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1/2)


殷元昭冷静地朝他看去,略一颔首。他盯着忙碌的众人,负手站在院中,任亲兵将卧房恢复原状。脑中有个念头呼之欲出。想起梁益说过,周济则一家不见踪影,今日发现正好印证了他的猜测,那就是周济则已经遇害。而且,不仅仅是周济则,他的子媳、孙女说不定也一同遭劫。

倘若真是如此,吴乾所言□□是真。

殷元昭眸中闪过一丝狠厉,当真是胆大包天,一家数条人命就此消失匿迹,而无一人敢吐露,只怕底下还藏着无数罪恶。

也是周府不大,亲兵不过一会儿就将其余几件卧房搜查干净,回报说只有两间女子闺房床下无血迹。殷元昭了然,即刻叮嘱切勿走漏风声,又吩咐几人去探听周围人家,晚上是否听到动静,这才带着张迟离去。

太阳开始偏西,街市上仍然是熙熙攘攘,行人神色匆匆,不敢耽搁毫厘时间。货郎沿途叫卖,鼓声叮咚,引来好奇的顽童。道旁多绸缎庄、茶楼,每行十余步便可见到一家,和锦州风土相宜。

张迟凑在殷元昭耳边低语,两人齐齐往后看了一眼,默契地迈进面前的布庄。一番打扮后,两人换了布衣自后门悄悄溜走,总算甩掉了背后盯梢之人。行至茶楼前,楼上人声鼎沸,正是打听消息的绝佳场所。殷元昭却反其道而行之,转身在道边的茶摊坐下。

茶摊的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只是在阴凉处搭了个凉棚,支了个摊子供路过的穷苦人家有碗水喝,摊前竖着块木板,用黑炭歪歪扭扭地写着“两文一碗”。这时候午后刚过,茶摊上也没人。

“老人家,来两碗茶。”

“来咯,”张老汉从火炉旁转过身,麻利地摆上两只碗,提壶倒水,动作一气呵成,“客官您慢用。”

殷元昭正有些渴,端起碗喝了一大口,问道:“老人家生意可好?”

张老汉用肩上搭的粗布擦了擦汗,叹了口气,道:“有什么好不好的,不就是混口饭吃。”

殷元昭闻言,心下一动,又道:“老人家,我们兄弟初来乍到,人生路不熟,正缺个人和我们说道说道。”

张老汉见摊上也没客,顺手推舟坐下,总有些客人喜欢听写奇人异事,他平日里也常讲,要是大方的客人,便会多付点茶钱。他佝偻着背,坐着比他们俩都矮些。张迟也给他倒了碗茶:“就当我们请您的。”

张老汉笑呵呵地接了:“老汉今日有福了。说到锦州啊,是个好地方。锦州有三宝,要是到了锦州没见过、尝过这三样,那就是白来。”

张迟憨笑道:“哦,还请老人家明言。”

“一是咱们锦州的绸缎,每年到收丝的时候,家家户户纺织声,织出来的布光泽亮丽,若是染上色晾在外面,那就是华光齐发,比天上的彩霞还好看。这第二,就是山上的早春茶,这可是每年最先的茶,要上贡到宫里的。”殷元昭听了,这倒是实话。每年春时,各地都会敬献早茶,锦州的问春向来是独占鳌头,深得宫中贵人欢心。张老汉见他也是一脸赞同,与有荣焉,仿佛是他亲手采摘的一般。

“那这第三呢?”

“第三嘛,”张老汉嘿嘿笑道,“那可是个好东西。”

张迟不明所以,笑道:“老人家打哑谜,我们可猜不出来。”

张老汉咳嗽一声,道:“就是鹿血酒。锦州也有好多人家养着鹿呢。”

张迟一口茶喷出,笑得惊天动地。不过见殷元昭默然,肯定是想起昨夜酒宴,他只好强忍了笑,继续打听。

张老汉话头上来,又絮叨着说了些锦州的名胜传奇,前朝轶事,直说的口干舌燥。张迟见状又给他续上一碗茶,他笑着谢过,看两人怜老惜贫,转了话锋好言相道:“你们要是来探亲访友,那就还算好。要是常住,劝你们还是别动这个心思。”

殷元昭和张迟对视一眼,同时问道:“为何?”

张老汉眼皮耷拉下来,连连摆手闭嘴不谈,刹那间仿佛有人狎住他的下巴,让他口不能言。可是张迟殷勤的目光又让他不能就此罢休,正巧又有人来喝茶,他连忙借口起身去招呼客人。待忙碌了一阵,回过头收拾时,却发现方才的两人还坐在位子上,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模样。

他又叹了口气,伸出头往外瞧去,见无人注意这里,借着抹桌子的动作低声说道:“你们是外乡人,哪里知道地头蛇的厉害。劝你们一句,锦州上可谈天,下可说地,就是不能议论官府。”说完推着他们往外走,殷元昭两人没奈何,只得在桌上搁下银钱。

街市上仍是一片繁华,人来人往脚步不曾停歇。热闹的动静听在殷元昭耳里,却觉得蒙上了一层雾,如海市蜃楼那般虚虚假假。方才张老汉的话,在平静的心湖中投下层层波澜。朝廷早有令,要求各地广开言路,以免冤假错案、上正下歪,还特许“风闻言事”。而锦州无人敢议论官府,岂非是闭耳塞听。

张迟默不作声地跟在殷元昭后面。忽然感觉腰间一松,他伸手一摸,却是钱袋不翼而飞。他左右探望,正看见一个男童飞块地往巷子深处跑去。他大喝一声追过去,两人毕竟力量悬殊,张迟长得又高又壮,长腿一迈,不过几步就追上。他提溜着抓住男童,摆出一副龇牙咧嘴的架势,正要教训,却见孩童脸上脏兮兮的,破烂地衣裳堪堪遮住膝盖,脚上连草鞋也无,全是些细碎的伤口。孩童也不在意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60(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