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2/2)

杜里、李土地、林欣、小山东、扬旗,丁文,还有……

还有,许多不熟悉的……

他们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有姓没名,有的只是一个在战俘营的习惯称呼,甚至是一个贬义的绰号:更有人无名无姓。

他们都是我的战友。更准确地说是难友。

他们都走了。在几个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里。

1951年11月8日

1952年2月18日

1952年4月8日

1952年10月1日

……

六十多年前,为了祖国,为了生与斯长与斯的故土,为了母亲,为了妻儿,他们走了。走了。他们的忠骨至今还散落在异国的土地上……

明天,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六十五周年纪念日了。

站在墓碑前,我哭了。但没有眼泪。几十年了,我的眼泪已经流干了。只有衰老的心在颤栗,流血。

几个幸存的老战友也来了。只是他们和我一样已经太老了。

《挽歌》回荡在天地间。

在没有太阳的地方,

在苦难的日子里,

你们的鲜血染红了异国的土地。

为了追求光明,坚持真理,

在敌人的刺刀下,宁死不屈,

安息吧,

祖国和人民将永远追念着你们!

……

一排排墓碑。墓碑上镌刻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志愿军战士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远方向我们走来。

弟兄们,我们回家了——!!!

--------------------

-

-4

-

守墓人已经躺下三天了。

三天中,他时而清醒,时而昏睡。

大部分时间,他昏睡着。但嘴唇依然蠕动着,只有这时,他才能喃喃地吐出几个间断的,不连贯的,清楚的字。

清醒时,他就一直望着窗外。两只明显塌陷的眼睛直直地望着,瘪瘪的嘴唇不时蠕动着,发出含混不清的“说话”声。

他又“说话”了。不过,这回,我们所有的人都听清了:

他说:我,我不是战俘……!;


状态提示:引 子--(2/2)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