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1/3)
若她是帆,能找到一位如桅杆一般的男子,两人并肩而立,迎风接雨,破江前行,饱览世间大好山水,肆意遨游在这天地之间,何等快哉。
只是她的桅杆在哪里?
她的脑海里浮起高瘦修长的男子,又摇头将他甩开,他是人人景仰的大公子,心中又有心上人,哪里会是她的桅杆。
可总有一天,她会找到自己的桅杆,与他一起面对这世间的风风雨雨,不离不弃。
胥老夫人含笑地看着她,“三小姐,是否也赞同老身的话?”
雉娘回过神来,默默地点头,“听老夫人一席话,受益非浅,雉娘心有所悟,谢老夫人提点。”
“你能明白过来最好,许多事情不是让步就可以海阔天空的,你越让步,别人见你可欺,迟早会逼得你没有退路。”
老夫人意有所指,雉娘心里一动,莫非是为了此前方静怡推开她,她由着对方,没有反击的原故。
她们这些人的心思,在老夫人的眼里恐怕是毫无躲藏的吧,老夫人能洞查人心,又怎么会不清楚方静怡的想法,这么说来,老夫人不喜欢方静怡,反倒是喜欢她?
她出身低,又无才名,老夫人为何会对她另眼相看。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雉娘觉得她可能是窥见某种事实,莫非是大公子和自己祖母说过,他要娶她的事情?
胥老夫人带着笑意望着她,她慢慢地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回望着老夫人,老夫人朝她点头,眼里带着长辈的慈爱,她想她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接下来的日子里,明显感觉到老夫人对她的不同。
老夫人经常找她说话,刚开始闲说胥家的过往还有家规,一字一句,细细地道来,还会教她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包括如何应对别人的刁难,如何不动声色地揣测着别人的心思。
等这些都说过后,就和她话家常,穿插着京中的世家官员,以及世家官员之间的联系,还有这些世家主母的出身,另外略提一下京中有些名气的闺秀们。
这些举动,分明是在教导她以后要如何做一个大家夫人,如何和其它的贵夫人们周旋。
雉娘也不忸怩,这些事情,无论她以后能不能嫁给大公子,多知道些总是有好处的,她承老夫人的情,听得十分的认真,每每白天聊过,晚上临睡前,她自己在心里再过一遍,认真地捋捋。
再和老夫人聊起时,老夫人说到京中发生的大事和一些人,她都能随口说得上一两句,老夫人颇为赞许,认为她敏而好学,聪慧过人,对她越发的满意。
等船入京后,京中那些七绕八弯的裙带关系,她都知道得差不多。
当然,在这段日子里,她无数地收到方静怡隐恨的眼神,还有方家两位舅母明夸暗贬的话语。
刚开始胥老夫人找雉娘说话时,方家的姐妹和蔡家的姐妹也会一起,那时候胥老夫人自然只是普通的说着话。
等她们起身告辞时,才将雉娘留下来,她们拉不下脸还赖着,如此几次,众人都识趣地避开,心知胥老夫人对雉娘另眼相看,虽不平,却也不敢露出不满。
方家的两位夫人对巩氏说起这些,嘴里酸溜溜的,语气中隐含讽刺,巩氏是个绵软的性子,但却不是傻子,当然能看出她们的虚情假意,也推说要照顾自己的丈夫,对她们避而不见。
她们也不敢真的嚷嚷,只不过是藏得再好,也会在神色中带出一两分怨气。
雉娘冷眼看着,心里明白,方家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她们母女的靠山,事实上,若她以后真的嫁给大公子,方静怡母女可能会视她为敌。
她为娘感到难过,有些明白娘为何当年会飘落在外,还给人当妾,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一个书香门第的小姐,怎么会甘愿为做小。
好在一路上,刘嬷嬷将赵燕娘看得紧,拘在舱房里没怎么出来,娘和爹两人同吃同住,看着感情又深了一分,娘能苦尽甘来,身为女儿,她是最开心的,夜深人静时,想到原身,又为娘感到心疼。
她想,她既然已经代替原主,对于这世的娘,一定要尽到女儿的孝心。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天气慢慢转冷,最后大家都只呆在船舱,很少出门,此行也算是顺风顺水,平平安安地抵达京城。
京中早已接到书信的众人亲友们早就等候在码头,一行人坐了二十多天的船,都已有些疲惫,一脚踩在地上,雉娘觉得一颗心终于踏实下来,再也不是那种飘忽晕沉无力的感觉。
方家的那位姑奶奶派了下人在侯着,方家两位夫邀请胥老夫人同行,老夫人推迟,说胥家会有人来接,方静怡四下张望,想看到那玉树挺拔的男子,却遍寻无果,眼底黯然神伤。
方家夫人们又和赵家人道别,客气地说几句,大意是让她们有空去大学士府上做客。
巩氏柔柔地应着,方静怡冷若冰霜地望着雉娘,雉娘对她报以一笑。
蔡家的两位小姐也被其姨母派来的人接走,码头上只剩胥老夫人和赵家人,赵守和也早就来了,一直在旁边等着。
赵书才想先送胥老夫人回去,老夫人摆下手,指了指柳树下面的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她的孙子们已来接船,许是不想和别人碰面,怕是在附近哪里候着呢。
果然,从不远处的茶楼中走出来两位青年,胥老夫人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孙子们,笑得开怀。
他们身穿大氅,里面则是
状态提示:第44节(1/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