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节(2/3)

给接回国公府,定国公夫人秦氏哭成了泪水,见到安安静静只抱着个枕头当儿子的王玉娘,更是哭的不能自已。

一直陪到王玉娘抱着‘儿子’睡下,秦氏才回到房间,夫妻二人说起御书房发生的事。

“咱们就这么算了?”秦氏眼睛哭肿了,“我儿就这么疯了?”

“赵潘也死了,你难道还真要武进伯替咱外孙偿命?替玉娘偿命?”定国公摇头叹息,“这就是命。”

“他们说是赵潘杀的就是赵潘杀的?赵潘不是喊冤枉吗?”

“有几个杀人犯临死不喊冤的?”定国公不以为然,“我看那赵潘目光凶狠,举止癫狂,分明是狡诈之徒。咱世孙死于他手里,应当是错不了。”

“供状上写着,当时武进伯的爹想的是抓个秦王府的人,探探究竟,把人给救了。谁知把赵潘抓了,这厮生怕被杀,亲自给柴老头出的主意,拿咱小外孙威胁秦王世子换人,玉娘的院子在哪个方位,平日都是多少人巡守,都是赵潘告诉,他给出的主意——”

“这杀千刀的王八蛋!”不等定国公说完,秦氏便忍不住开骂。“那是他的亲侄子!”

“人心叵测。”定国公满目阴沉,“他也是为了自保,怕自己于柴老头无用,这才出谋划策,想谋条生路,却将咱们世孙给送上了死路。”

……

夫妻俩相对无言,过了半晌,才听秦氏声音干涩地问:“按你说,咱外孙真不是武进伯杀的?”

第599章 不可理喻

“不是。”定国公摇头。

秦氏茫然,眼睛酸涩肿涨。

不是?是说他不是说‘不是武进伯杀的’,否认了;还是他的确认为不是武进伯杀的?

她这一天伤心伤神,脑子都不好使了。

“是武进伯杀的?”她轻声问。

“不是他杀的。”定国公斩钉截铁地道。

承平帝的意思他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武进伯杀的,即便真是也不能是。

从皇帝命梁玉暗中审问赵潘开始,结论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秦王小世孙是赵潘所杀。这一点梁玉清楚,他又何尝不清楚?

他明白了这一关节,御书房里赵潘无论有没有反口翻供,他只能接受一个结论。

他好歹也算三朝元老,承平帝的那点儿心思,他不会看不出来。什么能令一个皇帝绕了个大圈子给武进伯洗清嫌疑?

他虽是秦王小世孙的亲外公,可是架不住秦王那叛王是造了反了,不然别说是武进伯,就是皇帝立了个太子把人杀了,他也敢闹上金銮殿要个说法。本就是两军打仗,死伤在所难免,他是当事人所以到底意难平。

而如今闹成这样,承平帝嘴里依然说的是谁杀了小世孙,根本就没将这当作一件人命案子处理。口口声声要替武进伯洗清污名,在他嘴里依然没说这是桩命案。

他清楚,哪怕人真是武进伯杀的,在皇帝那里都是情有可原,连罪都算不上,又怎么令其罪责加身?

他执意要为自家闺女讨回公道,要武进伯付出代价,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承平帝的意思赤果果地摊在他面前,不过端看他如何选择。

定国公年方四十有六,历经太祖、高宗和承平三帝,血腥杀戳看得太多,定国公府在众多功勋中能够存活下来,并不只是依靠祖辈的功劳,还有他们的识时务,和韬光养晦。

女儿疯了,外孙死了,如果他不闻不问,难免令人觉得心寒冷血。

若是追皇帝后面屁股后面,要求他制裁武进伯,那就是和皇帝过不去。

当年太祖晚年疯狂杀戮开国功臣,定国公是亲眼目睹过的,他虽不像成国公那般吓的心惊胆颤,自此闻皇家色变,却也是夹起了尾巴做人。

诚然,承平帝并非太祖,没有马上皇帝打天下的周身血腥,但是定国公深信,老赵家的血都是一样的,承平帝自小又是太祖亲自教导出来的……

脑袋得进多少屎和皇家对着干?

承平帝敲打的也差不多了,秦王妃那边有影儿没影的亲戚处置了个遍,这里面固然是因秦王牵扯进去的,未尝没有敲打他,给他打样儿的意思。

他将武进伯杀小世孙的消息宣扬的人尽皆知,并未有掩藏任何首尾,既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看,掀起舆论热潮,也给承平帝看看,让他自己惦量办。

承平帝做出的选择,早在定国公的预料之内。

武进伯立下不世之功,于社稷有功,无论是哪个做皇帝,只要不是昏君脑子卡壳了,都不可能在这时候处治武进伯。

今日御书房,是承平帝与定国公相互亮底牌的时候。

哪怕这出戏有点儿蹩脚,定国公依然只有继续陪着演下去的选择。

他有心为自家闺女讨回公道,有心为小世孙报仇,可是仇人是谁已经不重要,他只当是赵潘就好了。定国公府不是只有王玉娘,还有世子,还有他其他的儿子女儿,还有这泼天的富贵,他不可能拿来换一个武进伯……

定国公世子自从秦王造反,原本擢升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却一直拖到现在都没落实,说定国公府没有受到秦王造反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影响来讲现在还小,只怕以后……在皇帝心里犯了忌讳,于承平一朝无所作为事小,皇帝早晚有驾崩的那一日,只要下一朝好好表现也就是了。

就怕连承平一朝都挺不过,让人秋后算账。

所以,

状态提示:第304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