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2)

,谁知道自己的事他有没有对别人说过?

赵璨很不开心。说不好不开心的是平安还有自己不知道的靠山还是平安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情说出去,又或者兼而有之。

就像是自己原本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玩具,本来也不怎么喜欢,但突然被别人看中抢了去,就有些不那么令人愉快了。

他倒是有心再去找平安探探情况,只是内书堂不比别处,现在要见平安,几乎不能了。

这让赵璨非常不高兴。他并不喜欢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虽然到现在为止,他能够掌控住的还很少,但就是这样,她才更要牢牢地握住。

他本来甚至没有怎么关注过平安,但在赵璨看来,平安是自己能够绝对掌握住的。一个钟鼓司的小太监……有什么难度呢?况且在他和平安的来往之中,平安对他的特别也清晰可辨。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他以为永远不会变的人,却突然变了,彻底脱离了自己的掌握!

现在已经不是平安会不会告密的问题了。事实上赵璨心里还是有点把握的,平安不会那么轻易出卖自己。再说这件事上,出卖了自己,他能有什么好处呢?淑妃和三皇子都倒了霉,现在处境堪忧,平安难道会主动替他们出头吗?

但那又如何呢?平安不会告密,但他就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了吗?

跟从前相比,平安已经不再那么可有可无了。一脚踏入司礼监,未来就有了无限的可能。也许自己的想法,也是时候变一变了。

……

内书堂的日子很枯燥,比平安以前上学可要无趣得多。因为功课多任务重,所以大家都在埋头苦读。平安是因为要赶进度,其他人却也没有丝毫放松。再这样的环境里,他也只能头悬梁锥刺股,加班加点的赶,生怕被人甩在后面了。

两个月之后,平安觉得自己整个人好像从里到外被改造了一遍,已经成了一个车后彻底底的古人,开口“子曰诗云”,闭口“之乎者也”,没有任何障碍。相较而言以前那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自己,反而成了半文盲。

宫里教书,又不指望他们去考秀才,所以学到这个程度,也就差不多了。只需要在主子开口问话的时候能够接得上,别惹主子不快即可。若是懂得太多了,才要让人操心呢。什么史书一类,是禁绝太监阅读的。万一哪一个脑子发昏,想要效仿历史上的奸宦把持朝政呼风唤雨可怎么了得?

所以平安也就应该分配新的去处了。

虽然这里大部分人读完了未必能留在司礼监,有些会回到自己的来处去,但平安显然并不在其中。他已经是司礼监的一员了,而最后定下来的差事是经厂掌司。

这是个什么职位呢?那就要先来说说司礼监的人事状况。

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四人、随堂太监八人。

除此之外,设司礼监提督一员,职掌古今书籍名画、笔墨纸砚等物品的储存,名下有具体负责看守这些东西的掌司四人。除此之外,内书堂和经厂都属提督掌管,各有掌司四人。

平安就是司礼监提督名下经厂的掌司了。主要工作是负责管理“一应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佛、道藏、蕃藏”,相当于印刷厂的管理人员。

而这个管理人员的权力有多大呢?

经厂分工明细,细分下来有十几个工序,每道工序上有几十到几百人不等,加起来共有一千两百多人。虽然平安还有三个同事,但就算平均分配,一人也能分到三百人。

看起来前途无量,但其实不能这么算的。


状态提示:第37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