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节(2/2)

一把刀,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秉烛夜谈”的结果,两日后启程北上,孟清和没骑马,改乘车。

朱瞻基和朱瞻壑一同前来送行,朱高燧不在,他已同郑和出发前往太仓。十日后,船队将在太仓启程,再下西洋。

此刻的边塞,烽火再次燃起,杀声震天。

严阵以待的边军很快发现,情况有点不对。

瓦剌骑兵和鞑靼骑兵拼死互冲,鞑靼骑兵貌似还在内讧。

边军们面面相觑,鞑子不是来打谷草的吗?怎么自己反倒打起来了?

分配不均多少说得故去,还没抢,这是为哪般?

混战中,小股鞑靼骑兵突然脱离战场,冒死冲到一处地堡之前。在边军准备好枪炮弓弩,正要开轰时,为首一名鞑靼千夫长突然高声喊道:“奉鞑靼太师之命,求见大明汉王殿下,阿苏特部愿意内附,请求明朝庇护!”

千夫长的官话并不流利,嗓门却着实的高。

“别开炮!”

地堡里一名百户当机立断,遣人飞驰内城送信。

朱高煦得知情况,再次登上城头,望向远处混战的几支队伍,有些拿不准。

这是阿鲁台的计策,还是真被赶到穷途末路,不得不向大明低头?

看眼下的情形,似乎后一种可能更大些。

第228章 送上门的便宜二

永乐八年五月,北疆战报送至京城。

出乎群臣预料,阿鲁台领三千骑兵同边军对峙数日,竟不为犯边,而是内附。

“陛下,阿鲁台为人狡诈,诡计多端,此恐为示弱之计。内附是假,图谋不轨是真。臣请陛下三思!”

群臣意见趋近统一,向不两立的朝廷六部和五军都督府难得立场一致,意见相同,都认为阿鲁台此举可疑,内附更加可疑,绝对是全套,一定不能轻信。

朱棣没有当朝做出决定,退朝后,马上拟中旨,令内官亦失哈领人飞速赶往宣府。

“告知汉王,鞑子不可轻信。便是内附,亦有发难可能。然逢春耕之季,刀兵骤起,烽烟蔽日,恐误农时,损民一年之粮。两害相权取其轻,依朕旨意,观其真伪,应机而动,切莫大意。保边境安泰,边民安稳,方为要紧。若事有变,亦不可迟疑,遣经j-i,ng锐骑兵出塞,先敌而动,占据先机,当立于不败之地。”

“奴婢遵旨!”

为加速行程,亦失哈只带两名宦官,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派三名校尉同行,先取水路,过山东境内,换乘快马,一人双马,过驿站不停,生生将行路时间缩短一半。

进入河间府,恰好遇上垛集的新丁队伍,询问官军,闻边狼烟数日未熄,宣府已动刀兵,一行人无不心急如焚。

“继续赶路,夜间不停!”


状态提示:第347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