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2/2)

别是文宗年间,这一措施被当做要紧国政推行下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才有了后来大魏国力的富足昌盛,斡勒、西羌等等周边部族才不敢轻易犯边。”

“所以,宝祥啊!大道无边,道法博大j-i,ng深,用之于己身可以修身养x_i,ng,用之于国可以立国治政,你要j-i,ng研,方能有所得啊!而在道法上,昭妃所知颇多,有些观点,连父皇都不得不赞叹佩服。你要虚心向她习学,才能不断有所进益。”魏帝最终道。

元幼祺听明白了。

她的父皇一口气说了这许多,就是为了给她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每日向顾蘅问安,同时向顾蘅请教道学方面的知识。

顾蘅的博学,顾蘅对于世事的不俗见解,元幼祺是清楚且佩服的。可这件事,她的父皇又是如何知道的?

难道,只是因着这一个月的交流,父皇对阿衡便有了这样深刻的了解?

思及此,元幼祺的心里泛上了酸水来。她一点儿都不喜欢除她之外的任何人对顾蘅有深入的了解。她更难以想象,以顾蘅的风骨x_i,ng格,会放下.身段与魏帝做深入的交流。

于是,元幼祺心里更酸了——

这都一个月过去了,父皇可能没碰过阿蘅吗?

这种事,她没法去向母妃打听,更没法去寻彤史官了解,只能靠自己的猜测。然而猜测的结果……

元幼祺心里长草了一般,糟乱。她加快了脚步,急于见到顾蘅。

她已经一个月没见到顾蘅了!

只能靠相思,只能靠偶尔从旁人口中听到的消息来维系她那卑微的相思,这是怎样的煎熬!

她带着唐喜疾步走了约莫半刻钟,远远的一道人影快步迎了过来。

那人穿着内监服色,看品级不算低。他走得近了,满面笑容地朝着元幼祺行起大礼来:“奴婢燕来宫总管内监游禄见过太子殿下!”

游禄?这个名字元幼祺听说过。

作为时刻关注着燕来宫、关注着顾蘅的,元幼祺怎会不知道燕来宫中的情况?

游禄说,他是奉了昭妃娘娘之命来恭迎太子殿下的。

元幼祺沉默了。

她已经意识到,让她每日去燕来宫中问安,已经不仅仅是魏帝的意思。或者说,至少,顾蘅对这件事是知情的,并且是认可的。

为什么?她不是一直躲着自己吗?她不是生怕同自己有所瓜葛吗?

怎么,如今情势变了?竟是在禁宫中也不避讳彼此的过往了?

元幼祺心里更乱,她发现她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可怕的事实。而更可怕的是,这个事实,她如今还看不分明。

然而,有一点元幼祺十分清楚:用不了多久,她去燕来宫拜访之事,就会阖宫皆知。

而且,无论是魏帝,还是顾蘅,显然都是不在意这样的可以预料的结果的。

这又是为什么?

曾经,父皇难道不是十分忌惮自己与顾蘅的关系,而算计了自己,还硬生生地把风柔塞进了当时的吴王府?又不惜豁下脸面任命自己为迎亲使,代天子去顾府迎亲?

怎的,刚过了月余,一切都都来了个大反转?

元幼祺笃定,这里面必定有原因。而那个原因,必然同父皇始终存着的那个,想要封顾蘅为皇后的打算有关。

因为要册封顾蘅为后,所以提前做下准备,让自己这个现在的储君、未来的天子与皇后多多亲近,以增进“母子情谊”?

呵!怎么可能!元幼祺暗自冷笑。

自己是母妃亲生的,将来就是做了天子,也是理所当然地奉母妃为太后。而顾蘅,她还要名正言顺地娶做自己的皇后呢!焉能允许她做太后!

可若是父皇当真如此作为呢,又该如何?元幼祺忐忑了。

她猛然发现,纵是自以为长大了,懂得了许多,有些状况,也不是她能够轻易面对与解决得了的。

燕来宫。

顾蘅已经带着阖宫人迎出宫外。她虽然名分上是天子妃,但元幼祺是太子,在礼法上还是高于她的。

游禄微欠着身子,在前方引路,远远的,那道朱红色的身影隐约可见。

顾蘅遥遥望着,直到看清楚了元幼祺峻拔的身影,朱红色的团龙常服极合她的身材。

走得更近了些,顾蘅看得清楚。

她发现只月余未见,这孩子又蹿了个子,模样也越发长开了。头上的玉冠、身上的朱红,更衬得元幼祺玉人一般。

顾蘅于是听到了来自心底最深处的喟叹——

这是她亲手教养长大的孩子。她终于将她推上了储君之位,而将来,她会是九五之尊,会君临天下,成为大魏,甚至全天下最最尊贵的人!

顾蘅的眼眶微s-hi。她强自凝出一抹笑意来,对着元幼祺走来的方向。

她应该是笑着的。纵是没有命亲眼看到这孩子登上帝位,能够谋得这样的结局,她也应该含笑九泉了。

可是,为什么,心底里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徐徐蔓延着?

将来,大仇得报,死得其所,还有什么放不下、又不甘心的呢?


状态提示:第57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