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3)

筠是通过孙如霜认识这一位的,知道这人一向口风紧,才会拜托对方给自己报仇。她现在其实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在乎自己被人侮辱的事情了,但也不想成为别人的谈资。

“杀掉十块钱一个,生不如死五十块一个。”陈墨山道。

“杀死……这么便宜?”

“都是一些人渣。”陈墨山笑了笑。

“那就杀死吧。”郭怜筠道,生不如死的,留姜高杰一个就行了,那些人她见都不想见。

陈墨山拿了钱,很快就离开了,郭怜筠看了看自己的掌心,长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她手上竟然还会有人命……郭怜筠感叹了一会儿,很快又回过神,然后开始研究自己工厂下一步该做什么。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她没必要悲春伤秋,快点把姜高杰解决掉,就该去忙别的了。

第39章 第三个故事(7)

郭怜筠在拜托陈墨山解决掉姜高杰之后,就又忙起了罐头厂的事情。

她的罐头厂的罐头卖的很好,随着国内被战乱影响到的地方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在上海的港口,几乎每天都有国内或者国外的轮船远航。

那些轮船一开始是看在孙大船的面子上从她这里购买罐头,后来却是因为她的罐头味道着实不差而从她这里购买罐头。

说起来,上海其实不止她一家罐头厂,只是其他罐头厂的生产的罐头大多是仿照国外的罐头的,以至于到头来,竟然是她的工厂的罐头口味最独特,那些酸豇豆酱黄瓜辣酱之类的罐头,不仅轮船方面会向她购买,那些打算出国的人也会买一些放在行李箱里带走。

当然,她的罐头厂并不单单提供给轮船,事实上,现在食品厂大多数的罐头,都是在国内销售的。购买罐头的有各个军阀,更有那些普通百姓。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平常吃罐头虽然显得太过奢侈,但走亲戚的时候带上一个就再合适不过了,拜访老师、看望病人的时候也用得上。

罐头厂的效益非常好,郭怜筠也就加大了规模,同时招收了更多的女工,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她觉得多高兴。

因为在北平沦陷之后没过多久,上海就沦陷了,幸好有租界存在,日本人的行为多有收敛,同时因为他们都住在租界,她的工厂又有孙大船拉了一个洋人参股,安全基本无虞。

但这并不表示她就能眼睁睁地看着租界外的百姓痛苦哀嚎了,偏偏就算她有时候想要帮忙,也有心无力。

她还是太弱了……郭怜筠将更多的j-i,ng力放在了工厂上面。

“你最近怎么一直愁眉苦脸的?”孙如霜不解地看着郭怜筠。

“事情太多了。”郭怜筠苦笑,随着食品厂的规模变大,管理上就出现困难了,以前她和穆凌两人商量商量就能决出个章程来,现在却已经不行了。

就在刚刚,食品厂又发生了一件女工偷原材料的事情。

她为了能多照顾一些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人,并没有像其他工厂一样压迫女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是选择了多招收一些工人,工钱还不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领情的,有些女工还总是克制不住地想要占工厂的便宜。

比如偷原材料这样的事情,就发生过不止一次,即便她将那样做的女工开除了,但下次还会有人这么干。

她就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女工将还没有完全煮熟的r_ou_塞进自己嘴里,那是个骨瘦如柴的女工,这么干只是因为太饿了——即便她给的工钱不少,但那些女工往往有家人要养。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郭怜筠已经够努力了,但还是应接不暇。

“我们是不是应该招一些管理人员?我爹以前也跟你一样过,后来他找了两个国外留学回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因为这个,他还逼我的哥哥们都去念书。”孙如霜是见过世面的,马上就提出了建议。

“确实!”郭怜筠点了点头,她应该早点想到这一点的,而不是自己将所有的事情一把抓。

郭怜筠想要招人,但这却并不容易,有些国外回来的对国内工厂的乱象非常看不惯,张口就是指责郭怜筠乱来,觉得应该将工厂全部改革,但郭怜筠推算了一下,却发现如果真的像对方说的那样做了,她的工厂很有可能开不下去。

最后,郭怜筠没有找到合适的留学回来的人才,倒是找到了一个之前一直在北平给洋人打工,洋人因为战乱将工厂变卖之后失业的人。

这人没有出过国,但一直帮洋人管理工厂,经验丰富,而且他还是那位之前被上海的新派人士一起迎接的北平来的陈先生推荐的,人品值得信任,郭怜筠也就放心地用了他。

将工厂交付出去之后,郭怜筠又有了空闲,想了想,她再次拿起了笔。

以前郭怜筠和姜高杰在一起的时候,一直不明白姜高杰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件,但现在她已经明白了。

姜高杰的文采其实比她好,可惜姜高杰的文章,往往只有文采。


状态提示:第22节(3/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