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3)

她的对话。女人拉起周斌进诊室,周斌紧握着画本,乖乖地跟进去。

“王姐,”魏凯熟稔地跟女人打招呼,“他最近怎么样?”

“至少不往外跑了。前个月他每天跑到车站去等他发小。你也知道,那个车站早拆了,他找不到,就满世界瞎走,有一次没看住,差点丢了,好在被社区居委会遇到,给送回来了,吓死我们了。这个月他现在觉得发小很快就回来找他,每天都在家里等。”王姐把周斌按在椅子上,把医保卡和病历本递过去,“药快吃完了,得麻烦您再帮忙开点药。”

“有坚持吃么?”魏凯打开周斌的病历问。

“有,现在我和丈夫两个人轮流看护他,不过我俩最近都工作忙,合计说请个保姆来。”

魏凯点头:“也好,但一定要找个负责的。”

“会的会的。但是,魏医生,他最近状态越来越差,而这药一次只能开一个月的,每个月都要来一趟,实在是……”后面的话王姐没说,不过魏凯明白了。

“没事儿,以后药吃完了,你就把医保卡给我老婆,我这边直接帮你开药了,然后再带给你。”魏凯若无其事地给王姐开了后门。

“太谢谢了!”王姐感激地道谢,“那我们先走了,不打扰您了!”

“别这么客气,”魏凯站起来送客,“有空一起吃饭。”

当时魏凯和齐汾还刚认识不久,魏凯也没多给他解释,直到过了一段时间,俩人互相熟悉了,在某个茶余饭后,魏凯才把周斌的事讲给齐汾听,包括王姐和他老婆的关系。

魏凯:“我刚见到周斌时,他还能正常沟通,se(老年痴呆状态评估)评分13,属于轻度。这才几年,就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了?也许他自己就不愿意明白过了。

“他呀,就是一辈子都被那个发小耽误了。从年轻等到年老,现在都痴呆了,还等着呢。

“像他这种70多岁,也没个老婆,一个人独自生活的,不和人沟通,每天没啥事做,几乎不动脑子的老人,最容易得老年痴呆了。

“所以老人就应该培养点爱好,书法啊,插花啊,甚至跳个广场舞都好!老发呆怎么行。但其实这玩意也遗传,哎……”魏凯叹口气,“都是命。

“不过亏得周斌有个好外甥女,天天不辞辛苦照顾他,简直当周斌是她亲爹一样,现在还有几个能不嫌弃病重亲戚的晚辈啊!就冲这个,我也得尽我所能帮帮他们。”

“他和他发小到底咋回事儿?”齐汾追问。

魏凯跟大老板似的往椅子上一靠,侃侃而谈:“依我看啊,就是郎有情妾无意。周斌喜欢他发小,可他发小就真把周斌当发小,没有其他情愫,要不怎么说走就走了,也不联系,不说回来看看他。即使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真想联系也能联系上,还是就没想着联系。

“可怜周斌都不娶妻,也不找其他男人,就一直惦记着发小。王姐说原来有好几个妹子,长得漂亮条件好,都看上周斌了,可人家一个也不同意。后来王姐说女的不行,你跟个男的也行,至少互相可以照顾一下,周斌也不乐意,非要吊死在发小这一颗树上了。”

魏凯唏嘘不已。

第31章 案例八 ● 记忆中的那个人

转天他准备去探望周斌之前,问齐汾要不要一起去,齐汾欣然同意。

初秋的夜晚渐渐拉长,路旁的树叶干枯发黄,微风习习,树叶被吹得摇摇欲坠,却挣扎地黏在枝干上。

齐汾跟着魏凯走进一个半新半旧的小区,王姐已经站在小区门口迎接他们。

“您怎么还亲自送过来了,”王姐急忙接过魏凯手里拿的药,“应该我去找您拿的。”

“没事儿,顺便来看看他。”魏凯摆摆手,“这小区还不错啊!”

王姐一边带路一边讲:“这原来都是平房,我母亲和舅舅就在这里长大的。后来我母亲嫁给我父亲,搬出去住,姥姥姥爷也都过世了,就只剩下我舅舅一人还住在这。当年政府拆迁,把这一片都拆了,原住户就地上楼,都建成经济适用房。”

“你现在也住这儿?”魏凯问。

“没有,我住在我父母的房子,离这里得有10公里吧。”

魏凯不解:“那你天天跑过来照顾,多累。”

“哎,说到这个。”王姐叹口气,“舅舅刚生病时候,我要接他去我家住,我爱人和闺女都同意了,但舅舅就是不愿意离开,说走了,等他发小回来,该找不到他了,撅着呢,劝不动,我也没辙。”

小区住宅楼型几乎一样,道路弯弯绕绕,像个微型迷宫。

“到了,就这门。”王姐掏出门禁卡,刷卡进入。

恰巧身后走来一个老太太,佝偻着背,拄着拐颤颤巍巍地往这边走,齐汾紧走两步过去搀扶。

“谢谢、谢谢。”老太太道谢,又向王姐打招呼,“小王又来啦!”

“恩恩,来看我舅舅。”王姐拉着门让老太太先进去。

“真孝顺,老周有你这么个外甥女真是福气。”老太太夸赞,在齐汾的搀扶下走进电梯,“对了,刚才我出门时候,遇到一个在门禁那按你们家门号的人,岁数挺大的,我问他干嘛来的,说应聘保姆。但你们没接门禁的电话,应该是不在家,我也不知道真假,就没让他进去。”

“对,我在家政公司登记了下,已经来了好几个,不过我都没看上。”王姐解释。



状态提示:第26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