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无信义(2/4)

那时将曹操处死了,我们还会像今天这样被曹操追杀得满天下跑吗?刘备说:当时是为了天下,觉得杀了他可惜。对于这样解释,裴松之就不相信,裴松之说:你若真是替国家着想,认为曹操当时对国家很重要,杀了可惜,为什么当时又想和董承一起企图谋害曹操呢?只不过是事情已过去了,说说好听的话来作为借口。真实的目的是当时即使杀了曹操,自己也跑不了。当时在场有很多曹操的亲信,对于这一点《三国演义》还是说了半句老实话,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围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这里尽管有粉饰,表明是怕伤了天子,然后连累杀了自己。虽与裴松之引用《蜀记》中说法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证明刘备没有对关羽说真话。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刘备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给关、张二人听的,因为有些涉及自己理想、事业的机密的话,他是不会说与关、张二人听的。不说给关、张二人听的实质是不信任关、张二人,担心二人因不慎而造成麻烦或更坏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关、张与刘备的理想、事业相比,关、张不重要,还是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最重要。

现在说第二个方面,拿孩子作赌注,笼络君臣之义。赵云救阿斗,这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感人不是赵云三番五次匹马冲进曹营,在千军万马中救出阿斗的英雄形象,而是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掷之于地,并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折我一员大将这一举动。赵云对刘备这一举动尤为感动。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由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其后还有四句诗:“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刘备在作秀。“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在那么一种困境之中,生命都朝不保夕,拿什么来安抚如此忠诚的将军呢?所以只有以儿子作代价,将之掷于马前,以此安慰忠臣。刘备之于赵云,相信赵云的忠臣。《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有这样的交代: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理解与信任。而赵云呢?对于刘家真可谓做到了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两次救阿斗,一次是前面所述,在百万军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阿斗。一次是孙夫人要带上阿斗回东吴,赵云与张飞在长江之中救回阿斗。对于刘备,也是多次将其从生死存亡当中解救出来。不说早年赵云在公孙瓒处为了刘备的仁义,也愿助其征战曹操,解徐州陶谦之危。就说那次刘备与龚都、刘辟一起准备趁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许都空虚之机,袭击许都。后来曹操知道,行到穰山地面,正遇曹操带兵杀来,刘备被曹兵四面包围。寨外又有许褚搦战,刘备不敢出战,候至天明。刘备离寨,行约数里,刘备就遇上曹兵。在慌张之中,赵云赶到。赵云挺枪跃马,杀开血路,刘备紧随其后,正战间,许褚从后面追来,与赵云力战。于禁、李典又从后面追来了,刘备见势危险,落荒而走,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后来又被张颌、高览围住,前后夹击,两头无路。仰天大呼曰:“天何使我受此窘极耶!事势至此,不如就死!”欲拔剑自刎,后来刘辟赶到,制止了刘备的自刎行为。“容某死战,夺路救君。”言讫,便来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在如此危急时刻,赵云赶到,杀高览,打败了张颌,救了刘备的性命。在这次战斗当中,赵云前后两次将刘备从生死存亡中解救出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这是赵云对刘备的忠。所以刘备对赵云是十分相信的,不管在任何环境下,赵云都不会离开他刘备。

赵云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刘备也是十分了解的,在刘备征战汉中的战役中,赵云跟随黄忠一同前去抢劫张颌粮草,在这次战斗中,赵云两次带兵杀入曹军阵地,先后救出围困中的黄忠、张著。在自己被曹军包围的危机之中,且战且退,回到军营。曹军蜂拥而至,副将张翼见此,想关闭寨门拒敌,赵云制止了张翼。敞开寨门,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吓退了曹军。当刘备听说了这些后,无限感慨,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对这样一位忠勇双全的将军,刘备对其是不公平的。一没有让赵云像魏延那样独当一面成为封疆大吏。二没有让其如黄忠那样单独领兵作为先锋冲锋陷阵。虽然有个单独行动,计取桂阳。后来在进军益州时,也做过先锋,但这仅有的两次先锋,单独行动都是诸葛亮的惠顾。更没有关、张、马超、黄忠一起被刘备授为五虎大将的显赫。刘备为汉中王时,给了关羽前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左将军,黄忠后将军的显赫地位。而赵云仅给了一个翊军将军,这个翊军将军与前面的关、张、马、黄的前、右、左、后将

状态提示:第二节 全无信义(2/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