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2)

他说,你的口音是万林的,你就往万林走。”

老常叹息了一下:“那时候,都不易啊。”

赵建国靠着石墩后面的墙壁,表情是深深的怀念:“是啊,我爸扛着粗布,一路走了十五天,舍不得住大店,他住沙子店,鸡毛店。辛辛苦苦的回到万林,找到家,当时我娘以为他都死了,还给修了个衣冠冢。

我爹回到家后,我娘哭的都晕过去了,孤儿寡母的,眼见得家里就要断顿了。没爹的孩子们,心里孤啊,我哥带着我们三,每天上山挖野菜,回到家,我们拿着小石磨,磨一点粮食,加了野菜团团子。那种东西,吃了拉都拉不出来。我哥怕我们饿着,每次都分给小的。

我爸拿着三个大洋回家,那时候村里人那里见过钱,最多就是有些铜子儿,这一下,家里就翻了身。我伯爷叫我爸爹翻盖家里的房子。可我爹说,不盖房子,叫我两个哥哥去念书。你不知道,那个年月,我爹说出这个话,全村人都笑他傻,可我爹说了:我在外面累死累活,干了一年,三个大洋一匹布。可管账先生,顿顿有酒,月末有肉,人家掐掐算算,每个月就一个大洋。

他认准了,只要念书,家里的娃就不用跟他受一样的苦,就这样,我家没盖房子,所有的钱都拿到镇上的秀才家交了授课钱。


状态提示:第31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