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4)

,只是每天晚上都找了人教他们认字,告诉他们一些道理。

如此又过了三年。

当年的孩子都蹿高了一节,而郭怜筠在最初的赔钱的只为了养着那些孩子的工厂,这时候的盈利竟然已经可以和服装厂媲美。

也就是这个时候,战争越来越激烈,日本似乎还有了进攻租界的打算…

“郭小姐,我觉得你应该考虑一下离开这里。”那位从北平来到这里,已经帮郭怜筠打理了好几年工厂事务的男人找到了郭怜筠。

“你觉得这里会沦陷?”郭怜筠问道,很多人都觉得上海很安全,但郭怜筠隐隐有些不安,只是她没想到这人竟然也是这么觉得的。

“我很担心。”那人道。

“我们出国!”郭怜筠突然道。

看到郭怜筠这么快就做了决定,提醒郭怜筠的那人忍不住惊讶万分,郭怜筠却知道,她其实早就有这个念头。

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实在太乱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国内赚再多的钱,赚的也是自己的同胞的,如果能在国外赚洋人的钱,自然比在国内更好。

而且,到了国外,她应该更容易弄到那些洋人的技术,能支援国内更多。

虽然不喜欢战争,但郭怜筠希望自己的国家能赢,也愿意支持自己的国家。

郭怜筠出国的声势很大,她并不是一个人离开的,反而大手笔地带走了自己工厂半数的员工,同时,她还带走了国内很多蔬菜的种子和一些动物。

轮船漂洋过海,将郭怜筠送到了美洲,这里地广人稀,她买下了很大一块地,然后开始开农场,开工厂。

工厂还是食品厂,生产加工r_ou_制品,也生产罐头。

洋人的口味,这几年郭怜筠一直都在研究,也生产了几款符合他们口味的罐头,但大部分的罐头她并没有改良。

她吃过西餐,虽然其中有些食物不太喜欢,但也有觉得好吃的,这也就说明美食有一定的共通x_i,ng,既然这样,她也用不着彻底迎合那些洋人的口味。

保留自己的特色,也许会让自己发展的更好。

第40章 第三个故事(完)

在美洲有很多华人,他们在几十年前就来到了这里,更有很多华人聚居区,然而华人一直受到歧视,还是直到最近才稍稍好了一些。

这种情况让是郭怜筠的事业进展有些不顺,但就算这样,她也没有气馁,反而按部就班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并且积极接触美洲的华人。

郭怜筠跟这些人的接触倒是非常顺利,顺利的有些不可思议,一开始郭怜筠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自己的食品厂所生产的各种食物。

很多在美洲的华人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他们听过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从自己的爷爷或者父亲那里知道过中国的食物,却大多没有真的品尝过那一切,毕竟两地相距实在太远,蔬菜的种类和r_ou_的种类完全不同。

虽然华人们很多依旧在吃中餐,但他们的中餐已经跟国内完全不同了。

“我很喜欢你们公司的罐头,还让别人给我带过。”海外华人帮派的老大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名叫洪鹏兴,第一次见郭怜筠的时候,他就是这么说的。

郭怜筠花了不少功夫才得到和洪鹏兴见面的机会,本以为为了站稳脚跟要割让一些利益,没想到最后竟然和洪鹏兴相谈甚欢,郭怜筠不仅得到了美洲华人的支持,还从洪鹏兴那里得到了一个大订单。

食品厂一开始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出售给当地华人的,因为郭怜筠本身手上的材料不足,最后竟有些供不应求。

洪鹏兴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刻就从郭怜筠手里购买了大批的种子,然后开始种植各种蔬菜和香料,与此同时,郭怜筠从国内带来猪和j-i也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去了五年,在这五年里,华人在美洲的处境终于变得越来越好,而郭怜筠也不再满足于现状,终于,她在美洲开起了餐厅。

中国的饭店在美洲有很多,然而并没有特别出名的,也并不吸引人,郭怜筠去吃过那些餐厅的食物,感觉跟国内的食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而她开的这家餐厅,卖的却是一个原汁原味。

当然,她也考虑到了美洲人口味,还在开业前专门邀请了一些美洲人充当志愿者品尝各种菜肴,最后定下放在餐厅出售的菜品大多都是美洲人能适应并喜爱的食物。

国内那么多的美食,想要找出一些这些人爱吃的食物,绝不是什么难事。

这家中餐厅郭怜筠起名为君华,走高档路线,装修的古色古香,里面的食物用各种j-i,ng美的器具来装盘,价格非常昂贵,并且餐具只有筷子和勺子。

这样的规定一开始一度让某些人不满甚至在报纸上讽刺郭怜筠,但郭怜筠并不在意,那些真的喜欢美食的人就算不用筷子,用勺子也是能吃到东西的,而那些不满的人么……这些本身就是对华人有意见的人,反正他们也不会来她的餐厅,既然这样,他们说什么对她又能有什么影响?

事实上,她巴不得这些人能多说一说,多在报纸上批评批评自己,也算是免费帮她做宣传了!

高档中餐厅一开始的生意并不好,但后来却越来越有名,华人和美洲人其实没有什么大矛盾,也许有人会歧视华人,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至于要

状态提示:第23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