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3/5)
出头,相对于沈泽的官位来说算是不多不少了。
悠然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前世的电视上面,还是今生遇到的事实上,怎么一遇到流民就一定要施粥呢?这样在南方就罢了,可这是在京城啊!京城不产稻米的,不管是东北的还是南方来的,因着路途遥远,京城的米价并不比白面便宜多少。馒头不是比粥更能果腹吗?若是嫌白面贵,那就用黑面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用玉米面、杂粮面什么的蒸窝窝头啊,算起成本来并不比熬粥贵多少,还管饱。
真是想不通!除了施粥之外,大户人家有那么多不穿的衣服也可以施舍一些出去啊。再说,这些流民从外地赶来,长途跋涉的,难免有些人会生病发热什么的,朝廷也该让太医院制些常见的丸药发放下去,让流民不会因为无钱医治而丧命。死人多了一是容易引起暴乱恐慌二是容易引起瘟疫。
悠然虽然有心做些好事,但是却不愿引人注目。她悄悄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弟弟说了,安然一听觉得姐姐说的很有道理,便用心写了纷奏章交与太子。
太子看了奏章很是高兴,如今几个兄弟都对他虎视眈眈的,他虽然一向无过,但是也需要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便将这份奏章润色了一下,交与了隆德帝。
隆德帝见太子的奏章写的很是中肯务实,他对于老大几个的做法也耳闻了一些,心里是不赞成这种沽名钓誉的风格的。倒是太子不愧是一国储君,格局就是开阔,是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和百姓考虑。隆德帝非常高兴的拍拍太子的肩膀:“你近来是大有长进啊,既然是你提议的,那么此事就交与你亲自去办。”
太子领命而去,召集了东宫班底商议此事去了。要说能进到詹士府的也都是能力出众的,他们虽然一时没有想到这些,但是有了头绪之后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很快,东宫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太子命林安然亲自督办此事。过程不必详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安然因此事之功正式在东宫站稳了脚跟,也真正成为太子的心腹。
而悠然在不知不觉中又推动了弟弟一把。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大军出征粮草军饷都不是小数。再加上为安置灾民朝廷先是设立了寿安院,为灾民免费诊治并提供相应的药品。
另朝廷既然新设了大宁府,自然不希望那边的百姓都走光了。于是下旨规定,凡是淤口关和大宁府等处的百姓,想要回乡的可以凭户贴到朝廷临时设的难民所报名,朝廷统一安排马车送他们回乡,并承担路上所有的食宿问题,回乡后根据人头发放一定数量的安家银。成年人是一两银子,儿童减半。还有,为了解决边关战士的个人问题,凡是年龄在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年轻女子,不管是头婚二婚,愿意回边关嫁给守边将士的朝廷每人发放嫁妆银子五两并粮种十斤。前一百名报名的还额外赠送银丁香一对、红布三尺。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愿背井离乡的,先前是被逼的没法子了。在那边没有粮食不说还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如今朝廷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大家纷纷意动。有适龄闺女的人家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嫁闺女去。边关那块物价低廉,五两银子足够三口之家花用两三年了。
正好过了正月天气又逐渐暖和起来,没了后顾之忧的灾民纷纷踏上了回家之路。
朝廷的这一系列举措自然是赢得了百姓的赞赏,皇室的声誉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只是这么好的声誉那是要靠银子来支撑的,流民虽然走了,但是其他地方的一些贫苦百姓听说京城有免费看病的地方,有些不远千里徒步赶来京城看病。诊费就罢了,反正这里的大夫都是朝廷发放俸禄,贵的是药费啊。虽然寿安院提供的药材和丸药都是最便宜的,但是架不住数量大啊,委实不是一笔小开支。
户部将寿安院这几个月的开支递交给隆德帝看了,隆德帝也很是头疼了一番。这几个月国库没见入账多少,花的到不在少数。在战乱中死的那些将士总要抚恤一番,还有朝廷又在各地新征了许多士兵,加上安置流民、奖赏有功之臣,若不是祖宗留下的底子厚重,户部早就揭不开锅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买个大宅子
国库眼见就要到底了,把隆德帝愁得够呛,深觉对不起列祖列宗们。他又不是那起子暴君,只知道横征暴敛。一时半会的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最后还是户部尚书提醒了他,先前抄了那么些王公大臣的家产,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的。还有天牢里关押的那些罪臣家眷,该死的都死了,留下的何不都发卖了去。
于是隆德帝大手一挥,下旨将这些东西都变卖了。被抄的人家不乏累世大族,自然是有不少好东西。以前虽然也有人惦记着这块,但是皇帝没发话谁也不敢擅动啊。如今有了旨意,大家纷纷出手。整整两座大宅子的东西不过几日时间就被瓜分一空。
恰好负责看管这些财物的正是御林军,沈泽自然不会故作清高。他问悠然:“你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没?我去给你买些回来,我看里面有不少极好的珠宝玉石。”
悠然笑着说:“我如今也不缺这些东西呢,倒是你去问问若是有合适的大宅子,倒是可以买上一套。便是咱们自己不住,还可以留给儿子呢。京城的宅子等闲也不会空下
状态提示:第50节(3/5)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悠然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前世的电视上面,还是今生遇到的事实上,怎么一遇到流民就一定要施粥呢?这样在南方就罢了,可这是在京城啊!京城不产稻米的,不管是东北的还是南方来的,因着路途遥远,京城的米价并不比白面便宜多少。馒头不是比粥更能果腹吗?若是嫌白面贵,那就用黑面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用玉米面、杂粮面什么的蒸窝窝头啊,算起成本来并不比熬粥贵多少,还管饱。
真是想不通!除了施粥之外,大户人家有那么多不穿的衣服也可以施舍一些出去啊。再说,这些流民从外地赶来,长途跋涉的,难免有些人会生病发热什么的,朝廷也该让太医院制些常见的丸药发放下去,让流民不会因为无钱医治而丧命。死人多了一是容易引起暴乱恐慌二是容易引起瘟疫。
悠然虽然有心做些好事,但是却不愿引人注目。她悄悄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弟弟说了,安然一听觉得姐姐说的很有道理,便用心写了纷奏章交与太子。
太子看了奏章很是高兴,如今几个兄弟都对他虎视眈眈的,他虽然一向无过,但是也需要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便将这份奏章润色了一下,交与了隆德帝。
隆德帝见太子的奏章写的很是中肯务实,他对于老大几个的做法也耳闻了一些,心里是不赞成这种沽名钓誉的风格的。倒是太子不愧是一国储君,格局就是开阔,是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和百姓考虑。隆德帝非常高兴的拍拍太子的肩膀:“你近来是大有长进啊,既然是你提议的,那么此事就交与你亲自去办。”
太子领命而去,召集了东宫班底商议此事去了。要说能进到詹士府的也都是能力出众的,他们虽然一时没有想到这些,但是有了头绪之后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很快,东宫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太子命林安然亲自督办此事。过程不必详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安然因此事之功正式在东宫站稳了脚跟,也真正成为太子的心腹。
而悠然在不知不觉中又推动了弟弟一把。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大军出征粮草军饷都不是小数。再加上为安置灾民朝廷先是设立了寿安院,为灾民免费诊治并提供相应的药品。
另朝廷既然新设了大宁府,自然不希望那边的百姓都走光了。于是下旨规定,凡是淤口关和大宁府等处的百姓,想要回乡的可以凭户贴到朝廷临时设的难民所报名,朝廷统一安排马车送他们回乡,并承担路上所有的食宿问题,回乡后根据人头发放一定数量的安家银。成年人是一两银子,儿童减半。还有,为了解决边关战士的个人问题,凡是年龄在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年轻女子,不管是头婚二婚,愿意回边关嫁给守边将士的朝廷每人发放嫁妆银子五两并粮种十斤。前一百名报名的还额外赠送银丁香一对、红布三尺。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愿背井离乡的,先前是被逼的没法子了。在那边没有粮食不说还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如今朝廷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大家纷纷意动。有适龄闺女的人家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嫁闺女去。边关那块物价低廉,五两银子足够三口之家花用两三年了。
正好过了正月天气又逐渐暖和起来,没了后顾之忧的灾民纷纷踏上了回家之路。
朝廷的这一系列举措自然是赢得了百姓的赞赏,皇室的声誉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只是这么好的声誉那是要靠银子来支撑的,流民虽然走了,但是其他地方的一些贫苦百姓听说京城有免费看病的地方,有些不远千里徒步赶来京城看病。诊费就罢了,反正这里的大夫都是朝廷发放俸禄,贵的是药费啊。虽然寿安院提供的药材和丸药都是最便宜的,但是架不住数量大啊,委实不是一笔小开支。
户部将寿安院这几个月的开支递交给隆德帝看了,隆德帝也很是头疼了一番。这几个月国库没见入账多少,花的到不在少数。在战乱中死的那些将士总要抚恤一番,还有朝廷又在各地新征了许多士兵,加上安置流民、奖赏有功之臣,若不是祖宗留下的底子厚重,户部早就揭不开锅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买个大宅子
国库眼见就要到底了,把隆德帝愁得够呛,深觉对不起列祖列宗们。他又不是那起子暴君,只知道横征暴敛。一时半会的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最后还是户部尚书提醒了他,先前抄了那么些王公大臣的家产,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的。还有天牢里关押的那些罪臣家眷,该死的都死了,留下的何不都发卖了去。
于是隆德帝大手一挥,下旨将这些东西都变卖了。被抄的人家不乏累世大族,自然是有不少好东西。以前虽然也有人惦记着这块,但是皇帝没发话谁也不敢擅动啊。如今有了旨意,大家纷纷出手。整整两座大宅子的东西不过几日时间就被瓜分一空。
恰好负责看管这些财物的正是御林军,沈泽自然不会故作清高。他问悠然:“你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没?我去给你买些回来,我看里面有不少极好的珠宝玉石。”
悠然笑着说:“我如今也不缺这些东西呢,倒是你去问问若是有合适的大宅子,倒是可以买上一套。便是咱们自己不住,还可以留给儿子呢。京城的宅子等闲也不会空下
状态提示:第50节(3/5)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