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1/2)
四阿哥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消息很快在整个紫禁城传开,本就不喜德妃的皇太后传了四阿哥去,好生宽慰了他,之后又有佟佳皇后的妹妹小佟佳氏传话与他,让他好生保重自己,便是不为自己,也为视他若亲子的佟佳皇后。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十一,十四皇子胤祯夭折。
胤祯夭折的消息随着皇太子的信被传到前线的时候,康熙正在为另一件事而烦恼。
他的舅舅,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纲阵亡了。
胤祯只是个年幼的小皇子,他的夭折虽令人哀伤,但也不算太令人难以接受,但佟国纲的阵亡对康熙来说就不同了。
皇帝对自己的母族一向极好,对佟国纲与佟国维两个舅舅更是重视非常,如今舅舅阵亡,怎能叫他不痛心?
正是因着佟国纲阵亡,噶尔丹乞降的时候,皇帝根本就没有允许。
况且,这正是大清将他打怕了的表现,正该趁胜追击。
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噶尔丹上书乞降,福全竟真的不再出击,给了噶尔丹喘息之机。
大阿哥胤禔倒是勇武非常,与伯父福全意见不同,带着他手下的人便要追击噶尔丹。
胤禔毕竟是皇长子,就算他与福全意见不同又如何?
只要他追击出去,纵然是为了他的安全,福全也是要派兵的,到时候成功俘获了噶尔丹,福全还能说什么?
怕是连皇帝都要夸奖这个儿子而不是训斥他呢!
大阿哥想得很好,要是能实现,自然很好,但是谁让他一意逞勇的时候还落入了外逃的噶尔丹设置的陷阱呢?
福全把他救出来的时候一脸的不忍直视,这下子好了,福全贻误战机,大阿哥则是不听主将号令,二人都犯了大错,等着皇帝惩处吧!
救回了大阿哥,又认为噶尔丹已经远遁,已是追不上了,福全竟径自收兵回去向皇帝复命了。
若说前头他犯的错还不算严重的话,自作主张、擅自收兵就是重罪了。
噶尔丹逃之夭夭,因着准噶尔部对地理的掌控比入关之后的八旗还要强上许多,皇帝久追无果,再加上大军粮草不足,只好收兵回朝。
回朝之后,朝廷官员的功过赏惩都要细论,福全犯了这么大的错,自然不能免责。
当然犯了错的不只福全,还有康熙皇帝另一个兄弟恭亲王常宁。
他们两个的罪责都差不多,都是击败噶尔丹却没有穷追。
福全与常宁是皇帝现在仅存的两个兄弟,要说重责,为了表现手足情深,皇帝也不会把他们怎样。
只是皇帝对他们的处罚,却是能看出皇帝的态度来的。
胤禔是皇帝的儿子,关系与皇帝的兄弟又有不同,福全等人忧心忡忡的时候,胤禔却已经得到了面圣的机会。
既然占了先机,胤禔自然不会把错全揽到自己的身上,保全他眼中“误命”的福全。
要说谁的责任重一点,福全既是左路军的主将,又是皇帝的兄长,常宁的右路军也隐隐的受他的影响,自然是他的责任要大一些,胤禔这么说也没错,只是不够仗义,况且以侄子的身份议论伯父的过失,在皇帝的眼中又是失分的一项。
负责议罪的大臣以福全误事甚重的缘故,最后得出夺爵的论处,只是皇帝另外下谕命福全自辩,还特意传话于大阿哥,道是若是福全的自辩之词与他的有出入,必要“置汝于法”。
皇帝如此偏袒的行为,自然让福全深受感动,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皇帝的异母兄,胤禔却是他的长子,切不可将皇帝置于尴尬的境地之中。皇帝既已如此偏袒于他,他也该识趣儿点,不仅不能像他原来打算的那样把胤禔在军中的恶行诉诸于众,还得主动将所有的罪责都担下来。
福全认领了全部的罪责,皇帝却不能真的将他夺爵,这置他的颜面于何地?难不成要让天下人都以为皇家没有骨肉亲情吗?
最终福全和常宁都得了个“罢议政,罚俸三年”的处罚,简直不痛不痒,纵是福全比常宁多了项“去三佐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此次征讨准噶尔没有捉着噶尔丹,便算是失败,皇帝自然很不高兴。
而且回朝之后,还有一大堆事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此战阵亡的大员不少,其中身份最重的当是皇帝的舅舅佟国纲。
皇帝本是要亲自去吊丧的,只是从关外回来之后,他自二月份便开始的病情便愈发严重了,竟严重到不能随意行走的地步。
圣体有恙,纵然圣上亲临是难得的荣幸,佟家的人也不敢让皇帝真的过来。
若是皇帝在佟家出了事儿,该到何处说去?
太子可不似皇帝对佟家那么亲近!
皇帝又令皇子们一齐去吊唁,大阿哥至十二阿哥,到了进学年龄的阿哥竟是都齐全了。
佟家是皇帝的外家,本是众皇子都要争取好感的超然的存在,但是在佟佳氏的女子进入皇帝的后宫的那一刻,佟家就从皇帝的外家、一众皇子们的祖母母族变成了一个同样要扶持皇子的竞争者,对于许多皇阿哥,包括皇太子来说,他们对佟家并没有好感。
因着胤禛之前由孝懿皇后佟佳氏抚养的,迎回佟国纲的尸骨的工作,是他和大阿哥胤禛一同去做的。
大概是十四阿哥去世之前,胤禛去永和宫却被德妃的几句话伤透了心,他对佟家的亲近变得明显起来。
皇帝死了舅舅
状态提示:第41节(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