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英雄不死(1/4)


人在曹营心在汉;说曹操,曹操到;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得陇望蜀----这些都是与曹操有关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我们,而且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英雄不死。当然,作为英雄的曹操,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常见的文化元素,还有那些与他有关的历史故事,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那些前无古人的创举以及他所创作的诗篇。这些历史故事,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他那前无古人的创举以及他所创作的诗篇,不但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所以说英雄不死。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魏晋风骨,诗风永存。

什么叫魏晋风骨?魏晋风骨又称建安风骨,是指建安诗人以及由曹操代表的曹氏父子以及在曹操管理下的建安七子所创作的诗篇而显示的风格,其诗继承了《诗经》以及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了汉末的大动荡、大分裂的历史,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表达了诗人自己企图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魏晋风骨作为历史上发生过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成就之高令人敬仰。这种成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诗歌的创作、发展,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中华民族,影响着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是诗仙李白对建安风骨的敬仰,把建安诗篇与藏在蓬莱宫中仙文相比,然后又拿蓬莱仙文、建安诗篇来衬托自己的诗篇,蓬莱文章建安骨,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给人的感觉是随心所欲,这种随心所欲的表达是受建安风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有人说,李白个性之强,近于魏晋,思想上也近于玄老,由此可见一斑,由此可见魏晋风骨对诗仙李白的深刻影响。

近代学者,文人鲁迅对魏晋风骨的赞赏也同样表现出对魏晋时代的人文精神由衷的敬仰。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的演讲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在曹操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了。听了鲁迅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赏,自然会想到鲁迅对曹操由衷的敬仰之情。李白、鲁迅仅是无数伟人中两个代表人物,这两个人物又是极富个性的。李白是放荡不羁,鲁迅是一个也不宽恕。这样两个轰动社会、光照历史的文化巨人都对建安风骨、对曹操如此敬仰,可见建安风骨以及曹操对社会、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

魏晋风骨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看得见,摸得着。曹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文学角度讲,曹操是杰出诗人,其杰出诗人的杰出诗作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这其中包括诗圣杜甫。曹操在《蒿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与可怕,表现对社会特别是底层百姓的关切与同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是诗圣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诗句。从“白骨露于野”到“路有冻死骨”,不仅所见的社会现象相同,其表达方式也极其相似。我们不难看出“路有冻死骨”是由“白骨露于野”化用而来,不仅表达方式相似,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表现了对社会、对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曹操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作为诗人的政治家或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其写诗的目的用诗人、政治家自己经常吟诵的一句诗来说就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近代伟人既是诗人也是政治家,也曾题词“诗言志”。在这一点上,两位伟人、跨越历史的时空心灵是相通的。

曹操有诗《观沧海》,其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有词《浪淘沙。北戴河》其文如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比较曹操的诗和的词我们有如下发现,

其一,的词直接引用曹操魏武挥鞭的典故,抒发怀古颂今的豪迈之情。

其二,“秋风萧瑟今又是”是由“秋风萧瑟”化用而来。

其三,诗言志,“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近代诗人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历史伟人曹操抒发的是对大自然敬仰之情。从诗言志这个角度讲两位诗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但从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心胸与气魄来看,近代伟人又超出了历史伟人曹操。看到的是“换了人间”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抒发的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大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fēng_liú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而曹操看到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

状态提示:第五节、英雄不死(1/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