲自率兵围困了中牟,齐国援兵路途遥远,未及赶到,佛肸就投降了。赵鞅看他在当地势力颇为深厚,又念及佛肸毕竟投诚有功,便宽大为怀,并未给予什么处罚,仍旧让他在这里做官。
此后倒也平静了几年,直到赵鞅病重,满晋国都传说庶子出身的赵无恤没有德行,不适合做太子,还有人说这话是董安于生前说的。佛肸就趁机第二次叛了赵氏,投靠齐国,当时赵鞅的状况忽好忽坏,不能起身,赵氏内部许多纷乱的事务,赵无恤一桩桩处理尚来不及,把中牟的事暂时搁置了。赵鞅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中牟,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收回这块属于赵氏的地方。等到丧期一过,赵无恤就起兵讨伐佛肸,军队到达城下的时候,适逢连日大雨,冲垮了中牟那因为多年疏于修整,原本就不甚牢固的城墙。
中牟人大约也厌倦了这种反复不定地更换主君的日子,不愿再拥护佛肸了,联合起来打开了城门,迎接赵氏军队。赵无恤率军进了城,立即处死佛肸全家,只留下一个老母亲,因与赵无恤据理力争,保得性命,没有连坐。此后,他就把这微妙的城邑交给张孟谈治理,在张孟谈的治下,终于再没出什么乱子。
地震过后,张孟谈接到赵无恤的文书,安排了一下自己这边的事务,就立即从中牟动身,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受灾的位置。过不多久,赵无恤从其他家臣口中听说灾情已经平复,受灾的地方民心安定,随即张孟谈写了一封详尽的长信转述赈灾情况,奉送到主君那里。赵无恤在案前仔细,心里很是满意,更觉得张孟谈这人实在贤能,心想不仅要嘉奖,日后也要重用才好。
时节到了初冬,正好是封赏家臣们的时机,赵无恤因为国君的命令过来绛都,张孟谈也在绛都处理事务,赵无恤就把他留下来,预备从赵氏宫邸的府库里拿出一些好的器物布匹之类,和金银一起赏赐给他,再替他安排个就近的官职。张孟谈接到主君召见的命令,一早来到赵鞅从前在绛都的宅邸,他向来为人是很谨慎的,在主君面前更是如此,所以来得过早了,赵无恤琐事缠身,不能立即过来,随从送上坐垫,请张孟谈在生着炭炉的堂中等候。
初冬的晋国十分寒冷,朔风刮过枯枝,呼呼地响,空中有些微雪。在无聊地等待着的期间,张孟谈从悬挂着的帘栊缝隙向外眺望,发现庭院的景致竟和从前一样,保持着赵鞅的布置,没有丝毫改变。赵无恤的嫡长子,赵氏的宗子,在被略略染白的院子中央,模样很是兴奋。几年过去,这孩子已经长大,能够跑动,穿着新做的鲜艳的素面缎子的夹衣,嘴里叫嚷着,在尚未开放的梅花边和几个兄弟游戏。张孟谈新近娶了妻子,还没有子嗣,窥见此情此景,觉得很可欣慰,等到赵无恤来了,微笑地俯首向他祝贺。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主君并不显出高兴的样子,神色复杂地转头望着帘栊外面。
“不是他。”赵无恤刚刚落座,忽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站起身来说道:“这事情我还没准备和别人讲,怕无端生出动乱……不过和你说说也无所谓。”
他们周围的气氛变得沉重诡谲,张孟谈不能理解地看着主君。密闭的室内异常幽暗,空气混浊温热,日光浅淡狭长,斑驳地映在地毯上。赵无恤在日光里立着,身上披着象牙色的羔裘,他拎起群青色的下裳,缓缓走到门口倒悬的几何纹织花的毡毯旁边,浆过的布料随着他的脚步,发出窸窸窣窣的摩擦声响。
赵无恤在那里站住,将赭石色的毡帘掀开一角,凝视自己的嫡长子和其他几个孩子,脸上显出回忆往事的表情——张孟谈没有察觉到他在回忆什么。冬日的毫无温度却光芒刺目的太阳高悬在苍白的天上,赵无恤抬起头来,微微眯着眼睛,仿佛他的面前不是萧条的中庭,而是赵氏宗庙排列着青黑色柱子的前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2(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这个张孟谈年纪很轻,富有热情,而且非常忠诚,无论叫他去什么地方做事,他都没有抱怨的言语。赵鞅还在的时候,手下的一个人是他的什么亲戚,他四处寻求生计,那人就向赵氏举荐了他,当时赵鞅身边没有合适的位置,而且张孟谈毕竟缺乏经验,就把他交给赵无恤安排。赵无恤向来欣赏他的才智,但高位的官职空缺的不多,不过逢着事情问他几句罢了。
张孟谈之前治理的中牟,是一处位置特殊的地方,向来是赵氏的心病,渊源还要从赵鞅在世时说起。中牟向来是中行氏的封邑,守城的是中行氏家臣佛肸,这人和范氏也有些关系。后来范、中行氏谋反失势,赵鞅荀跞等人带领军队讨伐,路上需经过中牟,佛肸眼看着旧主就要被逐出晋国,是没有希望的了,便倒戈向赵鞅,交出了中牟。
赵鞅自然很信任他,叫他以赵氏家臣的身份继续管理这片土地,后来他却不知怎么和齐国人勾搭上了,大约觉得齐国这个靠山更为牢固吧,佛肸又背叛了赵氏,把中牟交进了齐国。赵鞅闻知消息,勃然大怒,亲自率兵围困了中牟,齐国援兵路途遥远,未及赶到,佛肸就投降了。赵鞅看他在当地势力颇为深厚,又念及佛肸毕竟投诚有功,便宽大为怀,并未给予什么处罚,仍旧让他在这里做官。
此后倒也平静了几年,直到赵鞅病重,满晋国都传说庶子出身的赵无恤没有德行,不适合做太子,还有人说这话是董安于生前说的。佛肸就趁机第二次叛了赵氏,投靠齐国,当时赵鞅的状况忽好忽坏,不能起身,赵氏内部许多纷乱的事务,赵无恤一桩桩处理尚来不及,把中牟的事暂时搁置了。赵鞅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中牟,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收回这块属于赵氏的地方。等到丧期一过,赵无恤就起兵讨伐佛肸,军队到达城下的时候,适逢连日大雨,冲垮了中牟那因为多年疏于修整,原本就不甚牢固的城墙。
中牟人大约也厌倦了这种反复不定地更换主君的日子,不愿再拥护佛肸了,联合起来打开了城门,迎接赵氏军队。赵无恤率军进了城,立即处死佛肸全家,只留下一个老母亲,因与赵无恤据理力争,保得性命,没有连坐。此后,他就把这微妙的城邑交给张孟谈治理,在张孟谈的治下,终于再没出什么乱子。
地震过后,张孟谈接到赵无恤的文书,安排了一下自己这边的事务,就立即从中牟动身,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受灾的位置。过不多久,赵无恤从其他家臣口中听说灾情已经平复,受灾的地方民心安定,随即张孟谈写了一封详尽的长信转述赈灾情况,奉送到主君那里。赵无恤在案前仔细,心里很是满意,更觉得张孟谈这人实在贤能,心想不仅要嘉奖,日后也要重用才好。
时节到了初冬,正好是封赏家臣们的时机,赵无恤因为国君的命令过来绛都,张孟谈也在绛都处理事务,赵无恤就把他留下来,预备从赵氏宫邸的府库里拿出一些好的器物布匹之类,和金银一起赏赐给他,再替他安排个就近的官职。张孟谈接到主君召见的命令,一早来到赵鞅从前在绛都的宅邸,他向来为人是很谨慎的,在主君面前更是如此,所以来得过早了,赵无恤琐事缠身,不能立即过来,随从送上坐垫,请张孟谈在生着炭炉的堂中等候。
初冬的晋国十分寒冷,朔风刮过枯枝,呼呼地响,空中有些微雪。在无聊地等待着的期间,张孟谈从悬挂着的帘栊缝隙向外眺望,发现庭院的景致竟和从前一样,保持着赵鞅的布置,没有丝毫改变。赵无恤的嫡长子,赵氏的宗子,在被略略染白的院子中央,模样很是兴奋。几年过去,这孩子已经长大,能够跑动,穿着新做的鲜艳的素面缎子的夹衣,嘴里叫嚷着,在尚未开放的梅花边和几个兄弟游戏。张孟谈新近娶了妻子,还没有子嗣,窥见此情此景,觉得很可欣慰,等到赵无恤来了,微笑地俯首向他祝贺。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主君并不显出高兴的样子,神色复杂地转头望着帘栊外面。
“不是他。”赵无恤刚刚落座,忽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站起身来说道:“这事情我还没准备和别人讲,怕无端生出动乱……不过和你说说也无所谓。”
他们周围的气氛变得沉重诡谲,张孟谈不能理解地看着主君。密闭的室内异常幽暗,空气混浊温热,日光浅淡狭长,斑驳地映在地毯上。赵无恤在日光里立着,身上披着象牙色的羔裘,他拎起群青色的下裳,缓缓走到门口倒悬的几何纹织花的毡毯旁边,浆过的布料随着他的脚步,发出窸窸窣窣的摩擦声响。
赵无恤在那里站住,将赭石色的毡帘掀开一角,凝视自己的嫡长子和其他几个孩子,脸上显出回忆往事的表情——张孟谈没有察觉到他在回忆什么。冬日的毫无温度却光芒刺目的太阳高悬在苍白的天上,赵无恤抬起头来,微微眯着眼睛,仿佛他的面前不是萧条的中庭,而是赵氏宗庙排列着青黑色柱子的前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2(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