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3/5)
地方,任承浊一一领命去查,任承浊调遣了墨羽骑跟着任承浊走,起到威慑和保护双重作用。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任承浊查完了漠沙城和周边城市,一叠厚厚的册子被放到了任承清的案头,清理了一些中等家族,给予了处罚。最终几大世家主动清理了家族内吃空饷的行为,任承清没有像苏岩说得那么决裂,而是也就退了一步,大多不在追究责任了。但是此次事件中吏部有重大失误,任承清直接罢免了吏部郎中和左右侍郎,其余人等罚俸禄三个月到三年不等,如吏部尚书温雅润罚俸禄一年,给吏部进行了一场大换血。同时,借由此事的功劳将任承浊调入吏部,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是由任承清直接从吏部员外郎提上来的。
腾出了一大批职位,任承清并不准备全部任命,因为任承清并不觉得所有的职位都有必要存在,召见了吏部尚书温雅润让他戴罪立功,对北漠官员职位进行精简,由任承浊从旁辅助。同时为了防止以后类似的情况发生,任承清觉得有必要设置监察类职位,独立于六部之外。一并让温雅润负责,列出职位名称,品级,职责。
吏部经过任承清换血后,估计危机感还在,效率高了许多。把握住将功补过的计划,同时温雅润也有一些气恼,温家属于北漠元老,但是子嗣并不旺盛。此次彻查事件中,涉及到温家的几乎没有,本着都是世家,相互熟识,对这些将子嗣塞入公职中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被连累的最惨的就是温家。精简官员,对温家的损失不大,现如今,温润雅培养的人都被任承清给撤了,也知道任承清是给面子,才没有动他这个吏部尚书,本着让任承清满意的原则,温润雅使出了浑身解数,考察了各代官职体系,参考了各国现行官位,才将最终的方案呈给任承清。
任承清也没做什么评判,直接在早朝上亮开,引起轩然大波。文武百官争吵不休,任承清也就坐在龙椅上,看他们一个个发表建议。有人仅对方案不满,大肆攻击;有人对方案不满但是找出了其中亮点和瑕疵,陈述利弊;也有人对方案大肆推崇,却言而没有实物;还有对方案进行建议让其更合实际的。等下面都说完,任承清才笑着对温雅润开口:“诸位大人意见温大人听见了吗,温大人改完以后再呈一份给朕。”温雅润几乎是哭着应下来了,为了这份精简官员政策,几乎是熬白了头发,谁知道就这样被打回来。温雅润呈上来的不能说不好,只是过于理想化和流程化,根本没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世家的接受程度。经过几轮修改,温润雅也大概摸清楚几大世家的底线,一份完善的精简官员制度放在了任承清面前。任承清看着案前的册子心满意足,温润雅果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中央官员的制度立即执行,地方官员精简制度,任承清让任承浊带着制度先去平山城实验,顺便看看自己养在平山城的战马配种如何了。
随后温雅润又上了一个折子,是针对任承清所需要的监察职位,设立监察使,正五品,皇帝直辖,领圣旨行走北漠诸城,暗查官员品德,有违者上报,不可私下惩戒。任承清又提笔在后面继续写了两个职位,史官,正五品,言官,正四品。任承清把史官调入监察范畴,并且言明史官所记,哪怕圣谕不得改。至于言官,任承清提笔记下,监督天子品行,不得因言获罪。虽然满朝文武对这些职位议论纷纷,但是确实无人反驳,任承清也就批准了,让吏部推荐合适人选上来。
这些官职都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性质,一时间还真凑不齐人,何况任承清所提的条件又苛刻。一都需要不爱钱财,二都需要晓知治体,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其中监察使还需要年纪在二十到四十之间,任承清竹主要是考虑到监察使需要常年在北漠各地奔波,必然年岁不能太大。史官还需要对诗词文章进行考核,毕竟所记是流芳后世的。言官还需要爱惜名节,才能不畏强权。吏部一时间忙晕了脑袋,考虑到都需要一定仕途经验,赶紧从官员中找,不负众望,果然选出了几个,还有一个任承清熟悉的名字,吕回品,此人探花郎出身,家世清白,学识fēng_liú,本来前途一片大好,可惜言论过火,常常得罪先皇,最终被贬入狱,当时官员笑称,吕回品,七张嘴,怪不得死于话多。任承清让李升将吕回品从狱中捞出,安置在了礼部,被吏部发现,立即推荐给了任承清,任承清手一批,吕回品就连升两级,从小小的礼部主事变成了四品言官。
这段事件,吏部最忙,官员调动频繁,官职,职责,俸禄等都需要重新核定。因为涉及到职责的划分,刑部也加入对官职奖惩制度进行修编。官员之官职改变,户籍也需要跟着变,户部也忙碌起来。
第28章 整顿禁卫军
礼部被任承清调出去给姜尚调遣负责科举一事,毕竟是北漠首次文武科举一起开,而且恰逢新帝登基首场科举,参加学子之多,超过北漠历任科举。任承清也派苏岩调禁卫军前去帮忙,防止发生□□等。此次参加科举的学子并非由世家推荐来,而是通过各城选拔而来,所以来者贫富不均,姜尚他们早已经考虑到,礼部为所有来参加考试学子提供简单住宿,整个漠沙城内戒备严密。任承清本以为不会出什么问题,没想到最后问题出现在禁卫军身上。来参加武科举的一帮江湖人士
状态提示:第13节(3/5)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腾出了一大批职位,任承清并不准备全部任命,因为任承清并不觉得所有的职位都有必要存在,召见了吏部尚书温雅润让他戴罪立功,对北漠官员职位进行精简,由任承浊从旁辅助。同时为了防止以后类似的情况发生,任承清觉得有必要设置监察类职位,独立于六部之外。一并让温雅润负责,列出职位名称,品级,职责。
吏部经过任承清换血后,估计危机感还在,效率高了许多。把握住将功补过的计划,同时温雅润也有一些气恼,温家属于北漠元老,但是子嗣并不旺盛。此次彻查事件中,涉及到温家的几乎没有,本着都是世家,相互熟识,对这些将子嗣塞入公职中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被连累的最惨的就是温家。精简官员,对温家的损失不大,现如今,温润雅培养的人都被任承清给撤了,也知道任承清是给面子,才没有动他这个吏部尚书,本着让任承清满意的原则,温润雅使出了浑身解数,考察了各代官职体系,参考了各国现行官位,才将最终的方案呈给任承清。
任承清也没做什么评判,直接在早朝上亮开,引起轩然大波。文武百官争吵不休,任承清也就坐在龙椅上,看他们一个个发表建议。有人仅对方案不满,大肆攻击;有人对方案不满但是找出了其中亮点和瑕疵,陈述利弊;也有人对方案大肆推崇,却言而没有实物;还有对方案进行建议让其更合实际的。等下面都说完,任承清才笑着对温雅润开口:“诸位大人意见温大人听见了吗,温大人改完以后再呈一份给朕。”温雅润几乎是哭着应下来了,为了这份精简官员政策,几乎是熬白了头发,谁知道就这样被打回来。温雅润呈上来的不能说不好,只是过于理想化和流程化,根本没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世家的接受程度。经过几轮修改,温润雅也大概摸清楚几大世家的底线,一份完善的精简官员制度放在了任承清面前。任承清看着案前的册子心满意足,温润雅果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中央官员的制度立即执行,地方官员精简制度,任承清让任承浊带着制度先去平山城实验,顺便看看自己养在平山城的战马配种如何了。
随后温雅润又上了一个折子,是针对任承清所需要的监察职位,设立监察使,正五品,皇帝直辖,领圣旨行走北漠诸城,暗查官员品德,有违者上报,不可私下惩戒。任承清又提笔在后面继续写了两个职位,史官,正五品,言官,正四品。任承清把史官调入监察范畴,并且言明史官所记,哪怕圣谕不得改。至于言官,任承清提笔记下,监督天子品行,不得因言获罪。虽然满朝文武对这些职位议论纷纷,但是确实无人反驳,任承清也就批准了,让吏部推荐合适人选上来。
这些官职都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性质,一时间还真凑不齐人,何况任承清所提的条件又苛刻。一都需要不爱钱财,二都需要晓知治体,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其中监察使还需要年纪在二十到四十之间,任承清竹主要是考虑到监察使需要常年在北漠各地奔波,必然年岁不能太大。史官还需要对诗词文章进行考核,毕竟所记是流芳后世的。言官还需要爱惜名节,才能不畏强权。吏部一时间忙晕了脑袋,考虑到都需要一定仕途经验,赶紧从官员中找,不负众望,果然选出了几个,还有一个任承清熟悉的名字,吕回品,此人探花郎出身,家世清白,学识fēng_liú,本来前途一片大好,可惜言论过火,常常得罪先皇,最终被贬入狱,当时官员笑称,吕回品,七张嘴,怪不得死于话多。任承清让李升将吕回品从狱中捞出,安置在了礼部,被吏部发现,立即推荐给了任承清,任承清手一批,吕回品就连升两级,从小小的礼部主事变成了四品言官。
这段事件,吏部最忙,官员调动频繁,官职,职责,俸禄等都需要重新核定。因为涉及到职责的划分,刑部也加入对官职奖惩制度进行修编。官员之官职改变,户籍也需要跟着变,户部也忙碌起来。
第28章 整顿禁卫军
礼部被任承清调出去给姜尚调遣负责科举一事,毕竟是北漠首次文武科举一起开,而且恰逢新帝登基首场科举,参加学子之多,超过北漠历任科举。任承清也派苏岩调禁卫军前去帮忙,防止发生□□等。此次参加科举的学子并非由世家推荐来,而是通过各城选拔而来,所以来者贫富不均,姜尚他们早已经考虑到,礼部为所有来参加考试学子提供简单住宿,整个漠沙城内戒备严密。任承清本以为不会出什么问题,没想到最后问题出现在禁卫军身上。来参加武科举的一帮江湖人士
状态提示:第13节(3/5)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