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平道(1/2)
“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此家但遇得其聚处,本非独给一人,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肯周穷救急,使万家乏绝。”------《太平经》第一百零三篇
刚才围成圈的人现在却都不见了,众人都在那两口大锅前排成了两列,男女老少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要是仔细数一数,恐怕没有一千人也足有七八百人。要说这些人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不时能看见几岁大的孩子跑来跑去。虽然生活艰苦到如此地步,但还是无法磨灭孩子天生的玩儿性。
若要仔细去看,其实队伍中也不乏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这些人有些是从外地逃难过来的、有些则是来浑水摸鱼的。刘谟便是其中之一,他此时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个破碗拿在手上,排在人群的中间,不时向前打望,生怕轮到自己便没啦。毕竟粥只有两锅,而人有这么多,可谓胜多粥少。虽说这粥稀得跟水差不多了,但聊胜于无嘛,总好没有。
刚才听一个**岁的孩子问他爷爷什么时候有粥喝,那老者回答说等施完符水就开始了。刘谟听了心里直呼好,正愁今晚没着落呢,于是也混入了人群中。
刘谟在这等了好一会儿了,听了周围人的议论,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历史知识,大概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施符水治病、施粥收买人心以扩充教众,打着宗教“致太平”的外衣行扩充实力之实,定是张角的太平道无疑了。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挥霍无度。上行下效,底下的官员也多贪墨,封建大家族更是趁机兼并土地。再加上近几年的天灾,底层的百姓流离失所者很多。这也正给了太平道借机扩充实力的大好机会,因此现在太平道影响很大,大汉十三州全都分布有信奉太平道的人,尤以张角的家乡冀州为甚。
要知道咱们中国人平时不信神,但遇到躲不过去的大灾大难,往往不问青红皂白,什么都信,包括像牛鬼蛇神一类的冒牌货,也能大行其道。张角是个多面手,不仅会理论研究、宣传策划(传道)、组织管理,还会一点医学,他传道就是从行医开始的。张角的医术怎么样不好说,但他名号还足够响亮—“大贤良师”,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张角治病方法的确别具一格,其说受汉代谶纬神学影响,宣扬灾异祥瑞,善恶报应观念。治病之前,先叫病人忏悔,比如自己以前都干过什么坏事等等,然后大贤良师施展法术,嘴里念出一大堆的咒语为患者消灾去难。然后施以符水。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心理疗法,玩的就是神秘。
张角不但自己传教,除了自己,他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皇帝身边的宦官也被他忽悠进来。其中十常侍中有几人就都跟太平道多少有点关系,因为张角派自己的徒弟义给他们送了不少钱,张让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在黄巾起义之前,张角已经尝试发动过一次小规模起义了,但是最后失败了,此后张角更是卖力发展教徒,以策万全。这次起义后,太尉杨彪、司徒袁隗等人便上书要求禁止太平道继续传教,但由于张让等人的阻挠,便不了了之了。说起来真是可笑。或许是中国从没出现过西方式的那样能够左右政局的宗教的缘故,让很多人包括一些官僚阶级都低估了它对人们的思想的影响,只认为太平道只是一个普通的教派而已。
。。。。。
“哎,开始了,快、快。。”一阵人群的小骚动打断了刘谟的思绪。往前一看原来是开始施粥了,刘谟也开始顺着人群往前走。每人都是一小碗,如果有孩子也是这样。那些孩子也只能跟大人喝一碗,但那些人却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满脸的欢笑。想来也是,刚经历过饥荒的人,哪还会在意这些。
轮到刘谟也是一小碗,刘谟看了一下,米都没有几粒。想陪个笑脸让前面这大哥再多给点,但看到后面挤动的人群,刘谟眉头皱了一下,也只好放弃了。端着这碗稀粥,刘谟找了个空荡的地方,从怀里拿出王大哥给自己的仅剩的半张饼,然后就着这半张饼大口的吃了起来。没几下东西就没了,刘谟看着空空的碗,舔了一下嘴唇不由得苦笑。自己这过的是什么日子,跟个难民一样。穿越也没穿个好人家,然后金手指一开,锦衣玉食的,这才好嘛!哎,真是无奈!再看看自己这身破旧的衣服,这还是从死人堆里硬扯下来的,有流民的地方肯定就有死人,这在哪都是通理。再想想死人的模样,刘谟觉得浑身都不自在。要是有机会,得赶紧搞件合适的衣服穿,绝对不能再是死人穿过的。
刘谟吃完就找了个墙角靠着墙坐下准备歇会。这时施粥也施完了,大家都在附近“享用”着这碗稀粥,有些来晚排在后面的就只有半碗,而且连米粒都没有跟米汤没有什么区别了,有些就更惨了直接就没有。这些人一边嘴里抱怨着粥太少了一边又骂自己来的太晚了,下定决心明天早点来。看着他们的样子,刘谟感同身受很是理解他们此刻的心情。生活没有一点着落,这碗稀粥也许就是一天仅有的口
状态提示:第六章 太平道(1/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