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节阅读_9(3/3)

祉端着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恭维着。

“哪里,哪里,诚郡王、八贝勒才是费尽心力了。”李光地等人自然是不敢居功。

“是啊,如今这杭州文人中风向已变,再稍作安抚便可。”

“皇阿玛一向看重江南各地,杭州既已安好,接下来苏州、扬州等地还得靠李大人、于大人两位继续辛劳了。”胤禩说道。

“为皇上办差,不敢言辛苦二字,与诚郡王、八贝勒共勉了。”

……

☆、第二十二章

《墨子大取》云:“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直言了得地指出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势者,利害之决也”,因此现实生活中若要做得人上人、成就非常事有三种方式:造势、借势、顺势。造势就如做文章伊始时的谋篇布局,要营造出有利于事情发展的局势、人脉和气场等;借势是在对大局的准确判断中迅速出手、乘势而上,借力、借机都可;顺势者,就是人们常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本质上是避逆势、顺时势,然后从中得利。

胤禩在杭州百姓中放出各种消息,便是造势,因为关乎切身利益,所以朝鲜一事成了顺应民心的政策,百姓的意愿成了一股任何势力都不敢轻视的力量。而杭州文人学子面对浩浩荡荡的民意,反对已经成了蚍蜉撼树之举,为名也好,为利也罢,都只能顺应局势,摆出支持的态度。之后诚郡王、李光地等众位大人就能乘势而上,将杭州一地已成的态势扩散到江南甚至全国文人群体中,最终使朝鲜一事成为众□□誉的利国利民之举,康熙皇帝也成了体察民意的圣明君主。

至此,胤禩等人江南之行的任务也算是功成,只要在接下来的时日中注意江南一带文人的动向,并加以引导便可。此次胤祉与地方知府的动作可谓是奇、快、准,不但收服了江南文人与百姓的支持,也没有给红花会、白莲教等反清势力可趁之机,消息传回京中也安了康熙与朝臣的心。几日后便派原先的赈灾大臣陶岱与朝鲜使臣一道,由阿兰泰大将军领军随行,前往朝鲜都城汉阳。

***************我是一条没有名字的分界线******************

“……所以啊,现在在杭州城中的百姓都私底下称赞圣上和咱们爷呢,说是体恤……”

毓秀嘶啦一声把手上的靛青色海浪云纹织锦给扯裂了,将正说话的红岚给吓了一跳,忐忑地看了一眼福晋,果然是一副想发怒的样子。她说错什么了吗?红岚将询问的目光投向红云,只见红云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再言语了。红云暗想,可能还是那天西湖上的事吧,福晋毕竟是女儿家面子薄,这是羞的。

就不该对这冤家心软,让他再睡书房去好了,明明早就想到了主意,那天在船上看着自己担心他不说还……听红岚说了外面的情形,毓秀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即就是一阵羞怒。

胤禩一进门就迎来了毓秀的一声冷哼,还有红云等丫鬟好自为之的眼神,心下暗自警惕,呃,这是哪里惹到福晋了,他可没跟着三哥去那风月场所的!

脸上的笑意再柔和两分,坐到毓秀身边,温柔地牵着她的手,眼神里也带上几分温情,语气和煦地问着“有什么烦心事了?”前世毓秀最吃他这一套了,有几次被他气着了,他用这表情一讨好就服软了。

果然刚刚还盛气凌人的毓秀,气势一下就弱了许多,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却也没甩开胤禩的手,“烦心事?我最烦心的就是你了。”

“嗯?那福晋给爷说说,是哪里不好了,爷去改改?”

“去,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就会拿话哄我。”

胤禩笑而不语,从袖中掏出一物放到毓秀手中。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9(3/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