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2)

心发作的老头子真不好惹,还是躲吧。

余柏林的书获得了比他想象中更大的成功。现在再说起他,人们不会再称呼他为神童,而是大儒。

只从他这本书中所引用的典籍,就能看出他读了多少书,下了多少功夫。

所以解元不仅仅是天赋,更是汗水换来的。

而因为余柏林家境贫寒,这其中许多典籍明摆着是珍本孤本,旁人根本看不到。又有张岳笑称“窃书贼”被传开,然后赵信和卫玉楠等友人符合。于是余柏林“窃书”的笑谈就成为解元郎的传奇故事,流传下来。

据说余柏林家境苦寒,但记忆力好。他脸皮薄,不好意思借书抄,便去书店、老师、友人家看书并背下,回家默写出来。久而久之,就积攒了一。最后被老师及友人笑话是“窃书贼”。

余柏林用背诵“窃书”的故事成为他勤学苦读的代表传奇故事。

实际上……余柏林脸皮一点也不薄,他就是大咧咧的拿着纸笔去人家家里抄书来着。而皇宫里的珍本,则是封蔚跑去让宫中小吏抄的。

封蔚在余柏林写完书之后,就跟自己写出来书一样高兴,揣着就去皇宫里,对着他哥炫耀。

看!这是长青写的书!写的可好了!

封庭虽早就知道余柏林才华横溢,但也和其他人一样,因为余柏林年龄的缘故,认为余柏林在做学问上,可能还差些火候。


状态提示:第53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