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2/3)

又进不去,我是怕舆论反弹呀,我怕她面对不了外界的批评,后面接力还指望着她呢。”

梁主任仍然很淡定,“没事,明天刘飞来,她要是得了奖牌正好,要是没得,除了咱们自己人也没人关注她的新闻。”

刘飞的新闻度真是国民级的,他明天才会跟着罗主任一起到大阪,可是现在报纸上满坑满谷就全是他了,明天不定媒体疯狂成什么样。

陈焕之如果半决赛被淘汰或者决赛名次低,那也只有他们少数几个人在乎,民众根本不会注意到。

当然,梁主任还是真心希望陈焕之能超常发挥的,毕竟这半年来田管中心都是按照头号种子的待遇培养陈焕之的。

第77章 77

这次世锦赛陈焕之和苏方方是唯二两个拿到个人短跑项目门票的运动员,也是徐指导现在最大的责任。苏方方从昨天赛后就关在房门里不出来,今天早饭也没见她吃,徐指导虽然很担心,但现在更重要的是陈焕之。

半决赛在27号的晚上七点半,而决赛要到晚上十点多才开始。

对于陈焕之来说,这意味着今天一整天都是绝佳的练习时间。她觉得上飞机前还能跑11秒零几,到了这里预赛复赛都是11秒1左右,除了练习不足就是因为大阪这蒸笼似的天气。

天气没办法,那只能用练习切换来弥补不足了。

“我们能找个有空调的室内训练场吗?”陈焕之问,“我怕我中暑”

居然觉得自己会练到中暑……徐指导问,“你打算练多长时间?”

陈焕之看一眼手机,“现在是早上七点,我们抓紧点时间,练七八个小时没有问题。”

徐指导向她确认,“不会影响晚上的比赛?体力够吗?”

陈焕之连连点头。

徐指导又问,“但是大阪这个天气,你在空调场里练习惯了适应不了外界了怎么办?”

“没事,”陈焕之说,“我提前半小时到热身场跑两趟就行。”

徐指导自己是不大相信比赛前的过度练习居然能不影响比赛,不过陈焕之不是他带的,人家习惯了这种比赛节奏,贸然打破反而不好,就算他所坚持的赛前备战节奏更科学合理,对于信奉原本节奏的运动员来说,也会造成“我没有好好备战”的心理暗示。

至于有空调的室内田径馆,还得是大阪组委会没有安排给别人的,徐指导可搞不定。不过没关系,他可以找领导,他们这些随队而来的领队、官员、教练,就是为了满足运动员的需求让他们发挥成绩而来的。

然后陈焕之就得到了她想要的训练场。

白天在徐指导眼皮子底下不断切技能、变节奏,30米、60米、100米,一组组几乎跑了一整天的陈焕之,果然精神百倍的站在了起点前。

跟徐指导一起坐在看台上的梁主任不由得问,“她今天真的练了一整天?都什么内容?”

“热身完了就开始跑,主要还是练她那种切换步频和步幅的跑法,各种长度的段落跑,中间休息时间加上吃饭不到三个小时。”

两人对视了一眼,徐指导明白了梁主任在担心什么,梁主任果然问,“她一直是这么练的?”

徐指导点头,“从亚运会前备战那段时间开始,快一年了,几乎一直是。”

“虽然一直都跟着看她的训练计划,不过纸面上看见和眼睛看见的感觉可真不一样啊。我记得国际田联的飞行药检还没抽中过她吧?”得到徐指导肯定的答复后,梁主任说,“这样,等这次赛后,再给小陈安排一次血检……包括染色体检查。”

“亚运会的时候,亚组委就已经查过她染色体了,没问题。”徐指导忍不住提醒,“而且她这半年来参加比赛凡有名次肯定会接受药检的,还有赛前抽查,我这里的记录是两次血检、十九次次尿检,完全没问题。”

“我们自己再查一次。”梁主任固执的说,“要是她成绩没这么好,我都不担心,但是她这个训练方式、这个体力恢复速度,你自己说,正常、不,常见吗?”

徐指导沉默了,说实话,真是生平仅见,打破他从教多年的全部认知。梁主任说要查陈焕之,他为她不平,但其实徐指导内心深处也不是一点疑惑都没有的。

兴奋剂有很多种,临时提高比赛成绩的只是其中最广为人知、最容易被查出来的那种,更多的是在训练中使用,让运动员更容易增长肌肉、更不容易疲劳、体力能更快恢复的药。

比如蛋白同化制剂,典型的就是克仑特罗(瘦肉精),就会让人增长肌肉。而类固醇(比如常用药地塞米松)就可以抑制疲劳的感觉,以加强训练强度。在赛前停药代谢掉,比赛中就查不出来了。

而wada的飞行药检制度,就是专门针对这种赛外服药的情况。在不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随机抽中一个运动员,立马打飞的过来别管在度假还是在训练,规定时限内必须抽血,拒绝?拒绝视同服药。没在?两次没在视同服药。立马禁赛没商量。

而飞行药检虽然号称是完全偶然的抽查,但像陈焕之这样半年参加几十场比赛,还经常取得名次去尿检、血检的人,连wada也会觉得她服药可能性比较低,而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的人,比如刘飞,从雅典以后每年都被抽到十几次。

徐指导只能说,“她天天都在队里训练,还经常做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有段时间天天抽血,如果有问题,不

状态提示:第44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