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4/4)

己亲自来为儿子提亲。

只是这从中周旋的人选 ,也不大好找。毕竟礼郡王平日连朝也少上,除了每年封笔、开笔的大朝会,他一向是在家中高乐的。不上朝,认识的也就是那些同样的宗室,可是这样的人家,看不起原来的荣国府,不屑与之交往。又攀不上现在的鼎国公府,无路与之交往。

费思量,真是费思量。礼郡王自己琢磨着牵线之人。

几天过去,礼郡王还是没想出人选来。他那最得宠的小儿子,已经气冲冲地跑到了他的书房:“父王,不是说要把莹儿定给贾家的小儿子吗?”

礼郡王对自己的小儿子,从来都是哪儿看哪儿好,要不也不能为他的庶出女儿这样劳心费力。他很慈父地道:“急什么,为父正在想着,让何人去与贾家透话,才不失了我们王府的体面。”

“透话,还透什么话?”那小儿子已经气急败坏了:“我刚才在丽春院里,听到工部尚书家的二儿子抱怨,那贾家竟没看中他们家的女孩,与户部左侍郎家要下小定了。”

礼郡王有些接受不能。怎么自己还没找人说呢,人家这就要下小定了?难道?想到一种可能,礼郡王有些心虚。从他祖父那一辈起,就是谨慎的人,靠着揣摩帝王心思过日子。

那日太上皇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他回来说是琢磨递话之人,其实何尝没有观望的意思?太上皇却再没有召他进宫说话。也就是说,他所请之事,太上皇并不满意,这是要冷他一段时间了。

“这个贾赦,还真是不识抬举,我家里好好的皇家血脉,他还敢嫌弃。看哪天我给他个好看!”小儿子气哼哼地发着狠话。

“闭嘴。”礼郡王喝止儿子:“这事儿自己烂到肚子里,就是你媳妇与丫头那里,也给我嘱咐到了。”

小儿子还不服气:“父王,那贾赦给咱们这么大的没脸,岂能这样轻易就放过他。”

看着早该顶门立户,却仍章台走马的小儿子,礼郡王长叹连连:“你家有谁与人家说过结亲之意了?人家见过你闺女是扁是圆了?还不快快收声,要是自己把这事儿说出去,你那闺女还嫁不嫁人。”

小儿子还嘟嘟着自己的不服气,礼郡王第一次看着这个小儿子心烦起来。什么宝刀不老,什么老来子,分明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等小儿子让礼郡王平生第一次撵出了书房,礼郡王自己背后出了一身的冷汗——靠着帝王才有好日子过的人,发现人家已经不愿意让自己靠了。而不愿意让靠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小心思让人看穿,不出冷汗才怪呢。

今后自己家王府要何去何从,才是现在礼郡王头疼的问题,什么小孙女,不过是个庶女,随便找个平头整脸的也就算对得起她了。

大明宫里,太上皇难得地把皇帝、忠顺与贾赦一起叫了过来,大概是找到了事情做,老人家的j-i,ng神竟恢复了几分:“宗室过于优渥不是好事。多少人家只管生,反正有国库养着,多生几个孩子还能多份钱粮。”

这话皇帝与贾赦都不好接——几代之后,忠顺的后世子孙也在宗室之列了。只有忠顺不管不顾地道:“要不是太/祖那时定下了优待宗室之法,也不能成了今日尾大不掉之势。”

太上皇白了他一眼:“胡说。太/祖那时宗室才多少人,又是与他老人家一起打江山的,不优待能说得过去?人都说皇帝家还有三门穷亲戚。流了皇家血脉,还真能让他们讨饭不成。”

“可是开国已经百多年了,您数过现在宗室是多少人没有?这些人论爵领着钱米不说,好些人家还收别人的田地做隐户。上次本来说是要查的,还不是宗室硬顶着才没查下去。”忠顺对没能查隐户之事梗梗于怀。

隐户之事,确实也是国之大患。太上皇看向眼前的三人:“刚刚才查了官员,现在就动士绅,怕是有小人做乱。”

这倒有可能,据贾赦所知,那位没出现在这个时空中的冷面帝王,当日就为了这些事情,活活累死在了御案之前。他想了想道:“其实咱们可以先给那些人定下调子,向天下讲明隐户之害——那些人所以做了隐户,不过是为了逃避税银。可是各地的税银都是有定数的,这些人不交,就得有人给他们补上。指着那些士绅?他们本就是不纳税的。所以只有平民,是最终吃亏的人。”

先让老百姓看穿所谓士绅的面目,他们说的那些诋毁的话也就没有人信了。大家都觉得此计可行,齐齐把眼睛看着贾赦。

贾赦想抽自己一个嘴巴。明明已经心生退意,还把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在这个时候多个什么嘴。

第278章


状态提示:第125节(4/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