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2)


快。早晨那是老人知天命了,在给亲近的人留遗言呢。

这饭也不用吃了,程老爷子是整个村子的长辈,没有他就没有碧汀村。他们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一起往程家去了。

远远的就听得到程家传来一阵一阵几乎不曾停过的哭声,男人女人小孩,各种哭声。

筱家几人互视一眼:难道已经走了?

赶快跑起来,希望还能见得上老人最后一眼!筱娘已经忍不住开始哽咽流泪了,他们这一代的人对这位老人的感情尤其深厚,他是位慈父也是个严师,他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更多的时候他是一杆秤,平衡着这个村子的各种矛盾。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可爱的小重五帮我看家,谁来了不留下花花,就——关门,放小五!

桃源生活(7)

程老爷子挨着最后一口气,看到筱爹和筱娘挤到他炕头,终于含笑合上双目。

一屋人沉默着连大气都不喘,他们似乎还不能接受这个老人已经永远离开了的事实,那张脸沉静而安详,怎么看都像是睡着了。突然一声响亮的啼哭响彻内外,仿佛催泪一般,女人们纷纷抽泣起来。

程家最小的孩子从母亲怀里挣脱,扑到程老爷子身上又哭又喊:“太爷爷,太爷爷……”

“你太爷爷睡了,不要吵他。”江逸就站在他身旁,柔声安慰着,他伸手圈住小孩的腰,另一只手按在他肩膀上,说:“跟哥哥到外面去等太爷爷睡醒,好不好?”

小孩看看他,又看看太爷爷,最后仰起脸看他母亲,见到母亲点头,他才把放在床上的小手拿下来,转而抱住江逸的脖子,扭着头看他睡着的太爷爷,问江逸:“太爷爷还会醒吗?”

江逸默不作声,他不想欺骗童真的小孩子,可也不想再听到他撕心裂肺的哭声。

没过一会,筱旻和地瓜也从屋里出来了,找到江逸一起过去坐下。大院子里挤了很多人,却有条不紊毫无嘈杂之声,所有人都在尽自己所能的帮着忙。

这不是村子里第一个去世的人,却将是最重要的一次葬礼。

筱旻看着穿梭忙碌的人说:“程爷爷真是成仙了,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算得到。他已经提前把下葬的吉日都查好了,还有各种琐事他都写在一张纸上,他的寿衣也都整齐的叠在床头。”儿女子孙一看到这些东西,强压的哭泣再也掩不住了。

“人终归要有一死,老爷子没受罪走得安详,小辈儿应该高兴才是,这把年纪了,已经算是喜丧了!”江逸安慰道,往下排五代,最末的一代已经可以扎红色孝帽。(本地风俗,从己身往下推五代,最小的应该戴红色孝巾孝帽)

“可还是觉得难过啊……”筱旻声音有点哑哑的,低下头摆弄手指,小声说:“以后逢年过节,也不用往这里跑送东西了,这一户就是真的闭门了……”

江逸没再说什么,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能等着时间来稀释悲伤。

三天后送殡,全村人几乎都来了,江逸作为完全的外人,自然是不适合参加的,这几天都在家看门。

哭丧的队伍浩浩荡荡,花圈扎了几十个,灵幡飘得高高的,纸钱撒在空中翻飞着像无数的蝴蝶……碧汀村上空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萧瑟,仿佛深秋时节,北风呼啸卷走树枝强挂的枯叶。

村里的墓园也是程老爷子选的址,面向清水,背靠高山,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下葬之后,把扎的纸造亭台楼阁在坟前烧了,程家新的当家人举起酒碗浇奠坟头,子孙齐齐跪下磕头。

这就算是礼成了,众人回去程家分福糕,第二天来圆坟就是程家自己人的事情了。

虽然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很让人伤心难过,但是各家的日子还是要过,这四天耽误的农活也都要补上。

筱旻仍旧一早起来,担了木桶去浇菜,现在豆角茄子都开花了,正是需要水肥的时候。江逸陪着他去,拿了一把小巧的锄头,把菜秧间的小草拔了,顺便再捉捉虫子。

地瓜可就忙了,他担心小五会被人要回去,起早跑去镇上,找到刘铁匠问了,没人来找过他,往回走的时候就把那张启示撕掉了。回家和小五好一番亲热才恋恋不舍的去放牛。

四五天的时间,小五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它很能自娱自乐,从合欢树上落下的花刮进院子里,它便像扑蝴蝶似的追来追去,短小的身子好像滚来滚去,短短的奶毛比合欢花的丝瓣还要柔软,摸一把就不想拿开手。

它很乖,好像听得懂人话,不让做的事说它一次就记住了。闲着了它就爬到堂屋门口的大石头上,一会趴着一会侧卧一会肚皮朝天,睡的小嘴巴张开鼻子都吐起泡泡。等到听着有人回来了,它就立刻醒了,摇头摆尾的迎上去,大眼睛亮亮的看着人,小耳朵也竖起来,两条小前腿也使劲的扒着人的小腿,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粘着像块牛皮糖。但是低头一看它,就什么呵斥都说不出来,抱起它来顺顺毛,把手递给它啃几下,它才能安静下来。

都知道狗通灵性,却想不到这只小狗会像个小孩子般的撒娇,看着它圆滚滚的小身体扭来扭去,跟过来跟过去,就会忘了身上的疲劳蹲下身逗它玩一会。

从菜地回来,江逸拿起自己抽空制作的钓竿,对筱旻说:“闲着无事,我们去钓鱼吧!”

筱旻想了想确实没什么事了,又去问了他母亲今天有没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23(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