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3/4)
让我今日记得过来办户籍,我这就来了。”
王里正点了两下头,对他说道:“我正在跟大营里的伙房长说话,你先去一旁等会儿。”
“哎。”那人答应一声,到一旁等着去了。
王里正见顾小满看了铁锁两眼,开口说道:“这人先前带着媳妇儿孩子逃难到我们屯子,靠着给屯子里的人扛活攒了几个钱,如今想把户籍落在我们屯子里。”
顾小满听了王里正的话,先楞了一下,随后问道:“户籍还能落在你们屯里?”
王里正说;“能,就是办户籍时要花些银子。”
顾小满若有所思的点了两下头,他又问;“那迁到你们屯子里的户籍多不多?”
王里正笑了,他对顾小满说道:“这户籍一事,哪是说迁就迁的,就是早些年朝廷往南边迁人到咱们北边来,也是州府指定的地方才能迁呢,打我当里正这几十年,除了铁锁,后来迁过来的也就两户罢了。”
这是顾小满头一回听说定州还有南边往北边迁人的,他问道:“迁人是咋回事呢?”
“你这是年轻不知道哩,咱们北边苦寒,靠近鞑靼国不说,早些年还有战事,差不多十屯九空,那南边人多呀,朝廷就指定凡是一户两子的,就得迁一个出来。”
顾小满点头,听王里正继续说,王里正和他坐在田坎上,细细的说起早些人口迁徙的事情,说了大半日,眼见时辰不早了,他邀顾小满往家里去吃饭,顾小满推辞了,占大叔他们几个人走了,来的又是新手,他怕伙房里忙不过来,还得赶着回去干活儿呢。
离开了柳树屯,顾小满骑着马回营,一路上,他脑子里一直在想王里正说的话,老李头他们因为老家没人不愿回乡,要是能在就近的乡屯安置下,是不是就不必为难呢?顾小满思忖了半日,心里还是没个头绪。
夜里,寇镇从平安县回营,顾小满把他的夜饭热了,趁着他坐在灯下吃饭时,顾小满对他说起白日下屯收菜的事,他说;“李大叔他们不是不愿回老家么,若是能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乡屯,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寇镇听了顾小满这主意,他放下手里的筷子,认真的想了片刻,摇头说道:“不妥,营里有六十七人是不愿归乡的,附近没有乡屯会愿意猛然接纳这么多人,若是分散开来安置,后续的户籍,田地,住处等等一一安置下来,耗费时日过长,兵部限期将至,营里需在新兵入营时,将老兵送走。”
顾小满这才知道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他皱了眉头想了一会儿,又开口说道:“听王里正说,定州燕州一带地广人稀,每隔二十年就会从人口稠密的州府,花大功夫特意把人迁徙到北边来,既然如此,又何必又巴巴的把李大叔他们送回去呢?咱们大营周围几十里都没有乡屯,要是没有地方愿意收下他们,那咱们就自己建房开荒,他们为军营效了一辈子力,咱们不能亏待他们。”
最后一句话,顾小满几乎是含着泪说完的,他又说;“老家有亲人的还好说,那些家里没田没房的,可叫他们如何过日子呢?”
寇镇沉默半晌,他没告诉顾小满,这迁徙到北边的人口,都是成年青壮男女,他们这些老兵,没有后代,又不能生产,于朝廷而言是没有作用的。
“你说的事关重大,我需得好好想想。”
顾小满也不知千总大人最后会如何决定,但他心里始终还是希望要是能帮到他们,就尽量多出一些力。
许是顾小满说的话触动了他,寇镇果真将他的话放在心上,隔日,他招了营里的几个百总与书办,一问之下,竟都认为可行,唯一难办的是户籍,这些老兵的户籍挂在军部,在去除军籍后,一般都是直接退回原籍,再一则,建房开荒这些事,靠那些老兵自己恐怕不管用,最终还需军营里牵头,加上后续的事情,各种难度不小,不过从长远来说,要是这事一旦办成了,日后裁军会省去不少麻烦。
想到这些出了一辈子力的老兵,寇镇最终决定,即便再难,为了他们也得办成,他当即去了一趟定州府,这事能不能成,要是有定北将军与定州守备首肯,且能解决户籍一事,所有的难题就能解除一半了。
又说顾小满,自打心里有了这想法后,在事情没有眉目前,他还没跟老李头他们说,只不过他暗暗试探了一下,老李头他们大多数都愿意留在定州,知道他们的想法后,顾小满越发希望能办成这件事。
☆、第85章
如寇镇所想,为老兵们转户籍并没想象中的容易,定州守备更是推三阻四,不愿接收被裁的老兵落户定州,即便有定北将军相助,定州守备也不肯松口,定北将军一怒之下,一封奏折直接告到御前,皇帝接到定北将军的奏折,也是头疼得很,原来这回裁军,难处并不是只有定北将军处所在的定州,各地军营均有不愿归乡的老兵,只是其中尤以靠近北方的定州燕州安州一带为甚。
皇帝看了定北将军的奏折,上面提到可将所裁之军就地安置,觉得颇有几分可行之处,他招了朝中臣工议论此事,兵部自然是赞成的,只是户部却有异议,一来是裁军之时,所有老兵户籍已退回原籍,安家费用发放至地方守备,现如今改成就地安置,他们户部前期所做之事都成了无用功,二来,若是就地安置,安置在何处,划分田地,分拨粮种,每年税收,都需重新登记造册,
状态提示:第48节(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王里正点了两下头,对他说道:“我正在跟大营里的伙房长说话,你先去一旁等会儿。”
“哎。”那人答应一声,到一旁等着去了。
王里正见顾小满看了铁锁两眼,开口说道:“这人先前带着媳妇儿孩子逃难到我们屯子,靠着给屯子里的人扛活攒了几个钱,如今想把户籍落在我们屯子里。”
顾小满听了王里正的话,先楞了一下,随后问道:“户籍还能落在你们屯里?”
王里正说;“能,就是办户籍时要花些银子。”
顾小满若有所思的点了两下头,他又问;“那迁到你们屯子里的户籍多不多?”
王里正笑了,他对顾小满说道:“这户籍一事,哪是说迁就迁的,就是早些年朝廷往南边迁人到咱们北边来,也是州府指定的地方才能迁呢,打我当里正这几十年,除了铁锁,后来迁过来的也就两户罢了。”
这是顾小满头一回听说定州还有南边往北边迁人的,他问道:“迁人是咋回事呢?”
“你这是年轻不知道哩,咱们北边苦寒,靠近鞑靼国不说,早些年还有战事,差不多十屯九空,那南边人多呀,朝廷就指定凡是一户两子的,就得迁一个出来。”
顾小满点头,听王里正继续说,王里正和他坐在田坎上,细细的说起早些人口迁徙的事情,说了大半日,眼见时辰不早了,他邀顾小满往家里去吃饭,顾小满推辞了,占大叔他们几个人走了,来的又是新手,他怕伙房里忙不过来,还得赶着回去干活儿呢。
离开了柳树屯,顾小满骑着马回营,一路上,他脑子里一直在想王里正说的话,老李头他们因为老家没人不愿回乡,要是能在就近的乡屯安置下,是不是就不必为难呢?顾小满思忖了半日,心里还是没个头绪。
夜里,寇镇从平安县回营,顾小满把他的夜饭热了,趁着他坐在灯下吃饭时,顾小满对他说起白日下屯收菜的事,他说;“李大叔他们不是不愿回老家么,若是能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乡屯,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
寇镇听了顾小满这主意,他放下手里的筷子,认真的想了片刻,摇头说道:“不妥,营里有六十七人是不愿归乡的,附近没有乡屯会愿意猛然接纳这么多人,若是分散开来安置,后续的户籍,田地,住处等等一一安置下来,耗费时日过长,兵部限期将至,营里需在新兵入营时,将老兵送走。”
顾小满这才知道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他皱了眉头想了一会儿,又开口说道:“听王里正说,定州燕州一带地广人稀,每隔二十年就会从人口稠密的州府,花大功夫特意把人迁徙到北边来,既然如此,又何必又巴巴的把李大叔他们送回去呢?咱们大营周围几十里都没有乡屯,要是没有地方愿意收下他们,那咱们就自己建房开荒,他们为军营效了一辈子力,咱们不能亏待他们。”
最后一句话,顾小满几乎是含着泪说完的,他又说;“老家有亲人的还好说,那些家里没田没房的,可叫他们如何过日子呢?”
寇镇沉默半晌,他没告诉顾小满,这迁徙到北边的人口,都是成年青壮男女,他们这些老兵,没有后代,又不能生产,于朝廷而言是没有作用的。
“你说的事关重大,我需得好好想想。”
顾小满也不知千总大人最后会如何决定,但他心里始终还是希望要是能帮到他们,就尽量多出一些力。
许是顾小满说的话触动了他,寇镇果真将他的话放在心上,隔日,他招了营里的几个百总与书办,一问之下,竟都认为可行,唯一难办的是户籍,这些老兵的户籍挂在军部,在去除军籍后,一般都是直接退回原籍,再一则,建房开荒这些事,靠那些老兵自己恐怕不管用,最终还需军营里牵头,加上后续的事情,各种难度不小,不过从长远来说,要是这事一旦办成了,日后裁军会省去不少麻烦。
想到这些出了一辈子力的老兵,寇镇最终决定,即便再难,为了他们也得办成,他当即去了一趟定州府,这事能不能成,要是有定北将军与定州守备首肯,且能解决户籍一事,所有的难题就能解除一半了。
又说顾小满,自打心里有了这想法后,在事情没有眉目前,他还没跟老李头他们说,只不过他暗暗试探了一下,老李头他们大多数都愿意留在定州,知道他们的想法后,顾小满越发希望能办成这件事。
☆、第85章
如寇镇所想,为老兵们转户籍并没想象中的容易,定州守备更是推三阻四,不愿接收被裁的老兵落户定州,即便有定北将军相助,定州守备也不肯松口,定北将军一怒之下,一封奏折直接告到御前,皇帝接到定北将军的奏折,也是头疼得很,原来这回裁军,难处并不是只有定北将军处所在的定州,各地军营均有不愿归乡的老兵,只是其中尤以靠近北方的定州燕州安州一带为甚。
皇帝看了定北将军的奏折,上面提到可将所裁之军就地安置,觉得颇有几分可行之处,他招了朝中臣工议论此事,兵部自然是赞成的,只是户部却有异议,一来是裁军之时,所有老兵户籍已退回原籍,安家费用发放至地方守备,现如今改成就地安置,他们户部前期所做之事都成了无用功,二来,若是就地安置,安置在何处,划分田地,分拨粮种,每年税收,都需重新登记造册,
状态提示:第48节(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