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3)

>
李希幸:“……”

公司的领导好像让她今天去公司开会来着。

“半小时!”她说,“半小时后到!”

——开会这种事情,见鬼去吧!

一挂电话,她头发也没梳,早饭也没吃,抓起一顶鸭舌帽往头上一扣,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出了家门。

a录音棚距离李希幸的住处大约八公里,她心算了一下把车开出停车场的时间,果断放弃,冲上马路拦了辆的士就走。城市交通拥堵,司机开到半路被堵在了路中央,前面排队的车辆一眼望不到尽头,红灯上的倒数计时从一百二十秒开始,还不知要等待多少个绿灯才能行驶出拥堵路段。

李希幸再次果断付钱下车,路边刷了一辆共享单车就走。

一路疾驰,耳边时不时传来路人的惊呼。

“我靠!那个人是不是电视明星?”

“怎么可能?你看错了吧!”

“我的妈!那个妹子长得好像李希幸!”

“哪里哪里?!”

到达录音棚,李希幸锁好车低头一看表:从她挂掉电话到现在,刚好二十九分钟。

她在门口花了一分钟的时间调整呼吸,然后走进了录音棚。

谢默东果然已经在里面等着她了。

谢默东虽然成就极大,年纪却不算很大。他成名极早,二十岁的时候刚一出道就轰动音乐圈,被人誉为“音乐鬼才”。他的生活作息一向很好,没事就喝喝茶弹弹琴,到山里住上几月找寻灵感,跟古时候的居士似的,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他的真实年纪。他一身儒雅气息,眼里透着精气神。

“默东老师,您好,很高兴见到您。”

李希幸在打量谢默东,谢默东也在打量李希幸。

小姑娘二十出头,一脸朝气,却有着跟年纪不符的成熟和淡定。谢默东倒不是自大,但他对自己在音乐圈的地位还是有比较实际的了解的。一般做音乐的人,就算是红破天际的天王天后,第一次跟他见面都会很激动。倒不是说他有多值得别人崇拜,但就算是出于爱才之心,人也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和亢奋。

比如说,他现在见到了李希幸,就觉得很高兴。

然而李希幸一脸淡然的微笑,居然比他还沉稳。

谢默东赞扬道:“小姑娘,很大气啊。”

“不是不是。”李希幸依旧保持微笑,伸出双手,要和谢默东握手,“老师,我这是在装逼。”

——明明内心已经山呼海啸,但是表面却如冰山一般巍然不动。这是母胎自带的装逼神技。还不是主动开启的,而是被动触发的那种。

谢默东下意识地伸手,跟她握手。

他握到了一只微微发抖的、掌心里全是汗水的手。

愣了数秒后,谢默东开怀大笑!

☆、第十八章

晚上,朱筱桐终于做完了一整套以李希幸为主题的挂历,发到群共享里。

刚上传完,她就收到了李希幸发来的私聊消息。她打开一看,李希幸发来的是一首歌曲demo,歌名是《翅膀》——她记得李希幸之前已经给她发过这首歌了。

她不明所以,打开播放器播放《翅膀》。

前奏一起,朱筱桐就立刻发现这首歌和之前听的时候不一样了。之前李希幸给她发的歌都是自弹自唱的,但是现在这首歌,已经经过了重新的、完整的编曲,听起来风格更成熟了。

原本她第一次听的时候,《翅膀》这首歌已经是非常动人的了,但其实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譬如有的地方歌词是很感人的,但在听歌的时候她的情绪却并没有被顺利推上高地。可因为瑕不掩瑜,而且朱筱桐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她也说不出子丑寅卯来,所以什么意见都没有发表。如今再听一遍,她明显地发现这首歌比之前更有特色了。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歌词以及李希幸那独特的复又磁性的嗓音,把这首歌演绎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简直动人极了。在旋律和歌声的撩拨下,她竟忍不住鼻酸,有落泪的冲动。

朱筱桐听完之后,忙给李希幸回消息:“这是?”

李希幸问她:“好听吗?”

“好听!”朱筱桐第一次觉得自己竟然那么词穷,“太好听了,真的!”

李希幸给她发了个笑脸。

“你自己又加工过了?”朱筱桐问她。

“不是。”李希幸说,“我找了谢默东老师帮我编曲。”

朱筱桐发了一连串的“!!!!!”过去。

朱筱桐虽然对音乐不是特别了解,她很难从专业的角度说出谢默东的才华到底有多出众,但是作为一个职业粉丝,她非常清楚“谢默东”三个字对与吃瓜路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高破天际的逼格!!!

所谓的逼格,就是电影圈的奥斯卡,是代言界的香奈儿,是杂志界的vogue。逼格这玩意儿无法用酬金来计算,甚至它非但不赚钱,有时候还要往里贴钱——有多少演员为了能拍一部有得奖希望的电影,一分钱片酬不收,为了凑上档期还推掉了许多赚钱的活动。

然而逼格这东西,所带来的收益是机遇与成长,是未来更大的发展平台。

“你怎么搭上谢默东老师的?!应该是你自己搞定的吧?!我不相信你们那破公司有这个能耐啊!!真的可以啊你!!”朱筱桐激动发了一连串的感叹号。

她一边给李希幸发消息,一边打开搜索引擎,在搜索栏输入“谢默东”三个

状态提示:第13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