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2/2)

前的某些记忆不太美好,但现在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逍遥!

吃饱喝足,伸手用油腻腻的爪子擦了擦同样泛着油光的嘴巴,颜涂提着石锅和竹瓢走出山洞去溪边清洗。

洗完餐具后回去,颜涂发现竹筒里的土已经沉淀好了。把水倒掉,底部剩下来的泥就是黏土的成品。

黏土有了,接下来就是制陶。颜涂对这一窍不通,只能继续求助百度。这回度娘十分给力,不仅很快就搜索出制陶的工序,甚至其中还提到了要在黏土中加点料混杂在一起,以增加陶土的成型性能和成品的耐热极限性,提高成品率。

颜涂看了下后面备注里一溜儿的材料,发现手头最方便找到的,全符合要求的,就只有草木灰。

所幸刚刚煮汤时留下的木炭灰还在山洞里没清理,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把木灰混进黏土里搅拌均匀,因为百度就只能搜到大概步骤,没有细节,因此颜涂只能半蒙半猜,凭感觉试探着做。

很多专业名词他都看不懂,百度了也不清楚具体意思,所以混完木灰后,颜涂就打算不管别的,直接进行制陶。

陶胚的成型方法主要是手制法和轮制法两种。轮制法虽然更方便快捷,但是需要轮车。颜涂只能放弃,改为选择手制法。

手制法最常见的是泥条盘制法,也是目前最适合现状的方法,它几乎不需要任何工具。颜涂伸手把黏土搓捏成长条,由底部开始向上螺旋盘绕,一圈又一圈,圈和圈之间紧紧相粘,不留一丝缝隙,最终盘到口沿,然后停下来,用手把里外抹平。

因为是泥条盘起来的,所以痕迹明显,光用手是抹不光滑的,颜涂找了个竹筒,仔细地把表面刮平拍滑,弄好后还特意用手指在上面刻出花纹。

颜涂学过画画,受他父亲的熏陶影响及教导下,造诣不浅,哪怕是现在没有专门的工具,只凭手指,他也能画出美轮美奂的纹饰。

十来个竹筒的泥,听起来挺多,实际上只堪堪够颜涂做三个陶器。

除了第一个尝试做的是最简单的圆形陶罐外,稍微熟练,有些经验后,颜涂就向略高一点的难度进攻。

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是做的陶锅。和电饭煲差不多大小的陶锅旁边还带了两个小小的柄环用来当把手,方便平时拿取使用的同时,也方便架在火上煮。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手搓两条结实的藤条绑在柄环上,然后把藤条挂在木架上,这样就不需要搭土灶或者石灶,直接像平时烧烤一样弄个火堆,搭个三脚木架挂陶锅,就能够直接煮东西吃。

除了形状不一样,以及加了柄环之外,陶锅和陶罐一样,外面都被颜涂刻画上图案,不同的是,陶罐上画的是一幅鲤鱼戏莲图,而两个陶锅身上的则是五谷——稻黍稷麦菽的植株模样。

精心刻画好后,接下来就是烧陶。烧陶需要陶窑,颜涂百度询问,结果度娘又开始傲娇了,吐出来的资料都是各种电窑、气窑之类的现代化产物。哪怕偶尔有一两条说柴窑的,也没有搭建方法。

换了好几个关键词,都没百度出什么有用的。颜涂之前加固的金刚钻石心又狠狠中了一箭,早就出现裂纹,摇摇欲碎的钻石心经过连番打击,终于彻底承受不住,和玻璃心一样‘吧嗒’一声碎了。

颜涂捧着自己的小心脏一片片地粘好,索性不管了,关掉系统面板,直接搬了一堆柴禾到外面,将三个陶器摆一起,用木柴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它们围上,再用易燃的枯树叶和小木枝引火后,就退到一边避免被火燎到身上。

要知道,自从换下现代衣物后,他身上穿的,可就和托里一样,是张兽皮做的简陋裙子。这还是因为他是神使,才额外有的福利,要不然部落里除了祭师和族长,其他人夏天都是没有资格穿衣物的,当然,他们穿不起也是个原因。

哪怕是神使,在族人们眼里身份不一般,颜涂也就只得到一条兽皮裙,唯一的一条,万一离火堆太近,霉运附体就这么被火一燎,那说不定以后他就只能一直穿着牛仔裤到发臭,或者干脆直接裸奔。


状态提示:第14节(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