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1/2)
温瑜又道:“不知如此,南瓜的产量也不错,辣椒也可以入药,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的功效。如能将这几样推广普及实乃利国利民大好事。下官不才,早就写了折子,如今劳烦大人递送上去。”
宗一封知道这是温瑜在给自己卖人情,也不推辞,虽然此事能不能让他回京还是未知数,但最起码能使他在皇上面前挂上号,以后万通还想拿捏他也要考虑一下。事关身家性命,他实在不好推脱,于是便同意了。
温瑜倒是不在意这些,比起升官发财他更在意家人的安危,现在敌暗我明,需要用到宗一封的事太多了,让一些功劳换取他的倾力相助,这笔买卖着实划算的很。
待到二人用完饭,温瑜看宗一封还没有落脚的地方,索性就邀请其住到自己家里,温瑜算盘打的啪啪响,如此一来自己家岂不是多了个免费保镖。
可谁知宗一封却委婉拒绝,表示他还是喜欢独自生活,住在别人家里终究有些不方便。
温瑜再三挽留无果后,只能眼睁睁的放其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 果然写穿越到明朝的没有锦衣卫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现在电视剧电影里,如果描写到锦衣卫一般都是武功与颜值并存,大明fbi的存在,那么可能一些人就会有疑问,历史上的锦衣卫真的这么帅吗?答案当然是
是的!!历史上的锦衣卫就是这么帅!!最起码明朝早期是这样的,因为锦衣卫最早其实是仪鸾司,每当有活动的时候,他们就负责打伞,开道,充当门面。换句话说也就是花瓶。
作为合格的花瓶,锦衣卫人人肤白貌美,身材高大,再加上大部分都是官宦子弟,所以深受京中女子喜爱。后来朱元璋需要对付胡惟庸,就要他们点满了特务技能。更名锦衣卫,监听罪证。
为什么说早期呢,因为早期的时候相当锦衣卫都是要经过选拔的,家世、武功、样貌三者缺一不可。不过到到了明朝中后期锦衣卫就大多变成世袭的了,难免出现些歪瓜裂枣,严重拉低平均颜值!心痛!
还有个有意思的,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绣春刀》这个电影,里面的主角沈炼其实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非常传奇,本来是个进士,后来被调到锦衣卫。属于文武双全的大佬,后来因为性格刚正不阿,得罪了大j,i,an臣严嵩,被污蔑谋反处死,隆庆初年的时候才平反。
第57章 无力回天
自打入九月, 温瑜就开始组织县内秋收,今年虽然受了点灾, 但是因为抢救及时,所以没太多损失,再加上温瑜刚上任的时候就下令答应这几年都三十税一, 百姓过的还算滋润。
但当众人瞧见温瑜的地丰收之时,都表示不淡定了。一位佃农使劲眨眨眼睛:“乖乖, 这番薯可真能长, 我看一亩地能产个一千多斤。”
另一个同伴反驳他:“眼皮子浅的东西, 瞧着架势,何止一千,两千斤都要有了。”两人呛了半天,最后收上统计, 平均亩产三千五百斤,现场一片寂静。
温瑜从手下那里得到消息,对百姓的反应十分满意, 不枉他特地在大家面前秋收,有了产量的刺激, 相信日后再推广这几样东西也容易许多。不过亩产三千多还是有点少了,现代经过改良的红薯产量上万的都有, 只可惜自己不是学农业的。
温瑜满心认为自己的心愿即将达成,做着整个蒙阳遍地红薯的美梦之时,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木奉。
去申请领红薯,打算来年种的人虽多, 但每家只领了一点点。这是为何啊?他们没看见红薯这么高的产量吗?温瑜极为不解,于是叫来了负责秋收的梅鸿之,想好好了解一下情况。
梅鸿之无奈道:“该说的已经都说了,但百姓都就是无动于衷,下官也没办法。”
温瑜问:“他们怎么就不愿意种这个,是因为味道不合心意吗?”
梅鸿之回道:“一方面是有这个原因,大家觉得红薯吃了之后有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因此百姓对玉米和红薯这些高产作物种植积极性不高。还有就是百姓们觉得细粮更好,如今种了细粮例如小麦,收获后卖掉,换了钱叫交税,剩下的钱换了杂粮混合糠菜给家人吃。就算种了红薯也卖不上钱,实在无法流通交易啊。”
温瑜心情沉重,听梅鸿之这么讲他才反应过来,确实是这样。在选种育种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粮食作物的产量高与口感好这两个特征就像跷跷板的两头,很难两者兼顾。以现在蒙阳的小农经济状况来讲,农民种地都是自给自足,在正常年景,农民肯定会优先选择种植口感更好而产量偏低的粮食作物,在交纳租赋及市场出售时,这类粮食也更受欢迎。
梅鸿之看温瑜神情苦闷,虽然作为朋友下属有些替他担忧,但心中还是略微不以为然,他试着调节气氛,笑道:“大人也不必烦恼,这是近些年年景太好了,等哪年受了灾,大家自己就吃了。”
温瑜勉强咧嘴回应了一下,依旧沉默不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吧,他又怎么能告诉众人,在仅仅一百多年后,旱灾将席卷明朝。到时候北方各省的极旱要持续十几年,这些地方的大量饥民会变为流民或参加起义军,再加上外有清军不断犯境。
在那时即使有心,再种红薯什么的也来不及了。如今只能奢望着朝廷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温瑜叹气。
状态提示:第76节(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