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阅读(2/6)

夜袭了,于是他连忙下令让所有人抖擞精神。

可惜他们还是失望了,这让陈天利有点愠怒。这清化公一副沙场老将的样子,倚老卖老,次次都是信誓旦旦,可是左右都不见明军攻来。现在大家又累又饿,料来明军是不会进攻了。

只是陈天利却不能将那请化公如何,心里有万般的不悦,却也只能作罢。

待曙光露出来,眼看天要大亮,陈天利只得下令将士们歇下。

卯时三刻。

突然,一阵呼喊传出:“明军的船动了,船动了。”

整个大营霎时混乱起来。刚刚打了个盹儿的陈天利被惊醒,便听到大营有些混乱起来,他连忙冲出大营,带着人前去滩头,果然看到七八艘战舰缓缓靠近海湾,向海湾驶入。

陈天利不敢大意,连忙大叫:“传令,传令,把所有人都叫醒,在滩头聚集,准备迎战。”

眼前的战舰,其实体积并不算大,不过二十余丈而已,船身也是狭小,通体黝黑,如今在晨雾之中缓缓破雾而来,越来越近,陈天利见这庞然大物,心里还是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他一声令下之后,武官们便纷纷去驱逐那些疲惫的士卒从营中出来,大家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本来就耗了一夜,刚刚睡下才片刻功夫便被人叫醒,因此所有人的脑袋都不太清醒,却不得不仓促迎战。

战舰在靠近海湾一两百丈的地方又稳稳停下。

之所以陈天利选择固守这处海湾,正是因为这里属于深水区,明军的船舰要登陆,势必会选择这里,因此即便是百丈之外,依旧可以行船。

而此时,那一艘艘的船开始放下绳索和小船舢板,很明显,他们是准备派人登陆了。

聚集在滩头的叛军也越来越多,大家小心翼翼的规避着陷阱,分发着弓箭,一个个晨雾之中打起了最后一分的精神。

在大船上,郝风楼精神抖擞,渐渐克服了晕船之后,整个人浑身轻盈,昨夜又饱睡了一阵,用过了茶点,显得精神奕奕。

他迎着晨风,肉眼可辨,便可看到滩头上那密密麻麻的叛军。

此时的郝风楼似笑非笑地扶着船舷,眼眸中掠过一丝冷意。

“传令,转舵”

“转舵,转舵”

一个个声音响起,船上吹起了号角。

舰船得到了消息,纷纷转舵,巨大的船舰挂起了侧帆,船身微微一倾,调转了船头。

而面对着海滩,是八艘舰船的船身,通体黝黑的船身黑乎乎的,宛如一道城墙。对此,滩头上的叛军大为不解,这是什么缘故,这些汉人到底故弄什么玄虚

只是他们的思维有些迟钝,一宿未睡,又没有埋锅造饭,赶到滩头的时候,这种感觉还不明显,可是一旦在这里屏息等待的时候,许多人的眼睛就开始打架了,在这静寂的等待之中,不少人的精神显得有些恍惚。

而此时,在舰船上,郝风楼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准备”

“准备准备”

此时,没有再吹牛角号了,不过郝风楼的座船上,在船舱第三层的地方,一个个打着赤膊,精神饱满的力士放下了一个个挡板,右侧船身,顿时三十多个黑乎乎的方洞露出来。

带队的一个武官呼喝道:“将火炮推出去,固定”

这里存放着三十多门火炮,每一门火炮的下座都由金属固定了一个滑轨,倒颇有点像是火车铁轨一般,平时的时候,将火炮约束在轨道的末端,一旦用时,取下固定用的插销,众人便可奋力将火炮直接推出去。

这样的设计乃是郝风楼和一干铁匠们努力了半个月的结果。火炮沉重,而船上颠簸,一旦遇到风浪,这沉重的火炮便会四处晃动,可能会砸伤舱中的人手,甚至破坏船身。使火炮固定,可以前后滑动,在船上射击时,也可保持极好的精度。

这些力士准确来说就是炮手,早在半年前就已招募,他们先在陆地进行操练,随后再到船上,今日这种情况,他们已经不知试练了多少次,听到号令,便熟稔地将火炮推出,炮口伸出了船身,随后,他们再用插销将火炮下身固定。

这火炮的船舱进行过特别的加固,每一层木板用的都是最坚硬的铁力木,尤其是这舱板,更是比其他舱室多增加了数倍的用料,在中间又填充了沙石,用以抵消后座力。

而为了实验船舱能承受多大的火炮后坐力,船匠们曾花费了不少功夫,一次次的进行实验。于是乎,这种舰船上专用的火炮便出现了。

这个时代,之所以火炮不能上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火炮笨重,许多火炮重大千斤乃至于数千斤,而笨重的原因说来也是可笑,只是因为材料不过关而已。

寻常的铁铸炮因为铁料太差,杂质太多,强度不够,所以若是将火炮做的轻巧做得轻薄,只怕火药在膛管里一炸,整只炮便炸上了天,莫说伤敌,连自身都难保。因此大明的匠人们没有把火炮的工艺改进放在加强炼铁工艺上,而是使命的增加炮管的厚度,有的所谓神武大炮,炮管的厚度竟比小臂还粗,如此一来,这样的火炮不但沉重而且笨拙,在陆地上使用都极为不便,主要的用途不过是放置在城头,用于防守罢了。至于将这玩意拿上船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铁匠们对火炮的不断改进,将这炮身尽量的轻薄,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船上的需要,铁匠们还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比如减小

状态提示:第102部分阅读(2/6)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