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3/4)
诉自己对四丫的思念之情,还说道外面总有人风言风语,只说他们夫妻苛待女儿,结果闹得最后女儿都受不了,宁肯自轻自贱也不肯继续待在爹娘身边,只把杜江和周氏气个半死,连着婆婆于氏也跳出去在街上破口大骂了几回。
原本于氏也是想怂恿卖四丫的,但那会儿她打的算盘是将四丫的卖身银子捞到自己口袋里,谁承想经过中间那么一闹腾,不光银子没到手,她还间接地背上了糟践孙女的罪名,哪里能不气死!
于氏倒罢了,毕竟最后她是真的动摇了,如今担了这样的名声也不算亏,可周氏才是货真价实的冤枉。
天地良心,他们家虽不富裕,也难免随大流的有些重男轻女,可真真儿的从没起过要卖女儿的心思!饶是周氏身子骨这么差,平日还拼命做活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想豁出去这把骨头给两个女儿攒点嫁妆?
可经过四丫这么一闹腾,他们夫妻二人登时就成了十里八乡的一个大笑话,谁不在背后取笑?
骨肉之情,人类本性,三岁孩子都知道疼了饿了要回家找爹娘,四丫都那般大了,怎能不知道给人当奴才的艰难风险?可饶是这么着她竟还是主动去了,又公然寻死觅活,外人简直不必猜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
那孩子必然是在家里受尽了苦难折磨,实在走投无路了,这才出此下策,免得绝了生机……
这可真是几辈子的老脸都丢尽了,断断没法儿做人,若不是还惦记着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周氏早就把自己挂到房梁上吊死了!
偏三房也不是好货,到了这般田地越加奚落,刘氏隔三差五必闹一场,又酷爱站到院子里指桑骂槐,只把周氏生生气昏过去好几次。
而最叫周氏寒心的莫过于原以为会是自己一辈子指望的儿子杜宝。
他分明知道姐姐、母亲被人欺负,从头至尾竟不发一言,还是有一次周氏着实被气得很了,问到他脸上,他反倒恼了:
“都云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是读圣贤书的,你们女人吵架,我岂可参与?若是叫人知道,赶明儿还考不考科举了?真是可笑!”
圣人极力推崇仁孝,断没有这么狗屁不通的说法,又怎么可能会放任读书人为了什么胡搅蛮缠的道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受辱而无动于衷!
打那之后,周氏差不多就绝了最后一点念想,整个人都呆了,如同行尸走肉,只是木讷的熬日子。
王氏见后不忍,含泪安慰几句,可看周氏到底伤透了心,只是左耳听右耳冒,谁说都不管用。再见大伯子杜江眼下对周氏不冷不热,不复从前耐心恩爱的样子,王氏也觉得扎心。
可巧刘氏又在外面叫骂,她忍不住出门说了几句,见对方还是不以为意,也有些气着了,便道:“你且消停些吧,难不成还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儿不成?真逼死了大嫂莫非你还能得了实惠?”
见刘氏脸上竟真有这么点儿意思,王氏竟给她气笑了,只觉得三房真是一家子都猪狗不如,为了这么丁点儿的财产竟也闹到了谋害人命的地步,当即冷笑道:
“别做梦了!大伯子年富力强,又有手艺在身,现下不必再支援你们,还不能攒下钱养护一个病人?退一万步说,若是大嫂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必然是要再娶的。你一味欺负大嫂软弱可欺,只拿捏她,可你敢说新来的也是这般?若是个泼妇,大伯子又图新鲜,他们更是大房,且分了家,你又能如何?说不得就要把你们撵出去!”
现在三房已经分了家,早该走了,也就是杜平和于氏偏心,杜江和周氏自顾不暇,这才能继续赖着。可要是周氏真的一撒手走了,杜江反倒能没了顾忌,新仇加旧恨,少不得要发狠……
刘氏听到前半截还羞臊难当,可等王氏说完后略一琢磨,倒也真有些踟蹰,一只手捻着她近来频频炫耀的,杜海从县城里捎回来的新鲜玉兔结子,也想的出了神,日后果然收敛不少。
回去把这事与杜江说时,王氏还笑:“真是卖油的娘子水梳头,那些结子分明是我们娘儿俩点灯熬油打出来的,偏我们自己平日里倒不怎么戴,她竟到我跟前炫耀起来!”
又过了几天,王氏带着女儿新做好的三只羊毛毡猫儿去原先的店里送货,与老板娘好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两人你争我夺好不热闹,最后如愿将这种成年男子巴掌大小的玩意儿定价一两半银子一只。
这是她们卖给店铺的价格,至于店铺往外卖,却要高到一两七钱。
羊毛毡玩偶看着不小,可用料却不多,一斤上等羊毛也不过几百个钱,再算上颜料等,平均一只成本着实有限,可谓暴利。
一两七钱确实不便宜,如今一个成年县民壮劳力在外忙活一整日也未必能得一百个钱,再加上家中女眷做些零活,运气特别好的话倒也能有个一百五十文上下,而这些分摊给一家人衣食住行往来应酬等方面之后,几乎分文不剩。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县城居民饶是精打细算也免不了当“月光族”,而像杜瑕家这般家中有一个男孩儿读书,月月还能攒几两银子剩下的人家着实不大多。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家两个大小女人挣得比男人还多……
对这样的群体而言,想叫他们拿出几十个钱买结子都难得很,更别提动辄一两多,根本没指望。
所以不管是杜瑕还老板娘,打从一
状态提示:第14节(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原本于氏也是想怂恿卖四丫的,但那会儿她打的算盘是将四丫的卖身银子捞到自己口袋里,谁承想经过中间那么一闹腾,不光银子没到手,她还间接地背上了糟践孙女的罪名,哪里能不气死!
于氏倒罢了,毕竟最后她是真的动摇了,如今担了这样的名声也不算亏,可周氏才是货真价实的冤枉。
天地良心,他们家虽不富裕,也难免随大流的有些重男轻女,可真真儿的从没起过要卖女儿的心思!饶是周氏身子骨这么差,平日还拼命做活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想豁出去这把骨头给两个女儿攒点嫁妆?
可经过四丫这么一闹腾,他们夫妻二人登时就成了十里八乡的一个大笑话,谁不在背后取笑?
骨肉之情,人类本性,三岁孩子都知道疼了饿了要回家找爹娘,四丫都那般大了,怎能不知道给人当奴才的艰难风险?可饶是这么着她竟还是主动去了,又公然寻死觅活,外人简直不必猜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
那孩子必然是在家里受尽了苦难折磨,实在走投无路了,这才出此下策,免得绝了生机……
这可真是几辈子的老脸都丢尽了,断断没法儿做人,若不是还惦记着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周氏早就把自己挂到房梁上吊死了!
偏三房也不是好货,到了这般田地越加奚落,刘氏隔三差五必闹一场,又酷爱站到院子里指桑骂槐,只把周氏生生气昏过去好几次。
而最叫周氏寒心的莫过于原以为会是自己一辈子指望的儿子杜宝。
他分明知道姐姐、母亲被人欺负,从头至尾竟不发一言,还是有一次周氏着实被气得很了,问到他脸上,他反倒恼了:
“都云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是读圣贤书的,你们女人吵架,我岂可参与?若是叫人知道,赶明儿还考不考科举了?真是可笑!”
圣人极力推崇仁孝,断没有这么狗屁不通的说法,又怎么可能会放任读书人为了什么胡搅蛮缠的道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受辱而无动于衷!
打那之后,周氏差不多就绝了最后一点念想,整个人都呆了,如同行尸走肉,只是木讷的熬日子。
王氏见后不忍,含泪安慰几句,可看周氏到底伤透了心,只是左耳听右耳冒,谁说都不管用。再见大伯子杜江眼下对周氏不冷不热,不复从前耐心恩爱的样子,王氏也觉得扎心。
可巧刘氏又在外面叫骂,她忍不住出门说了几句,见对方还是不以为意,也有些气着了,便道:“你且消停些吧,难不成还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儿不成?真逼死了大嫂莫非你还能得了实惠?”
见刘氏脸上竟真有这么点儿意思,王氏竟给她气笑了,只觉得三房真是一家子都猪狗不如,为了这么丁点儿的财产竟也闹到了谋害人命的地步,当即冷笑道:
“别做梦了!大伯子年富力强,又有手艺在身,现下不必再支援你们,还不能攒下钱养护一个病人?退一万步说,若是大嫂真的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必然是要再娶的。你一味欺负大嫂软弱可欺,只拿捏她,可你敢说新来的也是这般?若是个泼妇,大伯子又图新鲜,他们更是大房,且分了家,你又能如何?说不得就要把你们撵出去!”
现在三房已经分了家,早该走了,也就是杜平和于氏偏心,杜江和周氏自顾不暇,这才能继续赖着。可要是周氏真的一撒手走了,杜江反倒能没了顾忌,新仇加旧恨,少不得要发狠……
刘氏听到前半截还羞臊难当,可等王氏说完后略一琢磨,倒也真有些踟蹰,一只手捻着她近来频频炫耀的,杜海从县城里捎回来的新鲜玉兔结子,也想的出了神,日后果然收敛不少。
回去把这事与杜江说时,王氏还笑:“真是卖油的娘子水梳头,那些结子分明是我们娘儿俩点灯熬油打出来的,偏我们自己平日里倒不怎么戴,她竟到我跟前炫耀起来!”
又过了几天,王氏带着女儿新做好的三只羊毛毡猫儿去原先的店里送货,与老板娘好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两人你争我夺好不热闹,最后如愿将这种成年男子巴掌大小的玩意儿定价一两半银子一只。
这是她们卖给店铺的价格,至于店铺往外卖,却要高到一两七钱。
羊毛毡玩偶看着不小,可用料却不多,一斤上等羊毛也不过几百个钱,再算上颜料等,平均一只成本着实有限,可谓暴利。
一两七钱确实不便宜,如今一个成年县民壮劳力在外忙活一整日也未必能得一百个钱,再加上家中女眷做些零活,运气特别好的话倒也能有个一百五十文上下,而这些分摊给一家人衣食住行往来应酬等方面之后,几乎分文不剩。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县城居民饶是精打细算也免不了当“月光族”,而像杜瑕家这般家中有一个男孩儿读书,月月还能攒几两银子剩下的人家着实不大多。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家两个大小女人挣得比男人还多……
对这样的群体而言,想叫他们拿出几十个钱买结子都难得很,更别提动辄一两多,根本没指望。
所以不管是杜瑕还老板娘,打从一
状态提示:第14节(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