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3/3)

们最重要的身份就只剩下“国君”这一个。

姬伯服就国的时候,场面极其盛大,周王亲往践行,赐玉圭、车马,最重要的是, 赐铭有《诗经·大雅·文王》之鼎。

《文王》是《诗经·大雅》组诗中《文王之什》的第一篇, 述文王之德,传为周公旦所作,以戒成王。

看到金灿灿的鼎, 姬伯服差点没被闪瞎。

被周王室奉若神明, 从夏朝一直传承到现在的九鼎,因为历经风霜, 早就没有了青铜这种“合金”最初打造出来的金色,而是后世一般认知里的青色,但是姬伯服所受之鼎,从颜色就可以看出来, 是紧急打造出的新鲜产物。

鼎乃礼器,各级贵族因等级不同,使用礼器时的数量、种类都有所不同。

这个时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经成熟, 但是铸鼎和铸其他的青铜器还是有所区别的。

鼎为礼器,青铜器中的礼器被称为“吉金”,因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又被称为“重器”。

需要如此庄严对待的对象,自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铸造的。

当今之时,有需要特别铭记之事,贵族们便会铸鼎,将这件事特意记录下来,换而言之,没有特别的事情,也不会随便铸鼎。

宗周最近一次铸的鼎,是为了宣扬“在周王姬宫湦的英明领导下,诸侯联军大胜犬戎,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又一次可贵胜利”。

可以说,宗周的鼎和殷商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变相的重大历史记录,只不过比起商人“凡有大事,必要祝祷”来说,宗周的鼎记录的大事可能没有那么多罢了。

作为姬伯服受封宣侯的证明,他所受的鼎,铭文应当是记录“某年某月某王之子姬伯服受封宣侯,封邑几何,所担何任”之类的内容,绝不是应该是单纯的《诗经·大雅·文王》。

姬伯服很平静,无外乎老爹又抽了,想通过与众不同的铭文来彰显他的特殊地位罢了。

但是其他人不这么想,毕竟聪明人总是想得多,就算想得不多,在有心人的造势下,也会联想到某些方面去。

南申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作为镇守南方的军事重地,谁知道被宗周防备得很的南方诸国没乱,他们先背后捅刀子了,也是很令人感慨。

南申建立不过两代,分封的血裔卿大夫还不是很多,姬宫湦为了儿子着想,干脆一股脑儿地把人都赶到谢邑去了。

就这个处理结果,别人还得赞一句王上宽宏大量。


状态提示:第26节(3/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