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3/4)

更适合用来吃。可是南霄子在兰州遇到了这个故事,特别感动,就把药材基地选在了这里。”

“我上次和同学一起去兰州,那里还有南霄子的塑像呢。百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当时还吃过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炖鸡和百合甜羹,真的特别好吃。我不是还带了一些干百合回来吗?妈你没看到吗?”

“看到了,咱们这儿又没有吃百合的习惯,既然你说这么好,明天早上煮粥的时候我就多放点。”李翠莲催促道:“说了半天还没说南霄仙姑写的电视剧是什么呢!”

孙红棉又要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的,人家一个明朝道士怎么会写电视剧,都说了是根据她的故事改编的,改编的!

“兰州有一户人家姓张,以种植百合为生。他们原本是普通农户家庭,没什么特别的,南霄子游历到哪里住在他们家。张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祖父祖母这一辈相濡以沫,扶持到老,七十多岁的人也闲不住,老两口经常结伴出门摘百合花。回来之后祖母就把花瓣摘下来凉拌,祖父就去蒸百合,最适合他们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家里有儿媳、孙媳照顾,两个老人却更愿意彼此照顾。南霄子说‘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他们家一大家子人都是一夫一妻,相互扶持。张家有妻子不能生孩子的,也不会休妻、不会纳妾,只从兄弟那里过继。一家子和和睦睦,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明朝,一夫一妻多妾制,很多男人都纳妾的。”

“南霄子十分感动,说百合的含义在这里才最能体现,坚持把药材基地选在兰州。后来因为兰州百合不适合入药,还专门开了一家庆吉堂的食铺推广百合之类药食同源的东西。”

“兰州张家也成了家庭和睦的代表,张家老字号也很有名气。当时去兰州旅游的时候还特意去看过张家大院,在黄土高坡上修那么好的院子可不容易,据说他们家就是通过种百合发家的,可能还有南霄子名人效应加持吧。反正现在被挖掘出来,大家都特别感动,网上不是还流行说‘嫁人就嫁姓张的’吗?”

孙红棉流利的给母亲科普的一大段,她刚好学到南霄子的文章,对这个在古代做出一番事业,可称“大家”的女人很感兴趣,特意查过。

“这卖药的庆余堂、卖化妆品的庆丰堂和卖吃的庆吉堂是同一家人开的吗?”李翠莲的重点却有些歪。

“不是的。庆余堂是传承最好的,真正的老字号,由南霄子传给她的侄孙也是她的徒弟,每一代都有谱系,到现在都六百多年了。庆丰堂也是南霄子创立的,不过后来就没落了,过了些年又开起来,用的是庆丰堂的名号,不过当家人已经不姓齐了。庆吉堂就南霄子再世的时候是真宗她开的,后来就就不见踪影了,现在这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的,完全就是沾光了。国内‘庆’字号的,和医药相关的基本上都是碰瓷庆余堂,谁叫当时也没专利法,大家都那么叫。叫的时间久了,碰瓷的也能说自己是百年老店了。”

母女两个说闲话的功夫,广告很快就完了,电视剧又开始了。

孙红棉看着屏幕里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浮肿的眼带挡不住眼中脉脉温情,“真的有情,不必太多言语”。这样的感情没有时空限制,她这个几百年后的小女孩儿也羡慕这样相携一生的深情厚谊。

看完了电视剧,孙红棉对电视剧里的故事更感兴趣了,在网上搜索原文。南霄子的原文收录在《南北集》里,《南北集》是南霄子的旅行笔记,她说自己怕医药理论太过复杂艰深,不能引人注意,就写了这些小品文,希望在博人一笑的同时,能让人学到一些基础的医药知识,那就是她的无量功德了。

孙红棉翻开《南北集》,里面有描写山河大川之壮丽,也有纪录旅行趣事的小笑话,她从不知道原来古人也可以这么有趣。5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南霄子到过沙漠,在哪里亲手种植过梁外甘草,为庆余堂引进最优质的佐药甘草。她在沙漠里挖到过肉苁蓉,这是配制龟苓集的一味主药,而龟苓集就是她先给嘉靖皇帝的“仙药”,从皇宫流传到民间,一直是“滋补国宝”。她还在塞上江南的宁夏生活过十年,改良了枸杞的种植,挑选良种,广泛培植,让枸杞从名贵中药,变成日常食用的调味品。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南霄子游历过绝大多数的名山大川,她从山顶悬掉在空中采摘石斛,制作成传说中的神奇仙药。曾有过绳索断裂,落在山崖旁生树上捡回一条命的惊险。她曾亲身试药,被准备入药的蛇咬过,险些丧命。她也曾在深山里寻找人参的时候迷路,若不是老马识途驮着昏迷的她出山,她就死在山里了。

孙红棉这才明白,南霄子为什么十年一次大修她的药典,而不是等到晚年统一撰写。这样艰险的寻药、制药、学医之路,她也怕自己半途夭折吧!

特别是南霄子还是一个女人,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女人,做到了大多数男人都没有的成就,孙红棉如何不为她鼓掌!

孙红棉羡慕南霄子有那样开明的父母,她在《南北集》中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决心不嫁人,追求医道,居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样开明智慧的父母即便在现在,也值得人竖起大拇指。孙红棉羡慕南霄子的坚持,她以女子之身,上至皇帝下至乞丐,都为他们治病,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追求,终于写出了那

状态提示:第47节(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