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2/3)
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抬眸对这人。
赵修负手,却不落座,他心下也带着几分轻慢,不过眼前人的容貌,却是他在扶风那些庸脂俗粉里从未体验到的,那桃花眸本当足艳,却带着几分慵懒,瞧着倒多了几分媚色,他心下风波骤现。
如是能将王朔同这人一起带回扶风,倒也不亏,一能谋世,一能慰王,岂不美哉?
只赵修心下的波涛汹涌,到了谢无陵这处,都做了山风,打谢无陵耳边过,连那一星半点的涟漪都没泛起来。
“是修唐突了。”赵修随之落座。
谢无陵闻这“唐突”二字,便把眉横了去,冷眼相待。便是他这儿自认贫瘠的词里,就知道这二字后跟的多为“佳人”二字。
谢无陵走过这许多山水地,听过无数人夸他清秀,夸他好看,他都可以一一笑纳,独这“佳人”二字,他想来,当是无福消受,遂也不喜别人将他比作佳人。
他眉眼里多的几分柔情,是妙法都夸赞的,但他不喜。他有儿郎顶天立地的心,自不甘貌美比同妇人。
赵修见谢无陵未说话,便又出声道:“这住持……昨日可是许了我同惠玄师父论道讲经。”
“哦。”谢无陵漫不经心应了这人,带着几分寒凉意眸子对上赵修的眼光,便是夏日里,也让赵修后颈生了几分凉意,“师兄要我替他同您讲一经,不知您可听?”
“哦?”赵修偏首,眉轻佻,笑里嘲,“不知谢郞有何指点?”
“指点谈不得,平之不过是只鸟,传话罢了。”谢无陵应了他的话,又面不改色地将心底编了半日的东西,娓娓道来,“不知国公可知一树,名作‘樗’?”
“立之塗,匠人不顾。”赵修自小受重阙最好的太傅授课,因着母族势大,多受圣上眷顾,他自然也常被圣上考学,这些经典,他幼时唯恐母后生气难过,便更是熟读有之,遂一副自得模样,答来连眉头都没有皱上一皱。
“正是。”谢无陵不动声色地接话道,“它树干坑洼过多,不能满足匠人们要取直杆的要求,树枝又弯曲,也不适合作为规尺的材料,立在路上,匠人都不会去取。”
赵修好以整暇地看着对坐之人,想听他能道出个什么所以然来来。
谢无陵却沉默了许久才启口道:“惠玄师兄托我带给您的话,便是这一字。”
他自比如樗,皈依后,便无用可图,独立天地,也独行无用。
谢无陵以为天家的人都比别人更能不费力的讲话,遂点到为止。
他自幼跟在师兄身边,他曾听师兄跟他提过。
惠玄原是扶风大族王家大公子,名作王朔,年少成才,锦衣玉食的少年郎,在入仕前,却选择了昭行一僧的门下。不为其他,只因为他在那处的处境,比不得做惠玄这般安稳,他甘入昭行,随师父悬壶济世,走遍大好河山,不想再重归故里,做一只笼中雀。
这也是谢无陵应下师父的缘由之一。
现在惠玄成就了自己,寻到了他最想要的生活,他居在清虚,体味红尘,不只是他,便是住持这个看着他从小长到大的人,也不忍心打扰。
“今日这经想来,该够国公体味了,”谢无陵便起身,补了句:“在下不知国公要寻什么,但那人必不是惠玄师兄。”
谢无陵一句笃定,却不想是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了。
或许从他自住持手上接过那本《南华经》开始,他的命轨便定下了,只是他自己不知罢了。
他将赵修留在这间院子里,独自理了理衫子,从手腕上取下了他的蓝绶,将素色的绶带取下。抓了几把头发,用蓝绶束高了些,这才去往住持院中去,见他的师父。
徒留院中那鸾带锦衣的雍国公,觑了眸量着这离去之人的背影,待背影渐散,国公眼里的大盛的光芒也未散去。
或许赵祚来昭行找的,却是如这人所言,不是王朔,而是……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樗这个树,取自《庄子》。(又叫《南华经》)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
第22章 昭行深谈
茶香袅袅,昭行禅室,一方棋盘,两人对弈。
谢无陵从伐檀出来,小沙弥立于伐檀门外,见谢无陵出来了,便指了佛殿旁侧的禅室。
谢无陵依着他所指,来了这禅室小院,见院里四下无人,厢庑门闭了去,便大步走至门前,往里间知会了一声:“师父。陵儿讲完经了。”
听见了室内传来的一声“嗯”。这才抬手推了门,正见室内榻上,住持与惠玄捏子落盘,你来我往,不分伯仲。
“哦?师兄今日竟也在?”
谢无陵面露惊讶,其实是气得很,“哼”了一声后,才迈了步子入,见他二人仍不为所动,便兀自将脚步落得挺响的,走到了煮茶的小炉前,为自己斟上一盏茶,茶未入口,便听他师兄提点道:“非是寿眉,莫尝。”
谢无陵闻声,将到嘴的茶盏重重地置回了桌案上,蹙了眉头。惠玄闻声,知他心下不平,接着道:“苦得很,你必不爱喝。”
谢无陵听了惠玄的解释,不领情便罢,还一味打趣道:“好啊,师兄,你不去见那王孙,跟师父这儿偷懒,还连一盏寿眉都不予我?”他一边撇了嘴,一边走向小榻,负手静观棋盘,帮他那眉头锁紧了的住持师父下了一
状态提示:第14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赵修负手,却不落座,他心下也带着几分轻慢,不过眼前人的容貌,却是他在扶风那些庸脂俗粉里从未体验到的,那桃花眸本当足艳,却带着几分慵懒,瞧着倒多了几分媚色,他心下风波骤现。
如是能将王朔同这人一起带回扶风,倒也不亏,一能谋世,一能慰王,岂不美哉?
只赵修心下的波涛汹涌,到了谢无陵这处,都做了山风,打谢无陵耳边过,连那一星半点的涟漪都没泛起来。
“是修唐突了。”赵修随之落座。
谢无陵闻这“唐突”二字,便把眉横了去,冷眼相待。便是他这儿自认贫瘠的词里,就知道这二字后跟的多为“佳人”二字。
谢无陵走过这许多山水地,听过无数人夸他清秀,夸他好看,他都可以一一笑纳,独这“佳人”二字,他想来,当是无福消受,遂也不喜别人将他比作佳人。
他眉眼里多的几分柔情,是妙法都夸赞的,但他不喜。他有儿郎顶天立地的心,自不甘貌美比同妇人。
赵修见谢无陵未说话,便又出声道:“这住持……昨日可是许了我同惠玄师父论道讲经。”
“哦。”谢无陵漫不经心应了这人,带着几分寒凉意眸子对上赵修的眼光,便是夏日里,也让赵修后颈生了几分凉意,“师兄要我替他同您讲一经,不知您可听?”
“哦?”赵修偏首,眉轻佻,笑里嘲,“不知谢郞有何指点?”
“指点谈不得,平之不过是只鸟,传话罢了。”谢无陵应了他的话,又面不改色地将心底编了半日的东西,娓娓道来,“不知国公可知一树,名作‘樗’?”
“立之塗,匠人不顾。”赵修自小受重阙最好的太傅授课,因着母族势大,多受圣上眷顾,他自然也常被圣上考学,这些经典,他幼时唯恐母后生气难过,便更是熟读有之,遂一副自得模样,答来连眉头都没有皱上一皱。
“正是。”谢无陵不动声色地接话道,“它树干坑洼过多,不能满足匠人们要取直杆的要求,树枝又弯曲,也不适合作为规尺的材料,立在路上,匠人都不会去取。”
赵修好以整暇地看着对坐之人,想听他能道出个什么所以然来来。
谢无陵却沉默了许久才启口道:“惠玄师兄托我带给您的话,便是这一字。”
他自比如樗,皈依后,便无用可图,独立天地,也独行无用。
谢无陵以为天家的人都比别人更能不费力的讲话,遂点到为止。
他自幼跟在师兄身边,他曾听师兄跟他提过。
惠玄原是扶风大族王家大公子,名作王朔,年少成才,锦衣玉食的少年郎,在入仕前,却选择了昭行一僧的门下。不为其他,只因为他在那处的处境,比不得做惠玄这般安稳,他甘入昭行,随师父悬壶济世,走遍大好河山,不想再重归故里,做一只笼中雀。
这也是谢无陵应下师父的缘由之一。
现在惠玄成就了自己,寻到了他最想要的生活,他居在清虚,体味红尘,不只是他,便是住持这个看着他从小长到大的人,也不忍心打扰。
“今日这经想来,该够国公体味了,”谢无陵便起身,补了句:“在下不知国公要寻什么,但那人必不是惠玄师兄。”
谢无陵一句笃定,却不想是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了。
或许从他自住持手上接过那本《南华经》开始,他的命轨便定下了,只是他自己不知罢了。
他将赵修留在这间院子里,独自理了理衫子,从手腕上取下了他的蓝绶,将素色的绶带取下。抓了几把头发,用蓝绶束高了些,这才去往住持院中去,见他的师父。
徒留院中那鸾带锦衣的雍国公,觑了眸量着这离去之人的背影,待背影渐散,国公眼里的大盛的光芒也未散去。
或许赵祚来昭行找的,却是如这人所言,不是王朔,而是……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樗这个树,取自《庄子》。(又叫《南华经》)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
第22章 昭行深谈
茶香袅袅,昭行禅室,一方棋盘,两人对弈。
谢无陵从伐檀出来,小沙弥立于伐檀门外,见谢无陵出来了,便指了佛殿旁侧的禅室。
谢无陵依着他所指,来了这禅室小院,见院里四下无人,厢庑门闭了去,便大步走至门前,往里间知会了一声:“师父。陵儿讲完经了。”
听见了室内传来的一声“嗯”。这才抬手推了门,正见室内榻上,住持与惠玄捏子落盘,你来我往,不分伯仲。
“哦?师兄今日竟也在?”
谢无陵面露惊讶,其实是气得很,“哼”了一声后,才迈了步子入,见他二人仍不为所动,便兀自将脚步落得挺响的,走到了煮茶的小炉前,为自己斟上一盏茶,茶未入口,便听他师兄提点道:“非是寿眉,莫尝。”
谢无陵闻声,将到嘴的茶盏重重地置回了桌案上,蹙了眉头。惠玄闻声,知他心下不平,接着道:“苦得很,你必不爱喝。”
谢无陵听了惠玄的解释,不领情便罢,还一味打趣道:“好啊,师兄,你不去见那王孙,跟师父这儿偷懒,还连一盏寿眉都不予我?”他一边撇了嘴,一边走向小榻,负手静观棋盘,帮他那眉头锁紧了的住持师父下了一
状态提示:第14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