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阅读(2/6)

四使大逃亡不仅仅是打开了通往高句丽的窗口,更是开启了与倭韩官方往来的门户,功勋卓著.

然而事实仅限于此吗还有一些疑点尚存.如四使脱出虎口后径直向东出走便甚为可怪.辽东远在江东之北,异国逃亡,援绝粮尽,四使者为何南辕北辙空耗其力呢尤其逃亡途中,张群在困于膝生恶创难于行进之际,劝大家丢下自己奋前疾行说:卿诸人宜速进道,冀有所达。仿佛他们行进已然有了既定目标,并无遁入绝域莽原的惶然无措.可以猜测,他们是早就知道玄菟郡东的句骊国的.他们甚至还清楚的了解它于公孙氏积怨甚深,诏言有赐为辽东所攻夺,用这种言辞蔽句骊王宫.而这些情报公孙氏是不会透lu给他们的,所以情报的来源就只能是东吴自己在韩半岛的情报采集站了.另外,四使在韩半岛沿海能找到足以容纳30人并能承载一定货物的船只并最终安全跨越东海回归祖国,似乎太过幸运.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在韩半岛上受到了东吴在韩半岛据点的帮助.如此可知,三韩与东吴的国交要来得更早一些,而逃亡事件只是为我们确定韩吴国交启始年代提供了一个下限.

再一个旁证:空旷的地图

魏景初二年,曹睿派遣海陆两面攻打公孙氏.其中刘昕鲜于嗣越海平定了带方乐浪两郡,又当下封赏了三韩的臣智以邑郡和邑长的印绶,试图维护传统友谊.然而马韩似乎并不买帐.后来到了弓遵\刘茂管理乐浪带方二郡的时候,部从事吴林认为三韩是乐浪属地,辰国是中国旧民,就打算划分辰国十二国中的八国归乐浪管辖.结果因为翻译官出了点差错,又有臣智在旁边煽风点火,ji的马韩国王火冒三丈,发兵攻打带方郡崎离营。结果二郡连兵反击,马韩哪里是对手,就被二郡灭亡了.

弓遵也在这次战斗中战死.

中队既然与马韩交战,并且深入其境,攻破了他的国都,将其灭亡,可以想象必然应该深刻了解对方的地理方位.然而犹为可笑的是,在中,虽然关于邈远的女王国邪马台的位置里数方向非常详尽,但是对三韩共七十八国的地理方位却完全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想象,当曹魏官吏绘制海东地图时,韩半岛的轮廓将十分完整准确,而其中却是一片空白......这即使是理解为中国对倭重视超过三韩,也难以完全解释.上述事实说明,即使经过战争曹魏也没有能真正控制与了解三韩.这也只能被理解为又一次信息屏蔽不过不是在海上吴人凭借在马韩的据点而控制马韩,令曹魏不能获得三韩的信服,也就无法获得三韩的确切信息.况且历来与中国是友好国家素无交战的马韩,这次何以竟至于刀兵相见马韩罪过未深,二郡为何一定要灭亡之呢身经数战的的常胜将郡太守一级大员弓遵又何以至于战死沙场呢可见此次战斗亦并非为史载那么简单,甚至也有吴国人挑唆与参与的成分.也许曹魏灭亡的马韩仅仅是马韩五十四国北部的一个邦国而已.事后马韩诸国中的伯济国兴起,统一诸国,就是南北朝时代强大的百济国,这是后话.

小结

总前所述,通过对古籍碎片的连缀缝合,对历史真实的查考推证,我们大略可以描绘出韩国在三国时期的外交关系.最早韩国是公孙氏的属国,公孙氏通过在州胡建立据点,掌控着从辽东到江东的航路.接着东吴通过229年到233年的探索活动,虽然没有找到亶洲,但却在朝鲜半岛西南找到了登陆点,从而也掌握了从江东到辽东的航线,并且和三韩诸倭开展了外交.马韩开始向东吴称臣,从事二主,收获巨利.洎公孙氏覆灭,东吴趁海东的势力空缺之际,牢牢掌控了三韩,令曹魏没有能力插手.甚至挑唆三韩与曹魏开战,并亲自介入了战争.马韩以一事二,最终也卷入吴魏两国在韩半岛纷争招致灭亡的命运.

具体到达月份未见记载.但根据季节风判断,南航的时间应该是冬季;又根据翌年孙权派遣使者的时间,大略估计得出229年的结论.此问题未关宏旨,所以在下也没有深究.

作者:伊文子秀虎来源:悠游社区z。

第70章,夜下出城

祖昭带着祖季祖陵等人与几名官兵,沿着一条民居小巷穿行。

马蹄声清脆扰人,但凡经过之处,过后很快就有百姓动静的声音。几户人家还掌上灯火,院中犬吠不止,人影在小巷末梢处有伸有缩。道路越来越拥挤,骑士们只能排成纵队穿行其中。刚出了这条巷子,祖昭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大喊了一声。

“快看,有人,有人在屋檐上。”

祖昭立刻放慢马速,回身抬头向上看去,只见就在刚才穿行的那条拥挤巷道一侧民宅上,有一个黑影正快速的掠过。对方身形十分迅敏,而且弹跳甚是了得,灵巧又平稳的在屋檐上飞奔,竟然一点没有吃力的样子,全然如履平地。

“必是刺客,追上去。”祖昭果断的大喊一声。

“可是贼人到处都是,若是声东击西,当如何是好”一名官兵担忧的问道。

“你们二人,先去通知文都尉,就说我们在这里追贼,让他分兵照应。”祖昭说道。

那官兵只能听之,旋即与同伴向有火光的方向去了。

祖昭等人紧挨着黑影跳窜的宅子追去,屋檐上的人跑得再快,也万万不可能有马跑。但对方身法轻盈,而且又似乎早有规划好的路线,专门走的是一些拥堵密集的民居。倒是让楼下追踪者们苦不堪言。或因为马匹太高,没办法轻易穿过低矮屋檐,只能趴在马背上小心行

状态提示:第22部分阅读(2/6)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