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2)

费心去背诵上面的内容,只要一个念头,这些书就会自动翻到他想要的地方。

十五岁的白辰筱开始频频出现在京城学子、达官贵人聚集的诗会和酒楼,依靠着书上的知识,常常语出惊人,对天下间各种事物都能侃侃而谈,不多久便声名远播,被誉为少年才子,更有名望满京都的阁老赞其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除了美名,白辰筱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微服出巡的太子。

恰值先皇病重,朝廷大权旁落于先皇四弟景王爷之手。景王爷联合四大阁老并左右丞相,掌控朝廷大小诸事,自封摄政王,代先皇主持朝政。太子名为监国,实则不过是傀儡一个。

因此,太子求贤若渴,私下里四处招揽谋士,以图推翻摄政王,重掌朝政。白辰筱腹有诗书,胸含良策自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太子派人多番试探,证实白辰筱果然才华横溢,智谋过人,便起了将他收入麾下的念头。然而,白辰筱是位哥儿,夏国法律明文规定,凡是哥儿一律不准入朝为官。

白辰筱自然看出了太子的意图,但是高官厚禄,青云直上这种普通男人求之不得的允诺,对他而言并没什么特殊吸引力。他想要的是至尊的后位,是像上一世的白锦欢一样,成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哥儿。

于是白辰筱假作不懂对方的意思,大方与其相交,暗地却使了浑身解数妄图勾得太子对他动心,还在某一天借着醉酒与太子发生了关系,有了夫妻之实。

太子以为自己不顾白辰筱的意愿强占了少年的身子,懊恼不已。白辰筱犹如一朵解语花一样宽慰于他,自然引得太子对他愧疚万分,承诺必会给他一个身份。此后两人渐生情愫,关系一日千里。

无可否认,太子对白辰筱有情,然而,他心知肚明,他不可能娶白辰筱为妃,甚至连侧妃的位子都不能给他。

他需要的是能够助他登基亲政的世家大族的势力,而白辰筱只是白家的养子。何况白锦欢是他父皇钦定的未来太子妃,若是让人知道,在正妃进门前,他便和正妃名义上的哥哥有了苟且之事,不说世人如何看他,单单长公主和护国将军就必不会善罢甘休。

多活了一世,白辰筱的心智可不是真的十五岁少年那样天真。他看出太子的忧虑,知道他必须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价值,便借着上辈子的记忆,为太子出谋划策,解决了好几件摄政王交代的难事,成功将太子的逐渐偏离的心再次收拢回来。

天道宠儿的兴起,便是原身灾难的开始。

白辰筱在外握住了太子,在内则将瞄头对准了年方十二岁的白锦欢。他事事顺着白锦欢,处处讨白锦欢欢心,不多久便深得白锦欢的信任。

长公主和护国将军将原身养的单纯而不谙世事,因此他从未感觉到白辰筱对他的恶意,反而借着身份带着白辰筱频频现身大小官宴、宫宴,让白辰筱出尽了风头,才子名声更加响亮。

然而,在白辰筱如此优秀的衬托下,白锦欢显得那么不学无术,惹得京中众人提起他时无不摇头叹息,原身不知不觉中成了“名冠京城”的草包美人。

三年后,太子弱冠,迎娶了芳龄十五的白锦欢,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于同一天纳了白辰筱为侍妾。

两人一是正妃,一是侍妾,地位天差地别,夏国皇室祖宗规训,皇室子弟大婚当晚必须宿在正妃房中。但太子以白锦欢年纪尚小为由,去了白辰筱那里。

凭借长公主和护国将军的支持,一年后,太子登基了,虽仍未能亲政,但是手上有了一定实权,为了安抚白家,便在登基当天册封白锦欢为贵妃,白辰筱为柔妃。

成了新皇,太子越加对把持朝政的摄政王怀恨在心,却无可奈何。白辰筱知晓上一世的事情,清楚摄政王不出两年便会还政,此前种种皆为考验新皇的能力。他劝太子隐忍,听从摄政王的吩咐,且看以后。

太子依言而行,收敛了对摄政王的恨意,在白辰筱的协助下办好所有差事。一年半后,摄政王还政新皇,自请到封地。

重掌大权后,太子没有急着出手对付摄政王,而是将摄政王留给他的治国之才当作其党羽一一剪除,提拔了一群只听命于他的人。接着,他派护国将军前往边疆守卫国土,暗地里却命令心腹将他秘密处死。长公主听闻噩耗一病不起。

恰在此时,白锦欢在宫中被人捉奸在床,众人赶到时,他正与一下等侍卫在贵妃宫里翻云覆雨。新皇暴怒,将原身打进冷宫。


状态提示:第31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