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1/1)


“不怎么样!”

“……”电话那头“啪”一声挂断,电话里“嘟嘟嘟”响着,我反手把电话扣上。盯着电脑的显示屏停顿了一会儿,想着想点事情,但什么也没想起来,脑子里好像乱七八糟,又好像一片空白,总之没有头绪。

正文 第六部分 第二节

(更新时间:2006-11-30 2000 本章字数:3089)

92

“请问你是如何产生写《逢》剧二的念头的呢?”

“应该说是机缘巧合吧!”

“你能说的再具体一些吗?”

“是这样的,我和冯导在聊天中谈到《逢》剧,冯导说我应该试着写写剧本,试着以多种形式展现生活。而我觉得写剧本对我来说还是一种尝试和体验,更何况还要拍成电影。”

“那对你来说,有没有打算自己出演故事的男主角?”

周哲对着记者淡淡一笑说:“对写作我或许略通皮毛,讲到演艺……”周哲摇了摇头,“我长的不好,不是做男主角的料,最多可以滥竽充数,夹在人员里做做群众演员。”

“你真会开玩笑!据我所知,搞写作的人都会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动作,举止谈吐,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有!有时候是实际演习一下,有时候是在脑海中勾画一下,但我觉得无论任何文学作品,它的每个画面必定是曾在记者的思维里出现过的。”

“作为本剧的编剧,你对它的拍摄,以及以后的上映,抱什么样的想法呢?或者说有什么希望?”

“当然是……拍摄成功,上映后观众喜爱,再就是能够从第一部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剧看上去有独立的一套风格。”

“那么你怎样理解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呢?”

“从专业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是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再加上好的演员,最后是好的收视率。大家知道我不是做演艺的。如果要我站在写作的角度看,好的作品应该是能够准确表达作者意图和观点的文字集合,可以是散文随笔,也可以是。电影和文章的不同是文章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可以反映作者的主观意志,但电影更多的是考虑观众的需求,否则也就失去了电影的价值。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向人展示一种生活,一种思想,或者都是在替生活的某部分人说话。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认为一个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

“你可以简单的诠释一下你的作品吗?”

“和大多数其他作品没有什么区别,总的目的就是取悦读者!”

“你为什么要用取悦这个词语呢?”

“因为作品本身既是写给自己的,又不完全是写给自己的,每一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别人的关注,并且做出某种程度的回应!”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非常希望与读者产生共鸣?”

“不错!人嘛!都有种被认定的需求!”

“能谈谈你对自己的看法吗?”

“对自己的看法嘛……我觉得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也不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我喜欢低调的生活,就好像我现在穿的整整齐齐的跟观众朋友人五人六一样,我不习惯这个样子。”

“你觉得很多其他的作者也是这个样子吗?人五人六?”

“大部分是吧!”

“你不觉得这样说会令很多作者不高兴吗?”

“他要不高兴就证明了他在摄象机前的修养是装出来的,我觉得作者应该以最朴实真诚的一面展现给他的观众和读者。不能在台前人五人六,下了台又在作品里对这种现象说三道四。”

“你的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但你们毕竟是公众人物……”

“正因为是公众人物,就更应该真诚。”

……

93

“探花郎!效果怎么样?”刚录完采访,高原就打电话过来问我情况。

“全他妈鬼扯!你那里呢?”我问他现场的情况。

“刚刚做了几个试镜,现在大家都在休息。“

“哦!这几天有没有一个叫林雪儿的过来试镜?”

“你朋友吗?”

“不是!是沈小茹的朋友!”

-


状态提示:第35部分(1/1)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