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2/3)
变对父皇来说或许更好一些──至少前生那样的悲剧肯定不会重演了──却仍止不住胸口蔓延开来的浓浓酸楚和迷茫。
──有那么片刻、纵使明知不该,他却仍难以自禁地生出了「若是如此、还不如回到前生」的念头。
而勉强保持了一线理智的结果,是他最终违抗了父皇的旨意,以「自身多有不足」为由拒绝了父皇让他回京的要求。
萧宸知道,自己需要改变。
两世的轨迹既已彻底偏离,他也老早摆脱了上一世的病弱难持、得到了以往可望不可得的实力,又怎能再用前生的眼光看待自个儿的人生与同父皇之间的关系?既然他重生的初衷,是扭转曾经的悲剧、真正成为父皇的臂助……那么,无论父皇是否对他宠爱如昔,都不该影响到他的目标、他的决心。
就当是报偿父皇上一世的付出也好,与其放任自己陷在那种患得患失、时刻深怕失去父皇宠爱的情绪当中,还不如将心思放在进一步充实自己上头。
也正是抱持着这样的觉悟,他才壮士断腕地头一遭违逆了父皇的意思拒不回京,靠着曾令他深恶痛绝的天各一方努力调整起自己的眼目和处事的心态。
──若说在此之前,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达到父皇的要求早日回京;那么自此而后,他才算是真正敞开了胸怀,开始接纳、融入周遭此前于他而言仅是过眼云烟的一切。
而以「沐昭荣」之名入读岐山书院、甚至参加制试,则是他诸般决定中最为大胆、却也收获最丰的一个。
思及因这个决定而收获的、两世以来尚算头一遭的友情,和因友人即将进京赶考而将到来的别离,萧宸的心绪虽不像当年离京之前那样落落寡欢,但名为惆怅和不舍的情绪,却仍难免于心头萦绕徘徊难消。
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以他对父皇的万般依恋,五年前尚且不哭不闹地就此离了京;如今面对准备赴京应省试的友人,纵使心下离情依依,所寄予的也仅会是祝福而已。
这,也正是书院今日明明停课休息了,萧宸却仍在晨练完毕后沐浴更衣准备外出的原因。
──此次府试,岐山书院应考的学员一共二十又三,其中十五人榜上有名,堪称是近二十多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届;萧宸化名的「沐昭荣」也是这十五人之一……只是他的假身分虽因有潜龙卫安排、于诸般细节上都真的不能再真,可在离京足有千里之遥的昭京蒙混着用一用还好;若真正上京应省试甚至殿试,被人瞧破身分也是早晚的事。
毕竟,不说别的,单单他那双与父皇简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丹凤眼,就已足够让有心人浮想联翩了;更何况他的假名还挂着一个「沐」姓?这个姓氏虽不若「楼」姓那样打眼,却毕竟也是今上母家的姓氏……京里心眼多的人从来不少。不论是朝臣还是那些个世家大族,只要是曾经有幸见过天颜的,面对一个与圣人有六、七分相像,还以「沐」为姓、以「昭荣」为名的人,要猜出他的真实身分自然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当然,以萧宸的身分,只要帝王对他的宠爱如昔,易名应制一事就算暴露,也只会成为朝臣们奉承、恭维帝王的美谈而已。只是功名本身于他无用;当初之所以应了府试,亦不过是想试试自己的能耐、兼且受了友人怂恿罢了。如今得了个「举人」的头衔,对萧宸而言便已是足够,又还没做好回京面对父皇的准备──他总不可能真的以「沐昭荣」的身分入朝为官──自然没有继续考下去的理由,便以「实力未够」为由放弃了明年春夏之交的省试。
此次岐山书院中举的十五人里,也只有七个平素便表现得十分出色、府试里也名列前茅的人打算应明年的省试,剩下几人则多选择了再备考几年,待有了更万全的准备后再应下届科考……萧宸府试的成绩虽也十分优异,但他的年纪本是此次中举的同窗中最为年少的一个,就连书院的老师也希望他多韬光养晦个几年再应试才好,这样的决定自然不曾惹来什么疑窦。
昭京与京城一南一北、相距千里,是故如今离明岁的省试虽尚有半年光景,一众打算应考的昭京举子却也是时候动身启程了。书院几日前虽已办过了一次饯行宴,但以萧宸和好友──昭京今科解元宁睿阳的交情,临行前怎么说都是得再私下聚上一聚、好好话个别的。故萧宸早早便让人于昭京颇负盛名的景丰楼定下了包间;而今天,便是他于景丰楼宴请友人的日子。
将仪容打点妥当后,瞅着天色差不多了,他便拜别了正忙着于棋盘上厮杀的岐山翁和孙医令二人,在小厮的陪同下往景丰楼去了。
──也是萧宸如今实力不凡,于应对进退、待人接物上也越发沉着圆融,才能够这样轻车简从地外出。换在他刚离宫那时,除了菡萏和芙蕖这两个贴身服侍的人外,四周往往都还要再围上一圈潜龙卫的好手。就是如今,即使他早已有岐山翁口中「江湖一流高手」的实力,外出时也仍有至少六名潜龙卫跟随护卫,只是较之以往化明为暗、尽可能隐了行迹而已。
萧宸这两年虽因五弟之事而对萧琰生出了心结,但因有前世的经历在,自然不会像某些不知人心险恶的大家少爷那样对这些缀在身后的「尾巴」生出反感,甚至千方百计地企图摆脱这样的保护。
事实上,只要一想到前生那些为保护他而不
状态提示:第30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有那么片刻、纵使明知不该,他却仍难以自禁地生出了「若是如此、还不如回到前生」的念头。
而勉强保持了一线理智的结果,是他最终违抗了父皇的旨意,以「自身多有不足」为由拒绝了父皇让他回京的要求。
萧宸知道,自己需要改变。
两世的轨迹既已彻底偏离,他也老早摆脱了上一世的病弱难持、得到了以往可望不可得的实力,又怎能再用前生的眼光看待自个儿的人生与同父皇之间的关系?既然他重生的初衷,是扭转曾经的悲剧、真正成为父皇的臂助……那么,无论父皇是否对他宠爱如昔,都不该影响到他的目标、他的决心。
就当是报偿父皇上一世的付出也好,与其放任自己陷在那种患得患失、时刻深怕失去父皇宠爱的情绪当中,还不如将心思放在进一步充实自己上头。
也正是抱持着这样的觉悟,他才壮士断腕地头一遭违逆了父皇的意思拒不回京,靠着曾令他深恶痛绝的天各一方努力调整起自己的眼目和处事的心态。
──若说在此之前,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达到父皇的要求早日回京;那么自此而后,他才算是真正敞开了胸怀,开始接纳、融入周遭此前于他而言仅是过眼云烟的一切。
而以「沐昭荣」之名入读岐山书院、甚至参加制试,则是他诸般决定中最为大胆、却也收获最丰的一个。
思及因这个决定而收获的、两世以来尚算头一遭的友情,和因友人即将进京赶考而将到来的别离,萧宸的心绪虽不像当年离京之前那样落落寡欢,但名为惆怅和不舍的情绪,却仍难免于心头萦绕徘徊难消。
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以他对父皇的万般依恋,五年前尚且不哭不闹地就此离了京;如今面对准备赴京应省试的友人,纵使心下离情依依,所寄予的也仅会是祝福而已。
这,也正是书院今日明明停课休息了,萧宸却仍在晨练完毕后沐浴更衣准备外出的原因。
──此次府试,岐山书院应考的学员一共二十又三,其中十五人榜上有名,堪称是近二十多年来成绩最好的一届;萧宸化名的「沐昭荣」也是这十五人之一……只是他的假身分虽因有潜龙卫安排、于诸般细节上都真的不能再真,可在离京足有千里之遥的昭京蒙混着用一用还好;若真正上京应省试甚至殿试,被人瞧破身分也是早晚的事。
毕竟,不说别的,单单他那双与父皇简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丹凤眼,就已足够让有心人浮想联翩了;更何况他的假名还挂着一个「沐」姓?这个姓氏虽不若「楼」姓那样打眼,却毕竟也是今上母家的姓氏……京里心眼多的人从来不少。不论是朝臣还是那些个世家大族,只要是曾经有幸见过天颜的,面对一个与圣人有六、七分相像,还以「沐」为姓、以「昭荣」为名的人,要猜出他的真实身分自然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当然,以萧宸的身分,只要帝王对他的宠爱如昔,易名应制一事就算暴露,也只会成为朝臣们奉承、恭维帝王的美谈而已。只是功名本身于他无用;当初之所以应了府试,亦不过是想试试自己的能耐、兼且受了友人怂恿罢了。如今得了个「举人」的头衔,对萧宸而言便已是足够,又还没做好回京面对父皇的准备──他总不可能真的以「沐昭荣」的身分入朝为官──自然没有继续考下去的理由,便以「实力未够」为由放弃了明年春夏之交的省试。
此次岐山书院中举的十五人里,也只有七个平素便表现得十分出色、府试里也名列前茅的人打算应明年的省试,剩下几人则多选择了再备考几年,待有了更万全的准备后再应下届科考……萧宸府试的成绩虽也十分优异,但他的年纪本是此次中举的同窗中最为年少的一个,就连书院的老师也希望他多韬光养晦个几年再应试才好,这样的决定自然不曾惹来什么疑窦。
昭京与京城一南一北、相距千里,是故如今离明岁的省试虽尚有半年光景,一众打算应考的昭京举子却也是时候动身启程了。书院几日前虽已办过了一次饯行宴,但以萧宸和好友──昭京今科解元宁睿阳的交情,临行前怎么说都是得再私下聚上一聚、好好话个别的。故萧宸早早便让人于昭京颇负盛名的景丰楼定下了包间;而今天,便是他于景丰楼宴请友人的日子。
将仪容打点妥当后,瞅着天色差不多了,他便拜别了正忙着于棋盘上厮杀的岐山翁和孙医令二人,在小厮的陪同下往景丰楼去了。
──也是萧宸如今实力不凡,于应对进退、待人接物上也越发沉着圆融,才能够这样轻车简从地外出。换在他刚离宫那时,除了菡萏和芙蕖这两个贴身服侍的人外,四周往往都还要再围上一圈潜龙卫的好手。就是如今,即使他早已有岐山翁口中「江湖一流高手」的实力,外出时也仍有至少六名潜龙卫跟随护卫,只是较之以往化明为暗、尽可能隐了行迹而已。
萧宸这两年虽因五弟之事而对萧琰生出了心结,但因有前世的经历在,自然不会像某些不知人心险恶的大家少爷那样对这些缀在身后的「尾巴」生出反感,甚至千方百计地企图摆脱这样的保护。
事实上,只要一想到前生那些为保护他而不
状态提示:第30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