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节阅读_56(2/3)

不止以及一些轻伤外,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浮都的天已经五日未见晴,连绵的阴雨天气和挥之不去的雾气蒙蒙让原本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顿失活力,甚至染上些病态的死气沉沉。

这日与往常并无多大不同,黑云阴沉的压得人喘不过气,凝聚在空气里密集的白色细雾一经吸入,就有种说不出的黏腻难受。

家养的宠物和人一样,烦躁的不行,一大清早就吠个不停,在晨间新闻中吠出了个震惊中央的大事件。

鲍汉冬一事才平息不久,浮动的人心刚刚回归正常节律,只是没想到这阵搅得一中动荡不安的风暴并未过去,而是借着东风席卷到了整个城市。

晨会时间,领导老师终于停止了周而复始的说教,而让他们心甘情愿让位的,除了总统换届,亡国战争,大概也就是这种灾难性质的大事件了。

从实时直播上看,事故现场简直一片狼藉,争分夺秒的救援人员,肝肠寸断的罹难者家属,焦灼不堪的失踪者家人,自发帮忙的热心群众,记者,镜头,医护人员,警务人员……

尤其是,落难者之中,孩子占了多数。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希望一旦破灭,绝望即刻倾巢而出。

画面不时有痛失爱子高声痛哭的父母。他们还年轻,因为还肩抗养老教子的责任,他们已不年轻,因为疼宠十年的心肝宝贝忽然就没了。

教室陷入寂静的沉默中,好像一场催人泪下的lún_lǐ电影方才落幕,观众仍然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如果真是这样也就好了,然而事实却比之沉重的多,纵然同是屏幕所呈现,此时播报却是现实,而非代入的假想。

虽然现实残酷,虽然呼吸同一个城市的雾霾与阳光,可除了更多的关注和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不了。上课,跑操,写作业,体育,计算机,国际通用语……

只是每天中午的午间新闻不会再轻描淡写的省略,同学们头一次这样万众一心的关注某件事——125事件的最新进展。不过感慨一番后,日子仍旧继续。

一周后,随着最后一具9岁孩童的尸体在滚滚河滩中被打捞起,轰动联邦的125事件终于宣布告一段落。之后,事发路段被完全封锁,搜救人员断断续续撤离,现场突然变得荒凉凄清,只偶有蒙难者家属不死心的试图在那里找到点起死回生的蛛丝马迹,还有个别好事群众前去围观拍照。

各种中央报道地方新闻在铺天盖地后也渐渐宁息,事件的热搜度也开始在榜单上下滑,各种缅怀的文章倒是仍然层出不穷,但也抵不住事情已进入收尾阶段的事实。

滚滚红尘,这样的事情不过是历史这座大浪里一粒细小的沙子,比起无形无色的水汽,或许能吸引人的一时注意,却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了无痕迹。

就像人们只知道死了多少孩子,但又有几个会知道他们是姓名谁,经历过怎样的喜怒哀乐,就算知道,又能够记住多久?又能难过多久?连至亲的人也不可能永远沉湎于哀痛之中,他们早晚会收拾起自己的心情,逐步适应失去孩子的生活,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会选择再生一个……总有新人换旧人。

就像,时隔九个多月,提起凌敬这个名字,谁还会有那样激狂动荡的情绪……

时间,是治愈伤痕的良药,也是最凉薄的情感侩子手。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星期前,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一件让人万分悲痛的事情,一辆满载欢声笑语的列车本正驶向希望和知识的殿堂,却因为死神偶然的突发奇想开上了错误的轨道,那一车人,那一车最大不过12岁最小才6岁的孩子,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他们痛不欲生的父母及亲人……”繁复又煽情的铺垫后,严莎莎道出了重点,“学校组织了一次募捐,为那些仍命悬一线的小生命做出一点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款数没有硬性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酌情捐赠就行。大家尽力而为吧,也别太夸张了。钱先交给班长,班长统计完后再交到教务处,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播报每个班级的总数额……”

后面的话已经没多少人在听,因为大家已经就“你捐多少我捐多少”的问题讨论开了,严莎莎不得不一拍讲台,吼了一句,“大家安静!”

大家果然安静了,同时也刷刷刷的将目光对准了严莎莎,头一次面对几乎来自全班的密集视线,严莎莎不禁清了清嗓子,语调不自觉又轻柔了下来,“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说,说完了你们再讨论。这个星期六晚市政府要在零角广场举办一场悼念活动,需要在我们学校招募一批志愿者,主要活动内容就是点蜡烛祈祷合唱之类的,有意愿的同学找团支书报名,周五截止。好了,你们随便说吧,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老师,大合唱什么的要提前排练吗?”

“不用,就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讲奉献的歌,而且也不需要你们真的唱,对对嘴型就行。”

“老师,祈祷要穿统一的衣服吗?”

“不用,大家尽量穿白的就好。”

“老师,是有车子接送还是自己打车去?”

“举办方会安排车子接送的。”

“有钱拿吗?”

“……是志愿活动。不过包饭。”

“可以点菜吗?”

“……不可以。”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56(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