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2/2)

篇史论,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原因,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篇文章一共有三篇,我认为其中写得最好的是第一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周昀仁是个学霸,还是个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学霸,背书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毫不稀奇。另外,作为皇太孙殿下,《过秦论》这种论朝代兴衰因果的史论是黄太傅必选篇目,哪能没有读过,必须背过!加上最近的任务里正要又有这篇文章,一不留神,他就被全部背诵了一遍。

十分钟后,所有人都傻了。

“……坐,坐下。”何老师都没通读过全篇的《过秦论》,听到这里时腿都软了。他试探地看了一眼坐在教室最后面的矮冬瓜副局,脑门冷汗直冒,一阵心虚,只会周昀仁的风头也出的太大,要是回头副局再出点更难的难题什么的,这可怎么办。

周昀仁对这些浑然不觉,只是随口背了篇早就学烂了的文章,有什么。

章远远隔着好几人对他挑了大拇指,那意思——哥们,玛丽隔壁的,你丫的太逆天了!

周昀仁淡然一笑。

下课后,何老师果不其然被副局挽留下来,一起在办公室坐下,茶杯交错之际拢起一脸的褶子,问:“刚才在课堂上背诵《过秦论》的学生是个什么情况,何老师能否详细和我们说一说。”

教育局每年都要搞一些博政绩的活动,上头有命底下不能不从,这回也不晓得是谁突发奇想说要和京城的一所友好学校来一次国学知识竞赛,赵光耀作为副局被顶上了负责人的位置,这几天为了这件事头疼的不得了。谁都知道京城的国学教育是华国最强的,优势太大,他们荣城拿这个跟人家比不是找死么,偏偏有人不怕死,非要往上撞,他有心挑选荣城几所重点中学里最出色的学生去比赛,可到现在都没选出来几个厉害的。国学,不仅仅是指语文要好,这些老师怎么就是不懂呢?!

但今天,他看到了功成名就的希望!

“赵副局,刚才背诵《过秦论》的学生叫周昀仁,他是……”何老师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把周昀仁夸的是天上有地上无,但也留了余地,说他刚转学过来没多久,自己对他的了解有限,知道的并不太多。

即便如此,赵副局也十分满意地点点头,对身边的三中教育处主任招招手,“把这孩子叫过来我看看。”

周昀仁莫名其妙被叫到一大堆老师面前,心里有些不自在,但面上完全不显,皇太孙殿下的气场一外放,那可是朱雀国一众大臣都要心悦臣服的。如今这点排场,顶多让他回忆了一把当初上朝堂的感觉。

赵副局看他这不卑不亢、自信满满的样子,更加满意几分,想了想捡了几个问题问了,周昀仁对答如流,还附带了一些自个儿的见解。当然说的还是稍显粗浅,比起黄太傅当年与他讨论的深度差了太多。可就算这样,也足够让在座的这些教育界的名师和领导惊为天人。


状态提示:第24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