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1/2)
“你想朕怎么用他们呢?”
“首先,臣是不会让他们离开玄甲卫的;”凌玉城笑吟吟一手支着头,另一手举在面前,一个接一个屈起手指:“其次,陛下用人,总不能还叫臣付薪水吧?再次,在其位谋其政,陛下要他们干活,总得给个合适的身份……”
明白了,就是人算是暂借,不是从此就归了工部或者哪个部;薪水照付,官职还得给,以后如果干得好皆大欢喜,说不定他能借此要人,也算是这些老兵脱下军袍、进入官员系统的第一步。这些家伙何德何能,让凌玉城这样为他们打算前程?
“好吧,朕依你就是……”
这是去年年底之前,凌玉城刚刚痊愈时候发生的事情,随后这些人就被交给工部,分到了各个工程当中给主事者搭把手。正旦一过,元绍带着凌玉城启程北上,而留在京城操心工程进度的,自然就是已经几次奉旨监国的太子。
而现在,春暖花开即将农忙,就到了检验这些人成绩的时候。
皇后找陛下给手下人要官职什么的,吏部虽然觉得不合法度,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好在要的都是八九品的小官,这等官职就是批发出去几十个也不心疼。至于皇后手里像这个等级的属下还有千儿八百个,未来都可能塞到他们这里来……这个,吏部尚书表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要脑补过度,何况皇后自己的封地就不要用人吗?
至于工部,工部尚书亲自捧了厚厚一叠官札,上玄甲卫军府领人的时候还有些不甘不愿。咱这儿是工部,不是老兵收容所,更不是残疾人疗养院!弄一堆缺胳膊断腿的人来干什么,还说了只是暂借,舍不得就不要派过来啊!
这些抱怨没过几天就消散得一干二净。等元绍北巡回来,工部尚书到他面前回话的时候,提起玄甲卫借调的那几十个人,满口都是赞誉:
“不愧是大人手里教导出来的人,文也来得,武也来得,写字算账,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就能把几百人拨弄得团团转,五百民夫到他们手里能顶八百人用,又省工期又省钱,还不会引起民怨……”
就像那个名叫于青的断腿汉子,拄着一根拐杖下到京畿某个工地的时候,根本没人正眼看他。那汉子也硬挣,根本不差遣民夫,在崎岖不平的田埂上一瘸一拐地这儿看看,那儿聊聊,晃荡了两天以后关门闭户写写画画又是两天,第五天找到工部负责管理工程的那个官员,当头就是一张纸丢了过去。
“三尺宽、两尺深的沟渠,一个民夫一天能挖三丈;挖出来的泥土得装二十筐,一个农夫一次能挑两筐,从工地挑到堆土的地方再回来得一刻时间,总计两个半时辰才能挑完;一个有经验的泥水匠,一天能砌二十丈沟渠,但是所用的石砖得从五十里外的采石场运过来……”
最开头是一张简易地图,第二页开始,密密麻麻记着各个工种一天能干的活、每天物资的供应数量、专业工种的人数。掀到最后,根据前面收集的数据,列出了挖土要多少人、运土要多少人、砌沟渠送石头各要多少人,甚至规定了物资送进送出的不同路线,归拢一算,整个工期由五十天硬是缩短到三十五天。
“不然呢?”熬了两个通宵,满眼血丝胡子拉碴的断腿老兵乜斜着眼睛,看向说不出话来的工部官员,“能两个时辰立起来的营盘,非要拖到三个时辰,能用一百个兄弟干活的,非得上两百人?敌人打过来谁来抵挡?或者跟敌人说你们待会儿再过来,让我们把营盘立好先歇口气咱们再打?”
被丢到工地上的小官儿几乎要给于青跪下了。天可怜见,这年头人工也不是白来的,一年征发的徭役也就这么几十天,超过哪怕一天都得官府花钱雇人。再说,征发来的徭役你就能白用么?吃食呢?住的窝棚呢?赶上寒冬腊月的下水挖沟,一人一天还得给半升酒呢,这些都不是钱啦?
于青就此一战成名。两天以后,他被工部派专员加急送往另一处工地,若不是这个左腿膝盖以下断了半截的汉子坚持非要骑马,只怕来人还会亲自给他赶车。而当他的同袍们也以各自的方式站住脚跟时,“玄甲卫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至少在工部上下,成了人人追捧的香饽饽——谁不想工期短、工钱省,年终的时候考绩好看哪?
凌玉城塞过来当官的人不多,毕竟在他看来,青州根本处于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人手的状态,手头上这点人自己用都不够。能拨出二三十人,一是看在元绍的面子上,二是想要从这里开个口子,好让手下开始融入北凉的官吏系统。千里迢迢带他们过来,是想他们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可不是想他们辛辛苦苦打几年仗,老了残了退出军伍,抱着军功换来的几十亩地苦哈哈地过完下半辈子……
坐在元绍的书房里,听着工部尚书在御前满口赞誉,凌玉城不知为何竟有一瞬间的恍惚。就这样把人送出去了么……未来还会从他这里走出更多的人,等这些人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自己可还护得住他们,可还能让他们继续归心于自己麾下?
“大人,这些人……能不能就留在工部了?下官这儿缺人啊……”如果能再给几个就更好了……玄甲卫新招的兵不算,当年从虞夏带来的就有八千人呢……
思绪被突兀打断,凌玉城猛然回神抬头,只见工部尚书双手来回搓着,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看,满
状态提示:第119节(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