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2)


规划图出来后,修在正街,占地颇大的工艺品厂,就要面临拆迁的命运。赵学军知道,虽然政府在郊区划了十亩地给厂子,可厂子被拆后,这一届领导走了,下一届领导拿不出钱来修建新厂。随着领导一届一届走。国内经济也在飞速发展着,物价越来越高,修新厂的预算也随着物价在增。修来修去,工艺品厂终于被时代抛弃了。

工艺品厂的职工们得到的最后一笔钱,是郊区那十亩地被人收购盖居住区,厂子最后管事的人不错,他召集了大家商量了一下,就把那笔钱当成拖欠的工资给了职工们。

“军军,过来。”高橘子站在厂子仓库门口招呼儿子。

赵学军笑眯眯的跑过去,喊了一声妈,接着跟厂子里供销科的科长问好:“李叔叔好。”

李科长就像逗小孩一般的跟他逗了几句,调侃完,他拿出钥匙带着这对母子进了仓库。

“老李,小郝跟我说,他们看到新厂规划图了,那边可漂亮了。新厂房主楼有四层呢。”

“对啊,我们去看了规划图,新厂区那叫个漂亮。不过,还早着呢,咱厂子跟上海,武汉那边还有好多合同呢。上次我去开会,人家市委领导也说了。一定要按照合同走,绝对不影响厂子的声誉。我寻摸着,做完这几批盒子,怎么地也要明年八月了。橘子,告诉你个消息,咱供销科要买新车了。等接到车,你跟小郝这组以后就坐着新车去上海送货。”

“真的啊,这可是好事,怎么就轮到我了,哈哈……还是你惦记我,下次去上海,我就是累死,也得给嫂子带件好衣服。”

“那……我就替你嫂子谢谢了。你带的东西好,还便宜,你嫂子可喜欢呢。”

赵学军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家妈妈。老妈现在进货找到了渠道,拿的东西比商店里买的便宜。

所以,即便是去了上海,买到相同的东西,价格上也没有高橘子带的有优势。即便是如此,高橘子还是不敢多带,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万元户,高橘子私底下也许早就是万元户。可是家里唯一多的,就是一台彩色电视机。而且,为了这台紧俏产品,还有人写了信到省里,揭发老爸,说是以权谋私,家里紧俏商品来历不明。幸亏那电视机是老妈拿了厂子里的先进,厂里奖励的票,不然那可真是说不清了。

“军军,你看看是不是这些。”李科长指着一堆满是灰尘的框框问军军。

赵学军走过去,拿出手绢擦干净框框的玻璃,一扇,一扇仔细看。这是万林堆锦。原名“堆花儿”,是一种以丝绸为面料的手工工艺画,这是万林独有的东西,最早的时代可以追溯到唐朝。万林有这东西,是因为这里的丝绸过去是御用供绸。堆锦以丝绸锦缎为原料,拼贴成人物花鸟、奇珍异兽。因其精湛的工艺和浮雕般的效果也被人们称为“立体国画”,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看看这些,有大幅的《牡丹图》,《红楼十二金钗》《四季春》《贺寿图》,成堆小幅的摆件《五十六民族娃》,《红小兵》《领导人头像》。

“多少年没见到它们了,咱厂子以前的老工人,那手艺就不是一般的巧,你看看,这都几十年了,这色就跟新的一样,橘子我跟你说,再过几百年,它们还是这色!哎!这手艺现在没了呢。老工人一茬一茬的去了,现在的姑娘,手艺差得远呢。你看这红楼,这还是建国初的……还有这西厢……破四旧那会,这个压在仓库下,没给烧了,我记得这框子还是我爸爸雕的呢。你看他们现在做的框子,那就是四个边上个油漆,那是啥啊……这都是水磨的功夫活,没了啊,没了呀。”李科长建国起就在厂子上班,没人比他更懂得这些东西的来历了。

“好是好。可是,现在谁买这个啊?几次订货会,一个都卖不了,这都是最好的样品了,你看这牡丹图,我记得她们(职工)花了两月才做好呢。现在啊,咱厂子就卖点绸缎盒子。”高橘子叹息了几句。

“妈,咱都要了,好不好?”赵学军那副都舍不得丢了,这些东西最后就是被当成垃圾遗失了。堆锦这东西的原料是本地的丝绸,可是丝织厂再过几年也会破产的。堆锦即便是再有,也不是万林绸子做的了。

高橘子呆了一下,坚决不同意:“军军啊,这些东西,玩一个就成,不是妈妈不给买,你还是学生,你干爹尽教你没用的!”

赵学军从怀里拿出一叠钱,厚厚一叠,足足有几百块:“妈,就是干爹叫买的,我哪有钱买啊,我就要那副大牡丹。”

李科长与高橘子有些吓到,相互看了一眼后,高橘子就毛了: “我说你干爹怎么回事,叫小孩装这么多钱!我得回去说他,有钱娶媳妇成家,可不能这么糟蹋,他把钱给我儿子啥意思。这万一给劫道了,出事咋办?我知道他老常有钱……这老东西,给他介绍对象都不要,你说你改霞姑姑人多好,他就是不要……改霞不就是不识字吗?他也不想他多大了。”

“你们说的老常,就是博物馆的常誉吧?”李科长问。

高橘子点点头,一脸愤恨。

“要是他,那就怪不得了,我听说他花了整二百,买了一堆别人不要的老家具。人现在都用时兴的,我老婆说,他家可有海外关系,说起这海外关系,以前这帽子可不小,谁沾上,谁倒霉。现在,谁家有海外关系,那可发死了,军军,他们说你干爹摘帽子,国

状态提示:第53节(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