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4/6)
是应该。”贾赦诺诺应是,心里笑开了花,贾政哪里是走不开,他是这么多年没考上秀才,不好意思回学里。以前在家学念书的时候,也不知道先生眼拙还是怎么的,个个都说贾政的好话,说他聪明好学,将来肯定能跟东府的敬哥儿一样,如今贾敬都是进士了,他还没混上童生呢。
成功地气了史夫人一回,贾赦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出了门。贾瑚有亲爹陪着,自然开开心心,不时问些和学里有关的问题。贾珠则是一言不发,偶尔偷偷瞄上贾瑚一眼,目光有些羡慕。
第012章 添妆
家学这个地方,贾赦可不陌生,他小时候在这里读了十来年书,虽然成绩平平,从来不被先生看好,可在学里度过的时光,却是很愉快的。那时,贾代善在外面打战,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史夫人一心想着贾政,从来不管他,徐太夫人对他又是一味溺爱,贾赦的童年,过得不要太自在。他虽不爱读书,可家学没人敢管他,又有年纪相当的族兄族弟一起玩耍,日子过得甚是逍遥。
贾政比贾赦小了四岁,入学也要晚了三年,虽然很得先生喜欢,可他为人清高,和族中兄弟的关系,并不如何亲近。五岁启蒙到十五岁,贾赦几乎每天都到家学报到,后来还是贾代善看他读了十来年书,连个下场参加童生试的水平都没达到,才叫他不要再来了,贾赦居然还有些舍不得走。贾政也在家学读了十余年,不过他是自己不来的,原因无他,脸上无光,怕被子侄辈笑话。
贾演和贾源给族中子弟立了家学,主要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天赋差的,读上几年书,好歹能写会算,给自己谋个营生,天赋好的,就能参加童生试,若是中了,想要继续深造,就得另请高明,或去好的书院。贾敬便是如此,他考上秀才以后,贾代化就是另外给他请了先生,考中举人以后,更是去了京畿最有名的弘文书院。因而在家学读书的子弟,年龄普遍是在五六岁到十五六岁。
贾赦故地重游,却发现家学的模样,和他记忆中有些不同,打探了才知道,原是东府的贾代化前些天命人改的。贾赦读书那会儿,贾家在京中的人口并不多,读书的也就那么十几个,就算年龄不等,进度有差,一个先生也能教得下来。然而近些年,贾家的人口繁衍极多,再加上亲戚家附学过来的子弟,大大小小竟有几十个,一个先生根本管不过来,贾代化上次来看,差点被气死。
缓过劲儿以后,贾代化就找贾代善商量,对家学进行了改革,先是分班,按照学习的进度,把族中子弟分为三个班,又请了两位老秀才过来,和原来的贾代儒一起,一人分管一个班。同时增加了考试升班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意思就是,从启蒙班升到四书班,从四书班升到进学班,不是依照读书的时间,而是全凭成绩,连续三次月考倒数三名之内的,退学回家。
不是贾代化小气,舍不得几个银子,要是族中子弟能够多出几个举人、秀才,叫他再掏银子都行,不想有些人,来了家学不求上进,而是为着每个月补贴的那点茶水点心、笔墨纸砚。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到底是自家人,这也不是什么大钱,让贾代化气不过的是,就是这些不爱读书的,引得他家大孙子移了x_i,ng情,他如何不恼火,自然要下重手整治,他可不想花钱养出一群白眼狼儿。
正是由于贾代化的改革,贾瑚见到贾家的家学时,第一印象很不错,学里四十多名学生,竟然分了三个班,一个班十几人,算得上小班教育了。贾瑚和贾珠年纪小,肯定是进启蒙班的,这个班原有十四名学生,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只有五六岁,因先生说了,西府的两位小少爷今天要来学里,大家伙儿就提前来了半刻,坐在教室里等他们,好几个孩子的脸上,都有好奇的目光。
负责启蒙班的先生姓杨,今年四十出头,年轻时是有名的才子,很早就中了秀才,之后时运不济,连考三次举人都落了榜。杨先生家中原本有些家底,可他连考不中,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大笔的债务。第三次落第之后,看着年迈病重的双亲,劳累过度的妻子,还有瘦弱不堪的儿女,杨先生决定放弃考试,出来自谋生路,他要再考下去,考中了还好,考不中全家人就要饿死了。
杨先生的学问很不错,先前教了两家,家中孩子都中了秀才,他教书的第二家,就是贾珍的母亲李氏的娘家,听说贾代化要给贾家的家学请启蒙先生,李家就把他推荐了过来,前两天刚到。
贾赦见如今的家学比他读书时还要有序,心下大为满意,他跟杨先生交待了两句,就把贾瑚和贾珠交给他了,因为他俩年纪小,又各自给他们留了个小厮在身边伺候,其余人等都在外面等候。
启蒙班十六个孩子,贾瑚和贾珠个头最小,杨先生特意把他们的位置分在了第一排的中间两个。为防有些学生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砚,学里有免费的提供,不过贾瑚和贾珠看不上,都是自己带了上好的过来使。杨先生见他们坐好了,就开始讲课,他学问扎实,讲起来深入浅出,孩子们都爱听,而且贾代化改革之后,学里奖惩分明,谁不想争取月考前三,拿到奖励的银两呢。
就是贾瑚早已把三百千背得滚瓜烂熟,听了也是津津有味,看来这位杨先生,真的是很适合给小孩子启蒙。杨先生讲过一段之后,就抽孩子们
状态提示:第5节(4/6)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成功地气了史夫人一回,贾赦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出了门。贾瑚有亲爹陪着,自然开开心心,不时问些和学里有关的问题。贾珠则是一言不发,偶尔偷偷瞄上贾瑚一眼,目光有些羡慕。
第012章 添妆
家学这个地方,贾赦可不陌生,他小时候在这里读了十来年书,虽然成绩平平,从来不被先生看好,可在学里度过的时光,却是很愉快的。那时,贾代善在外面打战,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史夫人一心想着贾政,从来不管他,徐太夫人对他又是一味溺爱,贾赦的童年,过得不要太自在。他虽不爱读书,可家学没人敢管他,又有年纪相当的族兄族弟一起玩耍,日子过得甚是逍遥。
贾政比贾赦小了四岁,入学也要晚了三年,虽然很得先生喜欢,可他为人清高,和族中兄弟的关系,并不如何亲近。五岁启蒙到十五岁,贾赦几乎每天都到家学报到,后来还是贾代善看他读了十来年书,连个下场参加童生试的水平都没达到,才叫他不要再来了,贾赦居然还有些舍不得走。贾政也在家学读了十余年,不过他是自己不来的,原因无他,脸上无光,怕被子侄辈笑话。
贾演和贾源给族中子弟立了家学,主要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天赋差的,读上几年书,好歹能写会算,给自己谋个营生,天赋好的,就能参加童生试,若是中了,想要继续深造,就得另请高明,或去好的书院。贾敬便是如此,他考上秀才以后,贾代化就是另外给他请了先生,考中举人以后,更是去了京畿最有名的弘文书院。因而在家学读书的子弟,年龄普遍是在五六岁到十五六岁。
贾赦故地重游,却发现家学的模样,和他记忆中有些不同,打探了才知道,原是东府的贾代化前些天命人改的。贾赦读书那会儿,贾家在京中的人口并不多,读书的也就那么十几个,就算年龄不等,进度有差,一个先生也能教得下来。然而近些年,贾家的人口繁衍极多,再加上亲戚家附学过来的子弟,大大小小竟有几十个,一个先生根本管不过来,贾代化上次来看,差点被气死。
缓过劲儿以后,贾代化就找贾代善商量,对家学进行了改革,先是分班,按照学习的进度,把族中子弟分为三个班,又请了两位老秀才过来,和原来的贾代儒一起,一人分管一个班。同时增加了考试升班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意思就是,从启蒙班升到四书班,从四书班升到进学班,不是依照读书的时间,而是全凭成绩,连续三次月考倒数三名之内的,退学回家。
不是贾代化小气,舍不得几个银子,要是族中子弟能够多出几个举人、秀才,叫他再掏银子都行,不想有些人,来了家学不求上进,而是为着每个月补贴的那点茶水点心、笔墨纸砚。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到底是自家人,这也不是什么大钱,让贾代化气不过的是,就是这些不爱读书的,引得他家大孙子移了x_i,ng情,他如何不恼火,自然要下重手整治,他可不想花钱养出一群白眼狼儿。
正是由于贾代化的改革,贾瑚见到贾家的家学时,第一印象很不错,学里四十多名学生,竟然分了三个班,一个班十几人,算得上小班教育了。贾瑚和贾珠年纪小,肯定是进启蒙班的,这个班原有十四名学生,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只有五六岁,因先生说了,西府的两位小少爷今天要来学里,大家伙儿就提前来了半刻,坐在教室里等他们,好几个孩子的脸上,都有好奇的目光。
负责启蒙班的先生姓杨,今年四十出头,年轻时是有名的才子,很早就中了秀才,之后时运不济,连考三次举人都落了榜。杨先生家中原本有些家底,可他连考不中,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大笔的债务。第三次落第之后,看着年迈病重的双亲,劳累过度的妻子,还有瘦弱不堪的儿女,杨先生决定放弃考试,出来自谋生路,他要再考下去,考中了还好,考不中全家人就要饿死了。
杨先生的学问很不错,先前教了两家,家中孩子都中了秀才,他教书的第二家,就是贾珍的母亲李氏的娘家,听说贾代化要给贾家的家学请启蒙先生,李家就把他推荐了过来,前两天刚到。
贾赦见如今的家学比他读书时还要有序,心下大为满意,他跟杨先生交待了两句,就把贾瑚和贾珠交给他了,因为他俩年纪小,又各自给他们留了个小厮在身边伺候,其余人等都在外面等候。
启蒙班十六个孩子,贾瑚和贾珠个头最小,杨先生特意把他们的位置分在了第一排的中间两个。为防有些学生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砚,学里有免费的提供,不过贾瑚和贾珠看不上,都是自己带了上好的过来使。杨先生见他们坐好了,就开始讲课,他学问扎实,讲起来深入浅出,孩子们都爱听,而且贾代化改革之后,学里奖惩分明,谁不想争取月考前三,拿到奖励的银两呢。
就是贾瑚早已把三百千背得滚瓜烂熟,听了也是津津有味,看来这位杨先生,真的是很适合给小孩子启蒙。杨先生讲过一段之后,就抽孩子们
状态提示:第5节(4/6)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