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生与死(1/2)


“轰”手榴弹在外面发出一声巨响。

手榴弹当然无法炸毁坦克,但手榴弹却可以炸死、炸伤坦克后跟随着的英军步兵这也是秦川的目的。

几乎在爆炸的同时,秦川就跳下桌子跃到窗前举起了枪此时的坦克已经开过窗口,于是就将其身后跟随的步兵完全暴露在秦川面前。

而这些步兵,又被秦川刚才那枚手榴弹炸得晕头转向的,要么趴在地上要么就头破血流毫无反击能力。

“砰”的一声,秦川扣动了扳机。

秦川没有瞄准,敌我之间的距离只有几米远,英军脸上灰的尘土甚至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这个距离上也几乎不可能打偏,子弹毫无意外的命中了一名英军,子弹的惯性带着他的躯体向后一靠,就像有根绳子在后头拖着他拽了一下,然后就缓缓倒下。

秦川在这名英军眼神里看到了不甘的悔恨他手上握着一枚米尔斯手榴弹告诉了秦川答案,只要秦川再迟上几秒,他就会拉开那枚手榴弹的保险销并将其从窗口抛进来。

很明显,如果他成功的话,那么死的就会是秦川。

但战场永远也没有如果,迟几秒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砰”秦川不敢多想,用最快的速度拉动枪栓然后再次扣动扳机打倒了一名英军。

这时秦川有些紧张了,因为他注意到坦克后还有七、八名英军,他们已经从手榴弹的爆炸声中回过神来并注意到秦川所在的窗口。

秦川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手里只有一把k98k,而英军手里却是射速快得多的“恩菲尔德”步枪,甚至秦川还发现有一名英军手里抓着“汤姆森”冲锋枪。

注:英军在敦克尔刻大撤退失去了大批装备,其紧急研发的司登冲锋枪此时还没有大批列装,北非战争初期装备的冲锋枪大多是美国提供的“汤姆森”冲锋枪。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不用说了,英军会用火力封锁住秦川的窗口,然后再投几枚手榴弹进来秦川的小命也就到止为止了。

“砰”秦川咬着牙再次射出一发子弹。

这发子弹先是射中一名英军步枪手,然后再射中其身后的冲锋枪手。

之前,秦川就听说过二次伤害比一次伤害更严重,对此秦川一直半信半疑,直到他看到处于后方的英军冲锋枪手胸口像是遭受重击似的被打倒在地上当场毙命。

这大慨是因为子弹打到第二个人身上时已不足以贯穿,于是所有的动能都释放在身体内的原因吧。不过前后都是死,哪种死法又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这时秦川已来不及再上膛开枪了拉栓式步枪的缺点就是射速太慢。此时已有几名英军朝秦川举起了枪,秦川甚至都来不及躲避头一回,秦川感觉死亡距离自己如此之近,他似乎都看到了一发子弹从枪膛里射出然后在自己脑袋上打出一个血洞的样子。

就在这时,随着“哒哒哒”的一阵枪响,英军士兵全都惨叫着倒了下去。

是维尔纳和凯勒,他们从街道的另一边探出身来用mp40将英军打倒在地。

秦川愣了几秒,接着就意识到战斗还没结束,于是再次举起枪对准其它方向的英军扣动扳机。

在一发发子弹从枪膛射出的同时,秦川发现背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

英军步兵被秦川等人成功的封锁在街道的另一侧,而坦克却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一直往前开坦克的对外感知能力很差,尤其在作战时车长不敢打开炮塔探出头,只能躲在里头使用潜望镜观察,而他们的注意力几乎是全部集中在正面,背后发生了什么就只能交给步兵或是上帝了。

于是,一名德军士兵从建筑里钻了出来,手里提着一枚反坦克手雷那是一枚p碰炸型反坦克手雷,它的外型酷似化学课里常见的烧瓶,瓶口很长的那种,其头部的半圆形风帽保证了投掷方向的准确性,而手柄上有一个伞形的稳定尾翼能进一步保证了其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德军士兵将反坦克手雷朝坦克使劲一抡反坦克手雷在空中张开了尾翼,就像一个小雨伞,然后稳稳的头朝前撞在了坦克的后部。

“轰”,在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后坦克就着起火来。

“玛蒂尔达”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汽油很容易被引燃。不久,坦克内的弹药就发生了殉爆,一声轰响之后整个炮塔都被炸得抛到了空中接着重重的落到地面,里头的坦克乘员肯定是死了,人影都见不着。

德军士兵不由发出一阵欢呼。

然而,还没等他们松一口气,街道另一头又再次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达声。

士兵们不由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他们不明白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英军坦克,而如果英军有这么多坦克的话,为什么要把它们布署在不适合坦克作战的城内

这同时也让德军士兵感到庆幸,否则,这些坦克要是在城外一字排开再辅以步兵的火力在没有88高射炮的情况下想要把它攻下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了。

现在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众所周知坦克并不适合巷战。

这是因为城里的建筑会阻碍坦克的视线使其无法发挥远射程的火力优势,同时也不方便机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步兵可以借助建筑的掩护从各个方向靠近坦克并将其催毁。

于是,一辆接着一辆的英军坦克被德军炸毁。

英军很快就发现他们无法取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生与死(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