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4)
角时常含着笑意,举止之间也是一派温和。是个俊朗无匹的人,然而宫中藏污纳垢,y-in谋诡计如云,能在这般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且现今基本掌控朝堂的人岂是鼠辈,霍启怎敢忽略那锐利眉峰下暗藏的y-in辣煞气。
“霍将军与诸位将领千里奔波,风餐露宿,路途劳苦,父皇近日偶感风寒,本宫甚为忧心,加之要与太y-in真人沟通神仙之道,故而不能亲自来接见将军,但是父皇特地嘱咐了本宫,将军乃抵御北蛮的大功臣,保家卫国,居功至伟,应当隆重待之,本宫已经在帝阙宫备下接风宴,只待霍将军与各位将领亲临。”
“陛下一向龙体安康又有神明庇佑,风寒定能不日而愈,太子殿下孝心至纯,令臣动容。西北军能得太子陛下亲自接见是霍启与西北军之福,臣等不敢有任何异议,接风洗尘之事,劳烦太子尽心费力,一切当听从太子殿下安排。”
霍启说完抬头却见太子直勾勾的望着自己,眼中依旧笑意满满,只是多了份戏谑。
霍启心中冷笑,笑的却是自己。是啊,他霍启再不是当年那意气风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少年了,这些年皇家对霍氏势力的大力剪除,驻守西北抵御外敌的艰辛不易,早就让霍启学会了收敛锋芒,韬光隐晦,逞一时的口舌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太子对此未置一词,只是简单做了个请的姿势,众人便在领头太监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向帝阙宫。
第3章 接风宴
“太子殿下到。”
殿内原本喧哗的人声因为太子的到来瞬间安静下来,个个翘首引颈,希望能看看当年名动京城的霍启如今的模样。
西北地区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甫的一进帝阙宫的大殿,跟随霍启的两位副将便被殿内奢华夺目的装饰所震撼,殿内有十六根红色柱子支撑着房梁,每根朱红色大柱上都有黄金雕刻镂空的盘龙和珠玉装饰引颈长鸣的火凤,四壁都是彩绘,绘的是上古著名的神话故事,如炎黄大战、鏖战蚩尤,莫不栩栩如生。
大殿很大,参加这场接风宴的官宦世家早已经到席,坐席被分成两排,大殿的正位是皇帝的位置,但皇帝缺席,太子不敢僭越,只能在正位右边安置了一席,本朝以右为尊,故而为霍启三人留下的也是右边最前面的席位。
着锦衣华服的皇亲国戚官宦及其亲属们向太子问了礼,太子拂拂衣袖,径直走向自己的位置,道:
“大家不必拘礼,今日是西北军将领的接风宴,霍将军才是宴会的主角,将军请上座。”
太子指了指右边第一席,霍启拱拱拳,便领着左右两个副将入了坐,其他的西北军将领则在宫人的带领下去了其他地方饮食。
太子没有开口说话,大殿中其他人自然不敢吱声,然一众好奇的眼神不时飘到霍启一席,那目光有单纯好奇的,有审视的,有震惊的,还有轻蔑的,百态皆有,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不j-i,ng彩。
太子似对此并未察觉,自己慢慢饮了口酒,开始了那歪腻的套话:
“诸位皆知,今日的宴会是为了给我朝西北军接风,北方各族剽悍喜劫略,其中尤以匈奴部凶残至极,每每秋收之际,总是南下扰我边境之民,使我稼穑不收,百姓性命难全,父皇心系天下,对此曾忧心不已,幸而有霍启将军,文韬武略,年仅十六岁便临危受命,舍身西北,一战便大却匈奴部百余里,此后又多次击败来犯的北方民族,固原一战更是击溃了匈奴主力,从此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北方百族摄服,霍将军运筹帷幄,为本朝鞠躬尽瘁,实乃本朝之福。”
太子话音落,下面便有人附和道:
“殿下所言极是,霍将军决胜千里,保我西北边境太平无事,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接话之人姓胡名自在,前不久刚刚升调礼部尚书,是个两面三刀的人物,京城著名的墙头草。霍启望了望那跟风的大臣,他对此人并不熟识。
霍启并未回应胡尚书的话,殿内应和的人也很少,毕竟知道当年霍启被调离京城真正原因的人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霍启起身冲着太子抱了抱拳,道:
“殿下赞缪,霍启不过一介武夫,空有武力而智谋不足,西北军能勉强守住西北一靠西北军诸位将士同心戮力,众志成城,二靠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治国有术,使我百姓生活殷实,粮仓盈满,确保了我西北军的后勤,然归根结底依旧靠皇帝陛下天威浩荡,福泽四方,末将不过倚借天威顺势而为罢了。”
一席话说完,洛天成不禁微微眯了眯眼,嘴角的冷笑一瞬即逝,他紧盯面前放低了姿态的霍启,心中不免感到意外,不曾想当年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孤傲少年变化竟能这般大。
看来,十年的时光蹉跎变化的不止容颜,还让他学会了谦卑隐忍,似乎想要铲除西北军势力的计划难度又增大了,真是……很有挑战性呢。
“将军实在太过谦虚,霍将军可能不知,你在民间可是享受‘战神’的美誉呢,但本宫想,正如将军所说,西北军能够外制蛮族,内修武备,靠的必不是将军一人,而是全体西北军将士,所以这‘战神’的美誉,应该送给全体西北的将士们,来,让我们为本朝的勇猛的军士们干杯。”
四两拨千斤,太子的话当真是柔中带刺,绵里藏针,只要是有心人听来都知道,他是在挑
状态提示:第1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霍将军与诸位将领千里奔波,风餐露宿,路途劳苦,父皇近日偶感风寒,本宫甚为忧心,加之要与太y-in真人沟通神仙之道,故而不能亲自来接见将军,但是父皇特地嘱咐了本宫,将军乃抵御北蛮的大功臣,保家卫国,居功至伟,应当隆重待之,本宫已经在帝阙宫备下接风宴,只待霍将军与各位将领亲临。”
“陛下一向龙体安康又有神明庇佑,风寒定能不日而愈,太子殿下孝心至纯,令臣动容。西北军能得太子陛下亲自接见是霍启与西北军之福,臣等不敢有任何异议,接风洗尘之事,劳烦太子尽心费力,一切当听从太子殿下安排。”
霍启说完抬头却见太子直勾勾的望着自己,眼中依旧笑意满满,只是多了份戏谑。
霍启心中冷笑,笑的却是自己。是啊,他霍启再不是当年那意气风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少年了,这些年皇家对霍氏势力的大力剪除,驻守西北抵御外敌的艰辛不易,早就让霍启学会了收敛锋芒,韬光隐晦,逞一时的口舌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太子对此未置一词,只是简单做了个请的姿势,众人便在领头太监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向帝阙宫。
第3章 接风宴
“太子殿下到。”
殿内原本喧哗的人声因为太子的到来瞬间安静下来,个个翘首引颈,希望能看看当年名动京城的霍启如今的模样。
西北地区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甫的一进帝阙宫的大殿,跟随霍启的两位副将便被殿内奢华夺目的装饰所震撼,殿内有十六根红色柱子支撑着房梁,每根朱红色大柱上都有黄金雕刻镂空的盘龙和珠玉装饰引颈长鸣的火凤,四壁都是彩绘,绘的是上古著名的神话故事,如炎黄大战、鏖战蚩尤,莫不栩栩如生。
大殿很大,参加这场接风宴的官宦世家早已经到席,坐席被分成两排,大殿的正位是皇帝的位置,但皇帝缺席,太子不敢僭越,只能在正位右边安置了一席,本朝以右为尊,故而为霍启三人留下的也是右边最前面的席位。
着锦衣华服的皇亲国戚官宦及其亲属们向太子问了礼,太子拂拂衣袖,径直走向自己的位置,道:
“大家不必拘礼,今日是西北军将领的接风宴,霍将军才是宴会的主角,将军请上座。”
太子指了指右边第一席,霍启拱拱拳,便领着左右两个副将入了坐,其他的西北军将领则在宫人的带领下去了其他地方饮食。
太子没有开口说话,大殿中其他人自然不敢吱声,然一众好奇的眼神不时飘到霍启一席,那目光有单纯好奇的,有审视的,有震惊的,还有轻蔑的,百态皆有,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不j-i,ng彩。
太子似对此并未察觉,自己慢慢饮了口酒,开始了那歪腻的套话:
“诸位皆知,今日的宴会是为了给我朝西北军接风,北方各族剽悍喜劫略,其中尤以匈奴部凶残至极,每每秋收之际,总是南下扰我边境之民,使我稼穑不收,百姓性命难全,父皇心系天下,对此曾忧心不已,幸而有霍启将军,文韬武略,年仅十六岁便临危受命,舍身西北,一战便大却匈奴部百余里,此后又多次击败来犯的北方民族,固原一战更是击溃了匈奴主力,从此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北方百族摄服,霍将军运筹帷幄,为本朝鞠躬尽瘁,实乃本朝之福。”
太子话音落,下面便有人附和道:
“殿下所言极是,霍将军决胜千里,保我西北边境太平无事,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接话之人姓胡名自在,前不久刚刚升调礼部尚书,是个两面三刀的人物,京城著名的墙头草。霍启望了望那跟风的大臣,他对此人并不熟识。
霍启并未回应胡尚书的话,殿内应和的人也很少,毕竟知道当年霍启被调离京城真正原因的人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霍启起身冲着太子抱了抱拳,道:
“殿下赞缪,霍启不过一介武夫,空有武力而智谋不足,西北军能勉强守住西北一靠西北军诸位将士同心戮力,众志成城,二靠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治国有术,使我百姓生活殷实,粮仓盈满,确保了我西北军的后勤,然归根结底依旧靠皇帝陛下天威浩荡,福泽四方,末将不过倚借天威顺势而为罢了。”
一席话说完,洛天成不禁微微眯了眯眼,嘴角的冷笑一瞬即逝,他紧盯面前放低了姿态的霍启,心中不免感到意外,不曾想当年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孤傲少年变化竟能这般大。
看来,十年的时光蹉跎变化的不止容颜,还让他学会了谦卑隐忍,似乎想要铲除西北军势力的计划难度又增大了,真是……很有挑战性呢。
“将军实在太过谦虚,霍将军可能不知,你在民间可是享受‘战神’的美誉呢,但本宫想,正如将军所说,西北军能够外制蛮族,内修武备,靠的必不是将军一人,而是全体西北军将士,所以这‘战神’的美誉,应该送给全体西北的将士们,来,让我们为本朝的勇猛的军士们干杯。”
四两拨千斤,太子的话当真是柔中带刺,绵里藏针,只要是有心人听来都知道,他是在挑
状态提示:第1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