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2/4)
立马就来了,我调整了一下坐姿,试图做的舒服一些,并指着离他最近的座椅说:“坐吧,咱们坐下说话。”现在为止,我的态度还是很随和的。
冯晓斓没有迟疑,立马就坐,我就开腔了:“在讲要求之前,我想,冯盟主应该先了解一下当朝对武林的一些政策,潘爱卿,这些问题你最熟悉,就请你同冯盟主讲述一番。”
“是,陛下!”潘煜明回答的非常干脆果断。
大殷对武林的态度还是很宽容的,很多方面还有扶持,将武林体系的存在合法化,只是唯一的要求是,武林人士要遵守大殷律法,拥护大殷统治。这个政策还是当年的第一丞相给□□想的。
那时候,因为战乱频繁,侠士们是真的在为民众奔走,尽己所能维护一方百姓,所以在民众中声望很高。当时□□也受到过很多武林人士的帮助,多次被救于生死存亡之际。你说人家都做的这么好了,总不可能自己刚当上皇帝就翻脸不认人吧?
可是武林人士的武力若任其发展,对于政权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又如何能忍?这个时候,第一丞相站出来了,他说,洪水宜疏不宜堵,既然没有办法完全消灭对方,就干脆将武力与朝廷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听,好主意啊。于是以报答整个武林助他平定天下的名义,召集当时民间声望高的集体和个人,齐聚京城,接受封赏。
武力值比较高的人大都比较单纯,自然觉得这个皇帝有良心,就欢欢喜喜的去了。在美酒佳肴和优渥的生活环境的麻醉下,毫无心理障碍的接受了□□的一系列条件。
□□提了什么条件呢?他说他要报恩,但因为刚建国,条件有限,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最先帮扶几个对他帮助最大的武林门派,帮助修建新的门派驻地,分发良田,包办教育器材,基础设施完善后,还会每年专项拨款,支持门派建设。
但在建房之前,总要知道门派有多少人吧?专项拨款的福利可是按人头算的,我都这么真诚了,恩人们总不能坑我,多要我钱吧?
那年头,大殷从上到下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活,穷的不行。门派掌门们,这么一听,以后有吃有住还有钱拿,怎么不可以,非常可以了,也是恨不得第二天就圈地盘。
这样一来,有门派对□□的帮助没那么大,但也想享受福利,就有点不好意思开口。然后□□就补充说明,没办法,现在大家过得的都穷,皇帝家也没钱啊。这样吧,我贮备的资金在帮助完他们后,还剩一些,我给谁都能不好,那不如就靠实力说话,咱们做个比武活动,前几名,就可以领到这笔资金。
一时没领到的也没关系,今年没有,还有明年啊,况且诸位都是大殷的英雄,我自然不能亏待了,以后这笔资金会逐年增加,大殷朝廷会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到更多的武林人士,咱们江湖朝堂是一家啊。
这话说的,特别贴心,在场的武林大佬们一想。国家刚建起来,这么困难还想着我们,有门派能直接拿钱的是因为付出了好多弟子的性命,也是应该的,咱们比武就比武呗,今年没拿就明年呗,也不是什么大事。
然后,武林人士靠大殷朝廷养着就成了一项过了明路的政策了。但这也不是白养了,总要收到点回报吧?然后武林门派的子弟总是最先征调入伍的,地方也经常在当地武林门派中选拔人才填充巡查司,更有武学高人担任军队的特聘教官。
直接的好影响就是,大殷的军队整体武力值非常高,治安非常好,并且尚武之风盛行,人民的精神面貌很好,社会风气也自带一股武人的耿直。这对于当时刚建国的大殷来说,益处非常的大。
但有人服气自然有人不服,一些根本没有参与进□□的艰苦创业过程的门派,自然会被边缘化,还有在动荡社会占据一方,做土皇帝的门派,面对一个新生政权肯定是抵触的,这一部分武林人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果然爆发了,他们的队伍里头甚至还掺杂一些本来已经归顺,但日子过得不如没归顺自由的门派。
这就是南北武林的最初由来了。
讲到当朝对武林的政策,就不得不提到南北武林成因。潘煜明才尽量用简洁的话语做了基础介绍:“南北武林的分裂想必冯盟主也有听闻,这里我不再赘述。自从南北分裂后,我朝对武林的政策也有所改变。”
最大的改变是,朝廷不再全部负责武林门派的发展费用,但愿意在其他方面帮助各门派建立自己的产业,以支付整个门派的运转费用。这个政策很好解决了武林人士不事生产无法为国家创收的问题,毕竟个人税收在这一政策下,集中到整个门派,以产业税的形式被征收。
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对江湖人士户籍和身份登记的管理,为了鼓励江湖侠士持证上岗,针对普通户籍和江湖户籍有不同的政策。
比如去应聘大户人家的护院,有江湖户籍的就比普通户籍的更容易入职。除了户籍加以区分,还专门针对能力不同的侠士制定了等级评价制度。
侠士等级分为四级,超一流,一流,二流,三流。连三流侠士证都没考上的,就是不入流了。不入流侠士自然在找工作和福利待遇上,不如有等级的侠士,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如普通户籍。这一条是针对大殷出现的,平民竞逐江湖户籍的不良现象。政策一经推出
状态提示:第16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冯晓斓没有迟疑,立马就坐,我就开腔了:“在讲要求之前,我想,冯盟主应该先了解一下当朝对武林的一些政策,潘爱卿,这些问题你最熟悉,就请你同冯盟主讲述一番。”
“是,陛下!”潘煜明回答的非常干脆果断。
大殷对武林的态度还是很宽容的,很多方面还有扶持,将武林体系的存在合法化,只是唯一的要求是,武林人士要遵守大殷律法,拥护大殷统治。这个政策还是当年的第一丞相给□□想的。
那时候,因为战乱频繁,侠士们是真的在为民众奔走,尽己所能维护一方百姓,所以在民众中声望很高。当时□□也受到过很多武林人士的帮助,多次被救于生死存亡之际。你说人家都做的这么好了,总不可能自己刚当上皇帝就翻脸不认人吧?
可是武林人士的武力若任其发展,对于政权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又如何能忍?这个时候,第一丞相站出来了,他说,洪水宜疏不宜堵,既然没有办法完全消灭对方,就干脆将武力与朝廷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听,好主意啊。于是以报答整个武林助他平定天下的名义,召集当时民间声望高的集体和个人,齐聚京城,接受封赏。
武力值比较高的人大都比较单纯,自然觉得这个皇帝有良心,就欢欢喜喜的去了。在美酒佳肴和优渥的生活环境的麻醉下,毫无心理障碍的接受了□□的一系列条件。
□□提了什么条件呢?他说他要报恩,但因为刚建国,条件有限,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最先帮扶几个对他帮助最大的武林门派,帮助修建新的门派驻地,分发良田,包办教育器材,基础设施完善后,还会每年专项拨款,支持门派建设。
但在建房之前,总要知道门派有多少人吧?专项拨款的福利可是按人头算的,我都这么真诚了,恩人们总不能坑我,多要我钱吧?
那年头,大殷从上到下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活,穷的不行。门派掌门们,这么一听,以后有吃有住还有钱拿,怎么不可以,非常可以了,也是恨不得第二天就圈地盘。
这样一来,有门派对□□的帮助没那么大,但也想享受福利,就有点不好意思开口。然后□□就补充说明,没办法,现在大家过得的都穷,皇帝家也没钱啊。这样吧,我贮备的资金在帮助完他们后,还剩一些,我给谁都能不好,那不如就靠实力说话,咱们做个比武活动,前几名,就可以领到这笔资金。
一时没领到的也没关系,今年没有,还有明年啊,况且诸位都是大殷的英雄,我自然不能亏待了,以后这笔资金会逐年增加,大殷朝廷会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到更多的武林人士,咱们江湖朝堂是一家啊。
这话说的,特别贴心,在场的武林大佬们一想。国家刚建起来,这么困难还想着我们,有门派能直接拿钱的是因为付出了好多弟子的性命,也是应该的,咱们比武就比武呗,今年没拿就明年呗,也不是什么大事。
然后,武林人士靠大殷朝廷养着就成了一项过了明路的政策了。但这也不是白养了,总要收到点回报吧?然后武林门派的子弟总是最先征调入伍的,地方也经常在当地武林门派中选拔人才填充巡查司,更有武学高人担任军队的特聘教官。
直接的好影响就是,大殷的军队整体武力值非常高,治安非常好,并且尚武之风盛行,人民的精神面貌很好,社会风气也自带一股武人的耿直。这对于当时刚建国的大殷来说,益处非常的大。
但有人服气自然有人不服,一些根本没有参与进□□的艰苦创业过程的门派,自然会被边缘化,还有在动荡社会占据一方,做土皇帝的门派,面对一个新生政权肯定是抵触的,这一部分武林人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果然爆发了,他们的队伍里头甚至还掺杂一些本来已经归顺,但日子过得不如没归顺自由的门派。
这就是南北武林的最初由来了。
讲到当朝对武林的政策,就不得不提到南北武林成因。潘煜明才尽量用简洁的话语做了基础介绍:“南北武林的分裂想必冯盟主也有听闻,这里我不再赘述。自从南北分裂后,我朝对武林的政策也有所改变。”
最大的改变是,朝廷不再全部负责武林门派的发展费用,但愿意在其他方面帮助各门派建立自己的产业,以支付整个门派的运转费用。这个政策很好解决了武林人士不事生产无法为国家创收的问题,毕竟个人税收在这一政策下,集中到整个门派,以产业税的形式被征收。
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对江湖人士户籍和身份登记的管理,为了鼓励江湖侠士持证上岗,针对普通户籍和江湖户籍有不同的政策。
比如去应聘大户人家的护院,有江湖户籍的就比普通户籍的更容易入职。除了户籍加以区分,还专门针对能力不同的侠士制定了等级评价制度。
侠士等级分为四级,超一流,一流,二流,三流。连三流侠士证都没考上的,就是不入流了。不入流侠士自然在找工作和福利待遇上,不如有等级的侠士,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如普通户籍。这一条是针对大殷出现的,平民竞逐江湖户籍的不良现象。政策一经推出
状态提示:第16节(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