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1/2)
这种事儿,在正乙祠戏楼里,是万万不能发生的。
当初那浙商建这正乙祠时,专为在京城宴请显贵为自己经营往来铺路所用,权贵要看戏找乐子的时候,你这做东的人张口说“抱歉大人,戏班子在路上还没赶到呢”——这简直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式的玩了命作死,不用等到明天,今儿个你就不用在京城讨生活了,卷上你的铺盖卷儿,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是以,正乙祠戏楼中虽然偶尔也有其他班子的艺人亮相,更常有享誉京城的其他名角儿来串场儿,但大体上,这戏都是让一个戏班子包了去。
此班名曰“集秀”,班中乐师优伶技艺俱佳,声音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每日亮台,座客极盛。
戏班子的正经金主自然是那位盖了戏楼子的浙商,然而此班对外的班主另有其人。
此人姓易,大名易刚,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易姑娘虽然在这风月之地长大,家教却严,品行也一向端正,容貌却颇有姿色,年前经人说媒,又得父母之命,许给了京城另一大戏班福庆班的青衣名角儿陈紫云。
前朝时候,伶人属于“下九流”,隶属贱籍。谁家若是出了个唱戏的,那简直是家门不幸、奇耻大辱,死了都不准入祖坟。
到了晋朝时候,世宗皇帝觉得这贱籍的规定忒不通人情,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主导了革/新,下令废了这一条儿前朝弊政,编那些“贱民”入了良籍。
世宗皇帝这一举措无疑是前无古人的英明,更是给了这些伶人一个公平的出身。
不过,这一政令颁布到如今也不过刚历了几朝,老一辈儿人脑瓜子里那点儿根深蒂固又食古不化的歧视却没有完全消除,对待戏子的态度,还是像从前那样,自觉高人一等,不是条件差的讨不到婆娘的汉子,基本都不愿意娶戏子家的姑娘。
不过,易、陈两家都讨的是梨园行的营生,都是从这门第里出来的,谁也不会低看了谁,实在算得门户相对,两个年轻人又兼男才女貌,彼此都很满意,可算一门好姻缘,陈家已经过了三书六礼,只等易家姑娘明年过门儿。
易家姑娘是个懂事儿的丫头,从六七岁起就随班主易刚在戏园子里照看,端茶倒水做些洒扫工作,倒也无妨。
近几年,姑娘大了,样貌身材出落的玲珑,易刚作为父亲,生怕女儿在这里无辜招惹上是非,因此渐渐不太让她来做这些琐事,常把她放在后台,吩咐两个小子去戏楼里收拾。
这安排倒是奏效,戏楼照常迎客,戏班子照常开戏,一连几年,都相安无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没想到,易班主在闺女的事情上就这么千小心万小心,眼见就能看见闺女出嫁,却在这当口,竟然还是出了事儿!
几个月前一个晚上,戏台子上正开着一出儿《打面缸》,这是出儿插科打诨的戏,唱得热闹。
园子里宾客满堂,笑声此起彼伏,照看前面的两个小子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都正在跑肚儿。
易姑娘无奈,只得自己出去替他们给客人添水。
这一去,就出了事儿。
看戏的一个客人瞧上了易姑娘容貌,一声吩咐,趁姑娘毫无防备,竟就把这姑娘绑走了。
☆、第3章
易家丢了姑娘,急的团团转,转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去报了官。
官府衙役倒是尽心尽力去找了,可是一连三天,愣是连根头发丝儿都没瞧见。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姑娘,居然就这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不见了。
听着就慎得慌。
易家没了闺女,陈家丢了媳妇,两家人是一样的着急,纷纷拜托亲戚朋友一道儿去找,连正乙祠戏楼的老板——那个浙江商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儿,调动手下的伙计一起去了。
丢了活人是大事儿,亲戚朋友们找的那叫尽心尽力。
连正乙祠的顶头老板——那位浙商,都惊动了,他在京城权贵圈子里混了多年,为了这事儿亦是出钱出力的上下打点。
可大家伙儿在城里城外接连找了几天,这人,仍旧杳无音信。
一晃,易姑娘失踪已经七天了。
————————————————————————
就在第七天的夜里,福庆班的陈紫云陈老板做了个离奇的梦。
在梦里,陈紫云见到了失踪多日的易家姑娘。
梦中的易家姑娘水钻头面,一枝两朵儿的绢花儿戴在两侧耳边,一身淡白色的素花帔,如意云头,下摆及膝,好一副清丽闺秀的扮相。
陈紫云只觉得这扮相好生眼熟,只是他尚在睡梦里浑浑噩噩,分不清虚幻还是现实,一时愣是没瞧出来这扮相到底出自何处。
陈紫云且喜且惊,梦中乍见易姑娘,只记得她遍寻不得的事,正要上前问她你去了何处。
却不想,易姑娘根本无视他的存在,转身而立,走着闺门旦左右轻摇的台步幽幽而去。
在她周身落花狼藉,杯酒阑珊、笙歌醉梦之后皆是无可挽回的无复光景,风雨凄迷,黄昏倚阑……
易姑娘声含哀诉,凄婉而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陈紫云呆楞片刻,愕然发现那纷落的花雨竟然是梅花花瓣,又被这沧冷悲凉的声音一震,后知后觉的发现,这唱词与腔调竟赫然是《
状态提示:第3节(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