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话说奸雄之第三节:何谓奸雄(2/4)

韩遂在骗他,这就是极妙的离间计。曹操一句挑拨的话都没有提,害得马超对韩遂这叔叔一百个不放心。马超之所以确实怀疑他的那个叔叔,是因为两军对峙,生死攸关,居然有闲情逸致回忆京都旧事。谁相信呢?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为了把戏演好,曹操的第二个计策更是马超与韩遂想不到的。为了加深马超与韩遂之间的误解,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信。《三国演义》是这样写的,马超乃一介勇夫,不识机密,丞相亲笔作书一封,单与韩遂,之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超必索书来看,若看见上涂抹,正合单骑会谈之疑,疑则必生乱。我更结韩遂部下诸将,使互相离间,超可图矣。当即,曹操即如此作书一封送与韩遂。马超见曹操送书韩遂,更加怀疑韩遂。立即赶往韩遂那里,要求韩遂将曹操书信拿出来给他看,马超见书信上有改抹字样,便问韩遂:“书上为何都改抹糊涂?”遂曰:“原来如此,不知何故?”马超不相信,反问:“岂有将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韩遂不假思索地回答:“莫非曹操将草稿误封来了?”马超更加不相信,又反问:“吾又不信,曹操是精细之人岂有差错?吾与叔父并力杀贼,奈何急生异心?”马超再也装不下去了,直接把事挑明。韩遂只知道问心无愧,就说:“汝若不信吾心,来日吾在阵前赚曹操说话,汝从阵内突出,一枪刺杀便了。”超曰:“若如此,方见叔父真心。两人约定。”

曹操故意改抹书信送与韩遂,这也是常人想不到的事,曹操就是反其道而行,轻易地离间了马超与韩遂。当然,妙计还在后头。

第三步,《三国演义》接着写道,次日,韩遂引候选、李戡、梁兴、杨秋五将出阵,马超藏在门影里,韩遂使人到寨前,高叫韩将军请丞相攀话。曹操令曹洪引数十骑径出阵前,与韩遂相见。马离数步,洪马上欠身言曰:“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言讫便回马。超听得大怒,挺枪骤马,便刺韩遂。五将拦住,劝解回寨。遂曰:“贤侄休疑,我无歹心。”马超哪里肯信,恨怨而去。

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言讫便回马,这是惟一的一句假话,这句假话使韩遂有口难言,把韩遂推到了无可回旋的地步。马超想,你韩叔叔不是说要赚曹操来说话,让我从阵内突出一枪刺了了事吗?原来,你韩叔叔早和曹操有约定,只是用来骗我。至此,马超大怒,挺枪骤马便刺韩遂。曹操达到了离间马超与韩遂的目的。后是马超与韩遂火拼,曹操渔人得利,马超单枪匹马,落荒而逃。

曹操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所以,特别善于对待有疑心的人。他让自己的疑心变成智慧去对付对手,他将对手的疑心变成陷阱,诱导对手掉入陷阱。马超疑心重,曹操就利用马超的疑心设圈套,一套套一套,把马超套在里面使其不识真伪,把真的当做假的,把假的当做真的,最后稀里糊涂地葬送了自己的军队和朋友。

疑心,会使人失去理智,贪心也会使人失去理智,利令智昏,就是这个道理。曹操在战争中除了利用对手的疑心而设计外,也善于抓住对手的贪心做文章,轻松战胜对手。

官渡之战,曹操让关羽上阵,斩了颜良,袁绍为了复仇,令文丑与刘备率十万大军围剿曹操。曹操下令,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吕虔不理解,说,粮草在先,军兵在后,偶遇敌军劫去,如之奈何?操说,且待敌军到时,再做打算。操令粮草辎重,沿河到延津一路摆开。一阵骚乱,有人报说,河北大将文丑追赶过来了,我军皆弃军粮四散奔走,后军又远,怎么办?曹操用鞭指着南边的高处说,此处可暂避。人马急奔向高处,曹操又命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文丑军四面包围过来,众将说,贼至矣,可急收马匹,退回白马。荀攸急止之此正可饵敌,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复言。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践踏。曹操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军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突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喝不住,只得拨马回走。

这里曹操就是利用人性的贪婪而设的陷阱,他把粮草辎重放在前面,而且沿河摆开,文丑军一到,曹军丢掉粮草逃命,文丑军士见财起贪心,只顾各自抢夺财物,队伍失去了控制,丧失了战斗力。曹操令全体将士从高处往下冲,似天兵天将,势不可挡。本来为抢夺财物而乱了阵脚的文丑军士更加惊慌,以致自相践踏,溃不成军。

人性除了贪财更贪生。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运用人性的贪生而克敌制胜的战术经典。在这方面,曹操更是有独到的心得。还是以官渡之战为例。《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劫乌巢,孟德烧粮。这个故事里就显示曹操利用人性贪生的本性一鼓作气战胜淳于琼的胆略。现摘录如下,“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操叫军士将束草周围点火,众将校鼓噪直入,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言未毕,早被挠钩拖翻。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起火,急来救应。曹兵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兵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

状态提示:第一章话说奸雄之第三节:何谓奸雄(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