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2/4)
不能让你这样的神童遗贤乡野。你往后也要好生念书,不辍科场,别似我这样只得一个贡监身份终老。”
崔燮应道:“学生定会努力科举,不负老大人厚望。”
戚县令如今只等着继任县令过来就要去山东上任,政务也不甚c,ao烦,就主动替他张罗了转籍的事。县学教官和训导虽有些可惜他不能在迁安科考,但生员贡入国子监也是本地的政绩,崔燮又订了酒席请他们,几个清贫学官连吃带拿,也都满心欢喜。
办完了正事,他便带着长随回嘉祥屯拜祭祖先。
崔源父子还在庙里替他盯着念经,京里跟来的长随也被他支去庄子上准备晚饭和住的地方。他独自一个人盘坐在坟前,给刘夫人母子烧了几陌纸钱,告诉她们:“徐氏已经被崔郎中休了,陷害崔燮的罪名也大白于天下,锦衣卫判了她流放福建平海卫,她儿子送她去了。我倒进了国子监,以后还想考举人、进士,等我当了官,自会给夫人请一任诰命……”
纸钱渐渐熄灭,他用树枝翻动黄纸,叫没烧化的地方重新着起来。看看纸钱烧得差不多了,便站起身来,拱拱手道别:“以后我可能不会常来这边,到节日还会在京里祠堂给两位上香,刘夫人代令郎收一下吧。”
山里风硬,打着旋儿地吹起纸灰,扑得他满脸满身都是。他甩甩袖子,认蹬上马,骑回嘉祥屯的庄子过了一夜,转天又去庙里接崔源父子。
他们俩还住在庙里,认认真真地盯着僧人念经,计掌柜派个伙计日常通传消息,商量印《金刚经》的事。
之前因为崔燮进京,他们这对东主和掌柜的还商商量量地就散了不少经书祈福,崔燮到庙里时,崔源见他好好儿的,还成了国子监的监生,就在那里“佛祖”“菩萨”“关圣帝君”“真武大帝”地祝祷了一遍,要去庙里替他还愿。
崔燮管不了明朝人的信仰问题,便叫他从公帐上支银子,别拿自己的钱替他填补。
崔源理所当然地说:“自是要花公子的私房银子,我已被放出崔家,再花我的钱,神佛们就不能记公子的虔心了。”
崔燮差点儿叫他呛着,捧砚忙端过茶来,问道:“大哥你回京时还带我们父子不?我还想跟着服侍你。”
崔燮微微摇头:“你成天不想好好念书,想服侍人做什么。这些日子我在京里,顾不上管你,如今有工夫,正好问问你:读书读到哪儿了?别跟我说你又读了哪个才子新出的酸文,那个不算!”
捧砚低着头,抹抹丢丢地说:“我这些日子给你念经呢,等回头跟你进了京,你念什么书我不就念什么书么。”
崔燮道:“我进国子监是要住在舍里,逢初一十五日才休沐,你跟着念什么?再说你跟你爹进京也不方便,要是老爷或是哪个管事看见你们开铺子,冤赖你们贪了崔家产业怎么办?倒不如你们安安生生在这里住着,等我当了官儿再过去……”
崔源便劝他:“我留在这里不妨,我跟计掌柜我们也干熟了,就在乡里替公子印书,不会给你误事。可捧砚这小厮一直跟着你,你就留下他服侍吧?将来你画了《三国》还是什么的图稿,也得叫人送回迁安,让别人送总没他j-i,ng心呢。”
崔燮看着他们父子,简直要叹气了:“捧砚今年都十六了,你不教他读书、做掌柜,倒要叫他当一辈子小厮么?你当父亲的,起码把他的名字改了吧?”
捧砚立在他面前不动,梗着脖子说:“我也不是读书的料,我也受不了跟你似的那么拼命学,你就带我回京吧?我去咱们家京里的铺子当伙计,慢慢儿也能学会当掌柜,往后还能在京里给你开居安斋呢。”
指望这个小娇气包儿,还不如指望计小掌柜把分店从通州开进京里。
可他毕竟也舍不得把这孩子真的扔在通州不管,叹了口气说:“我不能把你带回崔家了,你要进京就得先租一间房子住着,我休沐日出来找你。”
这样的挑费就太高了,进京用处也不大。崔源有些迟疑,捧砚却有主意,自己说:“那我先在小计掌柜店里当伙计,休沐日进京找你。你有什么新画儿我给你送回家,顺便还能看我爹。”
崔源也觉着这办法好,跟着一起劝崔燮:“哪个当掌柜的不是从伙计干起的,别人也不怕苦怕累,不怕往外乡跑,这两头儿还都是他自己的家呢。你给他改个合适的名字,叫他正经当个伙计学做事。”
别的不说,捧砚这个充满书童气息的名字是该改了。
崔燮在脑海中翻了翻《尔雅》,给他挑了个“启”字。启,开也。崔源从小卖给崔家当下人,也不记得自己的祖宗姓名,而从现在起,他们就要另开一支宗族,也要开辟一份自己的事业了。
“崔启,崔启……”崔源父子念了几遍这个名字,都十分满意:“现在是小三元案首给起的名字,将来公子成了三元及第的状元老爷,崔启这名字就更值钱了。我们得把来历写进族谱里!”
嗯,为了将来能写进崔源家的族谱,他也得努力考个进士!
崔燮叫跟来的长随在庙里盯着念经,带崔源父子回家收拾行李,拜别先生和邻居们。
林先生虽然不舍,但学生中了生员,本就该辞馆的,他还能忍着别情,教训几句就放崔燮离开了。赵高邻一家却是把他当成亲骨r_ou_看承,听说他要离开,简直似丢了个亲孙子那么难受。他
状态提示:第42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崔燮应道:“学生定会努力科举,不负老大人厚望。”
戚县令如今只等着继任县令过来就要去山东上任,政务也不甚c,ao烦,就主动替他张罗了转籍的事。县学教官和训导虽有些可惜他不能在迁安科考,但生员贡入国子监也是本地的政绩,崔燮又订了酒席请他们,几个清贫学官连吃带拿,也都满心欢喜。
办完了正事,他便带着长随回嘉祥屯拜祭祖先。
崔源父子还在庙里替他盯着念经,京里跟来的长随也被他支去庄子上准备晚饭和住的地方。他独自一个人盘坐在坟前,给刘夫人母子烧了几陌纸钱,告诉她们:“徐氏已经被崔郎中休了,陷害崔燮的罪名也大白于天下,锦衣卫判了她流放福建平海卫,她儿子送她去了。我倒进了国子监,以后还想考举人、进士,等我当了官,自会给夫人请一任诰命……”
纸钱渐渐熄灭,他用树枝翻动黄纸,叫没烧化的地方重新着起来。看看纸钱烧得差不多了,便站起身来,拱拱手道别:“以后我可能不会常来这边,到节日还会在京里祠堂给两位上香,刘夫人代令郎收一下吧。”
山里风硬,打着旋儿地吹起纸灰,扑得他满脸满身都是。他甩甩袖子,认蹬上马,骑回嘉祥屯的庄子过了一夜,转天又去庙里接崔源父子。
他们俩还住在庙里,认认真真地盯着僧人念经,计掌柜派个伙计日常通传消息,商量印《金刚经》的事。
之前因为崔燮进京,他们这对东主和掌柜的还商商量量地就散了不少经书祈福,崔燮到庙里时,崔源见他好好儿的,还成了国子监的监生,就在那里“佛祖”“菩萨”“关圣帝君”“真武大帝”地祝祷了一遍,要去庙里替他还愿。
崔燮管不了明朝人的信仰问题,便叫他从公帐上支银子,别拿自己的钱替他填补。
崔源理所当然地说:“自是要花公子的私房银子,我已被放出崔家,再花我的钱,神佛们就不能记公子的虔心了。”
崔燮差点儿叫他呛着,捧砚忙端过茶来,问道:“大哥你回京时还带我们父子不?我还想跟着服侍你。”
崔燮微微摇头:“你成天不想好好念书,想服侍人做什么。这些日子我在京里,顾不上管你,如今有工夫,正好问问你:读书读到哪儿了?别跟我说你又读了哪个才子新出的酸文,那个不算!”
捧砚低着头,抹抹丢丢地说:“我这些日子给你念经呢,等回头跟你进了京,你念什么书我不就念什么书么。”
崔燮道:“我进国子监是要住在舍里,逢初一十五日才休沐,你跟着念什么?再说你跟你爹进京也不方便,要是老爷或是哪个管事看见你们开铺子,冤赖你们贪了崔家产业怎么办?倒不如你们安安生生在这里住着,等我当了官儿再过去……”
崔源便劝他:“我留在这里不妨,我跟计掌柜我们也干熟了,就在乡里替公子印书,不会给你误事。可捧砚这小厮一直跟着你,你就留下他服侍吧?将来你画了《三国》还是什么的图稿,也得叫人送回迁安,让别人送总没他j-i,ng心呢。”
崔燮看着他们父子,简直要叹气了:“捧砚今年都十六了,你不教他读书、做掌柜,倒要叫他当一辈子小厮么?你当父亲的,起码把他的名字改了吧?”
捧砚立在他面前不动,梗着脖子说:“我也不是读书的料,我也受不了跟你似的那么拼命学,你就带我回京吧?我去咱们家京里的铺子当伙计,慢慢儿也能学会当掌柜,往后还能在京里给你开居安斋呢。”
指望这个小娇气包儿,还不如指望计小掌柜把分店从通州开进京里。
可他毕竟也舍不得把这孩子真的扔在通州不管,叹了口气说:“我不能把你带回崔家了,你要进京就得先租一间房子住着,我休沐日出来找你。”
这样的挑费就太高了,进京用处也不大。崔源有些迟疑,捧砚却有主意,自己说:“那我先在小计掌柜店里当伙计,休沐日进京找你。你有什么新画儿我给你送回家,顺便还能看我爹。”
崔源也觉着这办法好,跟着一起劝崔燮:“哪个当掌柜的不是从伙计干起的,别人也不怕苦怕累,不怕往外乡跑,这两头儿还都是他自己的家呢。你给他改个合适的名字,叫他正经当个伙计学做事。”
别的不说,捧砚这个充满书童气息的名字是该改了。
崔燮在脑海中翻了翻《尔雅》,给他挑了个“启”字。启,开也。崔源从小卖给崔家当下人,也不记得自己的祖宗姓名,而从现在起,他们就要另开一支宗族,也要开辟一份自己的事业了。
“崔启,崔启……”崔源父子念了几遍这个名字,都十分满意:“现在是小三元案首给起的名字,将来公子成了三元及第的状元老爷,崔启这名字就更值钱了。我们得把来历写进族谱里!”
嗯,为了将来能写进崔源家的族谱,他也得努力考个进士!
崔燮叫跟来的长随在庙里盯着念经,带崔源父子回家收拾行李,拜别先生和邻居们。
林先生虽然不舍,但学生中了生员,本就该辞馆的,他还能忍着别情,教训几句就放崔燮离开了。赵高邻一家却是把他当成亲骨r_ou_看承,听说他要离开,简直似丢了个亲孙子那么难受。他
状态提示:第42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