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4)

调了。尽管太阳出来后,天气变得更热了,但人们的热情依然没减,人潮还是从四面八方涌来。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一个多月的酝酿,港口建设集资大会终于召开了。临海人对建港口的热情是高涨的,但只听说要集资,却没见有人收钱,向上面打听,也没有结果,三天前却在电视电台中知道,全部集资在一天的时间内,在五一广场进行,因此,人们都涌来了。

主席台就设在广场的正面,按方振玉的要求,主席台周围插着彩旗,正面拉了一幅巨幅横额,除了收钱的地方拉了一大块布遮阳外,主席台上空毫无遮掩,众贵宾和领导象全体市民一样,暴露在强烈的太阳光下。钟玉光虽然被晒得浑身大汗,却是神情兴奋,他对坐在旁边的陈向东说:“没想到振玉这一招,取得了这样大的效果。”

陈向东也是大汗淋漓,他一点也提不起劲来,对钟玉光拉他来这里晒太阳很不高兴,但人家是一把手,他能够不听吗?对方振的这一招,他也是颇为欣赏的,但方振玉是钟玉光的人,他当然不会表露出来,而是淡淡地说道:“只不过有点哗众取宠。”

“什么哗众取宠?那是一种战略。”在一旁指挥工作人员的许香君可没有把他这个市长放在眼里,白了他一眼说道。

陈向东当然知道许香君是什么人物,哪敢和她争辩,他对钟玉光说:“我就怕不让那些没有捐款修进港公路的人投资建港口,会打低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原来,方振玉把这次集资分成四种,一种是给进港公路捐款,一种是给港口建设捐款,一种是给港口借款,还有一种就是给港口建设投资。捐款当然是无偿的,借款则是按银行存款利息付息,投资则要担风险,看效益。这本来没什么,但方振玉却把对进港公路的捐款和投资建港连起来,只有给进港公路捐一定数量的款,才可以参加港口建设的投资。他的理由是,连捐一点点钱建进港公路也不舍得,那就是对建设港口没有信心,这种人的钱,不要也罢,免得将来在股民中闹事。

“不见得。”钟玉光肯定地说:“你不见四种款项都在不断上升吗?说明大多数人还是看好港口建设,明白只有修好公路,港口才能建设好。”

钟玉光说得不错,大会是从八点钟开始的,现在才十一点,已掀起了两次捐款高潮。第一次是市委领导和方振玉,方振玉一下子捐了一万元修公路,又投资了十万元建港,马上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第二次高潮则是由市印刷厂和东方印刷厂两家工厂掀起的。这两家厂,前两年还发不出工资,尤其是东方印刷厂,只是前两个月才正常运转,现在却是全厂职工干部除了当班之外都来了。当班的也叫不当班的把他们的钱带来,两个厂共交了两百多万元。当其他人知道港口开发总公司的老总便是这两个厂的老板时,马上形成了一个捐款的高峰,原来观望的人都行动起来了,使得八个收款点都忙不过来。到目前为止,已收到了种种款项五千多万元。

“陈市长,你知道吗?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如果分开来收,便形不成这种轰动效应,就带动不了这么多人的投资热情。”许香君用教训的口吻说。其实,许香君开始对方振玉这种做法也是不认同的,为此还费了不少唇舌,可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她不佩服方振玉的策略,转而教训起陈向东来。

陈向东能怎么说呢,只好希望午饭时间快到。因为上午下班后,领导们就不用坐在这儿晒太阳了。

广场上的人仍不见减少,在钟玉光等人离去的时候,依然有人陆陆续续地到来。方振玉感到肚子有点饿,正想找东西吃,一份快餐便递到了他的面前:“方总,吃午饭吧。”面前是一个姑娘,人长得很漂亮,衣着也相当入时,只是身材矮小了一点。

“小艳,你真是我肚里的蛔虫,怎么就知道我肚子饿了?”方振玉接过快餐,有点语不择句地说。她正是方振玉除了许香君之外,没经过考试而招来的第一个手下石小艳。

石小艳脸红红的,也不知是晒红的还是什么原因,她给了方振玉一个白眼,说:“我怎么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了?”

方振玉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脸也红了起来,连忙道歉。一旁的许香君笑道:“小艳,做方总肚子里的蛔虫不好吗?”

众人轰笑起来。领导走后,这主席台上,就只剩下港口开发总公司的一帮人了,他们是项目设计室主任宋斌、技术员马建民,财务科长钱代信、出纳员李伟,工程处处长颜进明、工程师周开群。治安员兼司机徐同方、张雷,以及法律顾问邓婷芳,还有一人在公司里,这就是方振玉的全部人马。

“你才是方总肚子里的蛔虫呢。”石小艳大窘,连忙躲到了邓婷芳的后面,邓婷芳个子高大,刚好把她给挡住了。

张雷是个大个子男人,刚从部队里复员回来,见石小艳这样,也笑道:“小艳,躲这里来,邓律师怎么能挡得住呢?要不,你还是回老板的肚子里去做蛔虫好了。”

“你这个臭雷公,看我不把你给辞掉。”石小艳在邓婷芳的后面伸出头来,冲张雷怒骂。

“是啊,张雷,我们可是小艳录用的,按过去的说法,她可是我们的恩师,你不怕她恼了起来,在老板的旁边吹---风,把我们给辞了。”钱代信看来老实,却取笑道,他本来想说吹枕头风的,但怕玩笑开

状态提示:第22部分(3/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