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2/3)



“讲,讲。”姜扬赶紧抬手,“孤说出来就是与诸位爱卿商量。言者无罪。”

诸大臣私底下交换了下眼神。纪氏执笏而出:“君侯要西征,吾等老矣,不能为君侯御车,所以不言战略部署。”

姜扬奇道:“那你们要说什么?”

纪氏道:“我等要为君侯算一笔账。”

纵使姜扬再好脾气,此时也在心底狂骂娘:他娘的又是算账,天天算,日日算,他一个武夫,成天让他算怎么圈地收税,他不懂啊混账!他要懂,他还要收税官做什么?摆着好看么!但是话说在前头,他又不能劈头盖脸骂回去,斜斜撑在王座上嗯哼一声:“算,算。孤听着。”

纪氏抑扬顿挫地讲起来:“一个普通车兵一日能行七十里路,吃五斗米。除去武器铠甲,他最多能荷重三斛米,那就是六天的米粮,这样他最远走到两百一十里的时候就要回头。”

姜扬不悦:“纪卿有所不知,若是攻城野战,哪有人自己背负米粮上战场呢?”

“所以要有扈从替他专门背负米粮。如果这个扈从能负重十四斛米,他一日吃两斗米,两人加起来一日吃七斗,那么这个车兵能走二十天,去十天,回十天,能走到七百里那么远。七百里,听着虽然远,但是还没有从国中走到岐国边境呢!按照以往的经验,要完成一次短时间的征伐,平均每十个扈从才能供养一个车兵。”

姜扬头痛:“全面西征,当然会征发民夫在国中专门负责米粮的转输,将粮食源源不断送到前线,而不是让扈从跟着去,那样也太傻了。而且前线军士一旦入到岐国境内,春天可以收他们的麦子,秋天就可以割他们的稻子。”

纪氏不慌不乱:“不论是送到前线还是随身带着背负米粮的扈从,一个军士完成一次征伐所用的米粮总数,是不会变的。君侯西征要调拨多少兵力呢?如君侯所言,万人。那不是个小数目。一旦把这么多人送上前线,君侯要保证他们背后有十万人在保证粮草供应,这么多人参与了军事,又有谁来种地呢?”纪氏微微一转身,朝向卫阖,“卫相,君侯怕是不知道现在国库里钱帛米粮的总数,卫相是不打算据实以告么?”

卫阖沉思片刻:“纪公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诸位领地上应缴纳的赋税还没有上交,君侯宽免半个月,到时候诸位千万不要忘记。”

纪氏登时呛了一口:“这、这一码是一码!现在在谈西征的事!”

“我只是顺道提一句嘛!”卫阖懒散地挥挥手,“继续说,继续说!”

纪氏被卫阖呛得彻底,又匆匆讲了几句与民休息的场面话便退下了。姜扬满心不高心,后来议事的时候一直望着高长卿的袍摆走神,下了朝难得地发起脾气来,回书房里想摔几样东西解气。他拿起什么,宫人就在一旁指点:“那是周天子分封的古物!”“那是太后送来的!”姜扬搬了几样都下不了手,老实放下,勾勾手指,“你,跟我来!”

“哈?”

高长卿来寻他的时候正巧撞见宫人哭着跑出来,两人撞了个满怀。宫人一见是他,羞耻得不得了,连求爱都顾不上,捂着脸跑走了。高长卿脱下鞋袜佩剑走进书房,姜扬正大汗淋漓地在饮水,他咦了一声,十分奇怪。他知道姜扬脾气好,没什么心眼,但其实性子有点爆,好坏都写在脸上,今天群臣在朝廷上让他心里不痛快,他故意去外头避了风头才过来的,没想到这里已经平静如水了。高长卿想到那个宫人,一边帮姜扬将窗帘卷起来一边问:“你将他怎么了?我看他很难过的样子。”

“没有啊。”姜扬抹了把汗欲盖弥彰。

高长卿定定地望着他。

姜扬歪了下头,索性把厚重的玄端脱了,穿着轻便xiè_yī往台阶上一坐:“心里烦,邀他一道去短兵厅过两招。”

高长卿的眼神带上了指责。

“以后不会了。”姜扬指天发誓,“我不知道我的近侍这么没用,以后我找虎贲郎就是了,请你不要生气。”

两人这才平静地开始议事。姜扬发怒:“我知道为什么他们都不同意西征。一打仗,大姓要领私兵出战,一旦有所伤亡就会损伤家族的实力。可是,岐国人是我们的宿敌,兵强马壮,年年出关打秋风。若是能把岐国人打败,占了他们的地,我们能强大好几倍吧?这对谁都有好处!他们真是太自私了!”

“是么?若岐国强大,他们何必年年打秋风?”

姜扬被他塞得一句话说不上来。

“岐国除了渭水流域出产丰饶,其他地方都是不毛之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至今半田半牧的缘由。他们东进是没有办法,你以为是耀武扬威?他们不抢就要饿死了!更何况,岐国靠近我国边境线的函谷关以东地区,都是盐碱地,你抢了他们的地,去做什么啊?去放马牧羊?”

“那难道放着他们不管!我在西府军的时候,年年都有相熟的兄弟被岐人杀害!你这么一说,倒像是他们根本就死得毫无意义了!”姜扬激动起来,“岐人年年犯边,昭公的时候甚至打到雍都门下!这样的祸害,即使不能将其吞并,也应当打得魂里梦里都不敢举头东望!”

高长卿知道兄弟是他的死穴,赶忙安抚他:“不是这么说。只是需要缓缓图之。纪公说的有道理,现在我们两面开战,钱帛米粮跟不上,人丁也跟不上,这是很要命的。要

状态提示:第44节(2/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