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2)
“爹。”孟清海摇摇头,“不必如此。”
“可……”
“还回去也于事无补,又会让二堂叔和三堂叔不满,再给人留下话柄,说咱们心虚。”
“大郎,若不这么做,你的名声可怎么办?”
“名声?”孟清海突然笑了,“爹,当初买下十二郎家的田地,田契和一应手续可完备?可有中人?”
“有,都有!”孟广孝忙道。
“既然如此,便是银货两讫,所谓的侵占族人田产从何说起?”孟清海上前扶着孟广孝,“十二郎临行前,不是在众人面前道父亲慈爱,赠与宝钞米粮?且四郎又随他北出塞外,如此,旁人的指摘不过是听信传言,更无无理。”
“那就不还了?可县中大令那样的评语?”
“无碍。”孟清海摇头,“不过是不得保举,以儿的能力,科举出仕未尝不可。”
纵然得到宽慰,孟广孝仍是后悔,当初若是狠下心,让那小畜生一同……
“爹,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孟清海直起身,“此事也给了儿子一个教训,做事瞻前顾后必会累及自身。当初爹没狠下心对十二郎和六堂婶下手,如今再想不过是徒增烦恼。”
“大郎,这事你知道?”
“爹,十二郎得活着,好好的活着。”孟清海笑得温和,“若是一心要让十二郎死无葬身之地,也并非没有办法,可还不到鱼死网破之时。爹娘只需相信儿子,儿子必有金榜题名那一日。我与十二郎,也总有见面的那一天。”
“大郎……”
眼前的孟清海,让孟广孝和孟刘氏感到陌生,陌生得让他们害怕。
洪武三十一年十月下旬,宛平县保举贤才的名单终于拟定,呈送北平布政使司。
布政使不敢耽搁,即刻派出快马将名单送往南京。一同送出的,还有鞑子犯边,被边军击退的消息。
此时的开平卫,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鞑子和边军的尸骨都已经收敛,死去的战马进了边军的肚子,缴获的马匹和兵器,一一清点之后按照战功分发下去。
无论是鞑子还是倭寇,明军战功都以首级论。缴获呈送一部分,其余都由边军和卫军内部消化。
孟清和的伤势比想象中的严重,回家的当日就发起了高热,整整昏迷两天,自然没法遵令去千户所报道。
好在沈副千户宽宏大量,不只没有追究,还派来医户,分下草药。跟着孟清和从战场中活下来的十几个兄弟也借此得了实惠。
等到能下地走动,孟清和立刻拿上腰牌,亲自前往千户所拜见沈副千户,没想却扑了个空。
原来,郑千户伤重,千户所诸事全由沈副千户主持。沈瑄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鞑子叩边耽搁了收粮,副千户同三名百户去了城外,督促收粮。”
边军除了c,ao刀子打仗,还要扛锄头屯田,鞑子走了,也到了收粮的时候。
谢过书吏,孟清和转身离开。他卧床的这些时日,旗中的事情都由丁小旗和刘小旗代管,如今能起身了,就不能继续偷懒下去了。
他这么急着来见沈瑄,并非只为例行公事。更要紧的,沈副千户之前承诺的两张支票该兑现了吧?就算试百户一事还要斟酌,拼死守住墩台,杀了那么多的鞑子,赏赐总要给些吧?
铜钱没有,粮食盐巴也没问题,再给些胡椒香料就更好了。哪怕只给点宝钞,也行!
这些都没有,卫所新勾补来的壮丁和战死军户家中的余丁,意思意思给几个人总成吧?否则他顶着个总旗的名头,管着小旗的队伍,说出去不好听,见着也不好看啊。
孟清和一边想着,一边走出千户所。
走出大门不远,迎面遇上几个生面孔,见着孟清和,远远的就开口说道:“前边可是沈游击麾下孟总旗?”
开口的人着一身蓝色团领衫,戴乌纱帽,腰系乌角带,面白无须,声音略显尖细。
孟清和站定脚步,脑子里瞬间闪过两个大字:宦官。
第26章 高阳郡王一
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国祚中,宦官群体与文官集团,堪称不世出的两朵奇葩。
秉持着不成功便成仁,不修仙便入魔的最高行为准则,但凡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明朝宦官,要么是如七下西洋的郑和一般名垂青史,要么就是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之流遗臭万年。
那些行中庸之道的宦官,就像是没有斗争激情的文官一样,不管其品行如何,为社会做出了何种贡献,其结果只能是泯然众人,在历史中ji-an不起一点浪花。
看着眼前这位,孟清和稍显激动,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宦官,活的啊!
孟总旗的目光着实有些刺人,正准备朝这边走的几个人同时脚步一顿。
刚刚出声叫住孟清和的宦官侧头问了一声身边的长随,“咱家可是哪里不妥?”
是衣服穿错了?腰带系错了?还是错穿了皮靴?
都没啊。
这位孟总旗如此目光灼灼,到底为何?
听说鞑子犯边时,这位受了不轻的伤,莫非是伤了脑袋?
那可不成,郡王点名要见这位,真伤了脑子,可就麻烦了。
揣度着孟清和应该不会暴起打人,被盯着的宦官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几步,“当前可是孟总旗?宛平县孝友孟十二郎?”
听到对方的询问,孟清和定了定神,“在下孟清和,不知这
状态提示:第22节(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